手工砖窑及其负面影响:第三部分:需要具体且适当的机制

DNUM_BIZAHZCABB 15:08

按照政府的政策,义安省淘汰手工砖窑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适当的机制和解决方案。


2001年8月1日越南政府总理签发的第115/2001/QD-TTg号决定,批准至2010年越南建筑材料工业发展总体规划,其方向为:在缺乏烧成原料的地区逐步发展免烧砖产品,在2005年前在郊区淘汰手工窑炉生产烧结粘土砖,在其他地区2010年前淘汰手工窑炉生产烧结粘土砖。

其次,2010年4月28日政府总理第567/QĐ-TTg号决定批准了至2020年发展免烧建筑材料计划,其中继续指导生产和使用免烧材料来替代烧结粘土砖,以逐步彻底淘汰使用手工窑生产烧结粘土砖的单位。

落实政府总理的主张,省人民委员会已发布多份文件,指导并督促有关部门、行业、县、市、镇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淘汰手工砖窑的工作。

根据计划,荣市及周边地区必须在2006年前完成淘汰手工砖窑的计划;平原地区必须在2007年前完成;中部地区和山区必须在2010年前完成。根据省人民委员会2010年6月24日第2743/QD-UBND号决议的最新计划,荣市力争在2013年前在全省范围内彻底淘汰手工砖窑。


手工砖窑的存在是历史遗留问题,体现了生产由手工作坊式向大规模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就社会经济效益而言,这种生产经营方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满足了全省民用建筑工程乃至国家工程的材料需求。据建设部2010年统计,手工砖窑年产量达2亿块砖,其中达标砖1.5亿块,占全省标砖总产量的37.5%。

此外,手工砖窑也为财政收入贡献了30亿至50亿越南盾,每年约合30亿至50亿越南盾。此外,这种生产经营方式还为数万名工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增加了群众收入(平均每个砖窑有25至40名正式工和季节性工人)。

然而,据分析,这种模式会对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利用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如果将手工砖生产区域纳入其他现有经济模式,例如种植水稻、耕作、饲养猪、鸡、鸭、水产养殖等农业生产模式;或者建设小型工业区和手工艺区,经济效益会更高。


然而,当前淘汰手工砖窑的难点和障碍在于省里缺乏强有力的指导。长期以来,中央和省里的文件只是对地方主动减少并最终淘汰这些落后生产工艺进行指导、建议、提醒和警告,却缺乏大刀阔斧、彻底执行的机制和约束。

另一方面,手工砖窑的淘汰并非“一朝一夕”,围绕它还存在诸多问题:转岗、就业;工人收入;以及建筑材料的本地市场供应问题,真正需要有“需求”才有“供给”。

此外,由于预算拨款或为学校、道路等公共工程建设提供砖块支持的好处,地方政府对砖窑业主继续经营视而不见,尽管他们的合同已经到期。

建设厅厅长黄仲金强调:“这个问题不能靠行政决定一下子解决,必须有计划、有路线图、有步骤、有机制。因为手工砖窑本身就是许多工人、许多家庭的生计来源,是项目建设中较大一部分建筑材料的来源地,是乡镇与砖窑业主签订的合同期限问题(有5年、10年,甚至20年、30年的合同),是历史传统,既要考虑生产方面,也要考虑消费方面。因此,手工砖窑的淘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必须明确淘汰,有些砖窑可以快速淘汰,有些可以根据合同期限逐步淘汰,但不能大规模淘汰……”。


从一些地区、砖窑业主和工人的讨论来看,一个好迹象是,大家都非常愿意支持政府和省政府的政策。问题在于,省政府需要发布更严厉的指令,并制定具体的计划、路线图、机制和制裁措施。

应建立相应的扶持机制,帮助砖窑业主转变生产技术或转行;支持工人获得新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省里也应出台政策,鼓励和激励手工砖窑业主废除砖窑,因为据砖窑业主反映,投资兴建一座手工砖窑的成本约为6亿至8亿越南盾,有些砖窑的成本甚至高达10亿越南盾以上,一旦废除,将损失一大笔财政资源。


该省需注意创造条件,推进采用先进技术的连续立窑或隧道砖瓦生产项目、免烧砖生产项目,同时投资增加现有隧道窑的产能。

只有这样,才能弥补和替代手工窑炉同时停产造成的产量不足,避免“需求”大于“供应”而导致砖瓦价格过高的情况。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从而逐步将使用手工砖的习惯转变为使用符合越南标准的免烧砖。


梅花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手工砖窑及其负面影响:第三部分:需要具体且适当的机制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