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 Hung Hoa 莎草垫工艺村要走哪条路?
(Baonghean)-兴化公社(荣市)有着悠久的莎草席编织传统,村里大多数人从九岁到十岁就开始编织莎草席。许多家族从事莎草席编织已有四五代之久。莎草席“盛行”时期,人流和车辆蜂拥而至,纷纷“收购”,甚至销往邻国老挝。但那已成为过去;如今,莎草田逐渐萎缩,加上市场上竹席、塑料席等商品的盛行,许多家庭不得不挂起编织架。兴化莎草席工艺正在逐渐消亡。
兴化二社副社长黎文雄表示,目前全社有8/9个村从事草席制作,近千名工人,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年产值约60亿越南盾。其中,丰好村和丰顺村2个村于2005年被省政府评为手工艺村。1998-1999年是兴化县的鼎盛时期,有200多户家庭从事草席制作,180公顷土地专门种植生草。2004年至今,随着水产养殖发展项目实施,草席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到65公顷(但实际上只有55公顷土地有收入,其余10公顷土地贫瘠,没有种植草席),仍有60户家庭坚持从事草席制作。其余区域由于要调节海水以用于养虾,莎草植物受到盐分的影响,产量不如以前。由于原材料短缺、产量缩减、产品难以与其他类型的莎草垫竞争以及收入低,莎草垫制作行业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困境……
兴化市 (Vinh 市) 乡的莎草垫生产。
风顺一村的陈功会先生(77岁)是村里的一名技工,他感叹道:“以前我们到村头的时候,路上到处都是晒着的莎草,莎草田里总是绿油油的,现在莎草很少见了,原料都要到春江省、宜春省(河静省)去买。村里现在只剩下十几户人家还在干这个行当,因为没有产出,收入太低。而且这个行当现在只适合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既不能看虾塘,也不能下地干活。像我爷爷奶奶那样,连续干两天活,只能做成一张按要求做的豆席,1.6米长,每席卖22万越南盾,扣除成本,莎草(大约7公斤莎草)要14万越南盾。”黄麻(300克黄麻)2.4万越南盾,算下来一个人每天的人工成本只有1.4万越南盾。如果做普通的凉席,工资就低一些,大概在8000-10000越南盾/人/天。凉席分为三种:竹席(也叫商品凉席)、普通凉席和定制凉席。价格取决于凉席的尺寸和质量。一张1.6米宽的竹席售价在8万-10万越南盾,普通凉席售价在14万-16万越南盾……扣除黄麻和染料的成本,剩下的利润已经所剩无几了。
兴华莎草席的制作工序相当复杂。收割的莎草干燥后立即劈开,去除副产品;然后是挑选莎草的阶段,必须根据每根纤维的大小和长度对莎草进行均匀分类,这样编织起来既耐用又美观。两个人负责一根织轴,织轴齿由老雄竹根制成,竹根上缠有黄麻纤维。一个人拿着一根棍子,将莎草纤维在织轴上摇晃,另一个人敲打织轴齿,使莎草纤维均匀紧密地压在一起;接下来是固定边缘,修剪多余的莎草纤维……
谈及这一地区草席的特色,陈功海先生介绍说:其他地方的草席多采用莎草纤维的原色,编织后根据喜好可以印上龙凤图案、花纹等,而兴化草席则先对莎草进行染色,在编织过程中,工匠要懂得将色彩与花纹和谐地结合起来,使草席与众不同。为了使图案鲜明、色泽持久,首先要选用蓝、红、紫、黄等颜色充足的莎草纤维进行染色。为了染出准确的颜色,每小束草都要根据颜色的深浅进行浸染3-4次。染色的莎草要充分晒干,不能晒得太硬,否则易碎;也不能晒得太软,否则易发霉;纤维较长、不相连的莎草纤维,编织出的草席光滑美观,售价较高。根据图案的形状,织工酌情使用单机或双机织机。工匠的双手必须熟练地控制黄麻纤维,时而将其提起,时而将其沉下,交替进行两三次……才能织出相互呼应的图案。
选择莎草是制作耐用且美观的垫子的重要步骤之一。
虽然工艺村濒临消亡,但许多兴化手工艺人仍在努力传承传统工艺。一些家庭专门制作精美的席子,例如丰浩村的朱文贝先生、庆厚村的陈文和先生、丰庆村的陈文洲先生……由于产品质量上乘、图案精美,许多顾客慕名而来,根据他们的愿望订购。例如,为新婚夫妇定制四角有双喜图案和花朵的席子;或者在寺庙、佛塔等处铺上色彩雅致的长寿图案的席子,用于祭祀……
黎文雄先生补充道:“2006年,该乡还创造条件,邀请大家前往著名制垫村——清化省的峨山、宁平省的金山、槟椥省的莫溪等地参观学习经验……他们的制垫技术非常先进、专业,从织造到喷绘、烧制图案、装饰图案、裁剪、包边……每个环节都由机器精准操作。他们生产的垫子款式多样、图案丰富,能够满足国内外客户的喜好。生产技术也同步投入,价值数十亿越南盾。但迄今为止,兴化省的垫子生产仍然依靠工人的双手。”人们还没有大胆地转变生产思维,也不愿意投入,原因有很多,比如:资金不足,收入低,由于生产用地被纳入城市规划(约300公顷)建设城区,莎草原料种植面积日益减少……在该地区,目前没有企业站起来为人们购买和消费产品,产品没有防霉技术,没有仓库来储存产品和收获后保鲜。
目前,各行其是、不愿合作、被动等待客户下单的生产模式……也是手工艺村发展的一大障碍。然而,要实现兴华莎草垫的款式和生产工具的多样化,并提高其质量,难度极大。由于公社缺乏资金,村民缺乏能力,投资先进的机械和技术需要花费数亿越南盾,而一个家庭每天的收入不超过3万越南盾,谁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成本呢?
为了维护和发展城市郊区的草席制作村,需要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如向人们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寻找产品的销路;为兴化农民发展经济创造条件,为保护地方传统手工艺做出贡献。
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