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厨房里有哪些致癌有毒物质,你知道吗?
您是否知道我们周围潜伏着一种致命的毒药,黄曲霉毒素——被称为最烈的毒药和致癌物。
什么是黄曲霉毒素?哪些食物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如何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
1. 什么是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于 1960 年首次被发现,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由曲霉菌(黄曲霉、寄生曲霉和诺米曲霉)产生的常见食品污染物,通常含有黄曲霉毒素 B1、B2、G1、G2、M1、M2、B2a、G2a、BM2a 和 GM2a......
曲霉菌用肉眼观察通常呈现绿色,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无臭、无味、无色,且能耐受常温(破坏黄曲霉毒素的温度达280℃),因此常规的烹煮和加工方法无法完全破坏其毒性,一旦出现黄曲霉毒素几乎很难去除。
2.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有多大?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中毒具有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等临床特点,还可导致畸形、突变。
3.黄曲霉毒素如何致癌?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广谱致癌物,已在鱼类、鸟类、牲畜和家畜等动物身上进行了测试。黄曲霉毒素除了导致肝癌外,还会导致胃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和小肠癌,还可导致出生缺陷。
4. 黄曲霉毒素中毒有哪些症状?
黄曲霉毒素中毒症状常有发热、呕吐、食欲不振、黄疸、腹胀、下肢水肿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5. 黄曲霉毒素通常在什么温度下产生?
曲霉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6℃~28℃,温度越高,生长速度越快。一旦处于温度28℃~33℃、湿度80%~90%的环境中,曲霉菌就会很快分泌毒素。
6. 哪些食物容易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坚果,例如花生、核桃、瓜子、葵花籽、栗子、松子等。如果坚果颜色略黄甚至发黑,有苦味,外壳变色起皱,并出现霉变迹象,则很可能已感染黄曲霉毒素,应丢弃。尤其是花生——一种油籽——非常适合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生长,并会产生黄曲霉毒素。
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在潮湿环境中生长得更快,因此发芽的种子受到污染的风险会增加很多倍。
自制发酵食品:发酵过程完成后,发酵食品表面可能会出现霉菌,通常带有白色、黑色或粘稠的薄膜——这是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基本标志。
7.如何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
应购买新鲜食物,存放在阴凉低温处,避免阳光直射。此外,还要确保食物干燥,因为潮湿的环境中容易滋生黄曲霉菌。
对于花生、豆类或发霉的大米等干燥食物,许多人往往会主观地将霉菌擦掉,彻底清洗或晾干后再使用。然而,专家警告说,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习惯。
清洗、揉搓或干燥有助于清除霉菌,但一旦霉菌中的黄曲霉毒素渗入食物,这些方法就无法消除中毒风险。因此,最好的方法是清除有霉菌迹象的食物,并且不要食用已经变色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