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带来双重效益——第三季水稻
(Baonghean)-近年来,该省推行的三季稻养鱼运动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成果。除了提高经济效益、改善农民生活之外,它还提高了土壤肥力,降低了下一季冬春作物的土地改良和施肥成本。然而,目前取得的成果与现有潜力仍不相称。
高效率、低成本
义安省目前有约7000公顷稻田,适合养鱼和种植三季稻。在兴原、清章、演州、安城、琼吕等地,许多稻田海拔较低,水源充足,夏秋稻季结束后,具备养鱼的条件。近年来,该省三季养鱼运动取得了相当高的经济效益。2012年全省三季养鱼稻总面积约3000公顷,产量近3000吨。全省平均单产约8公担/公顷,产值约2000万越南盾/公顷。
清章县是三季养鱼面积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2011年,全县三季养鱼面积刚刚超过500公顷,但到2012年,这一面积已增加到700多公顷。2013年计划,全县三季养鱼总面积将达到约1200公顷。面积的增加意味着人们已经清楚地看到了三季养鱼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对生产充满信心。清章县农业局局长黎廷清先生说:清章县三季养鱼运动由来已久,但在最近两年发展得更加强劲。因为在完成土地转换工作后,堤岸和水渠系统得到了比较彻底的整修和升级。为人们发展三季养鱼创造了有利条件。
阮盛水先生家(玉山乡1村)在低洼地区种植了5亩以上的稻田。2012年,夏秋稻收割后,他开始放养鱼苗。经过近三个月的时间,他收获了200多公斤鱼,收入近500万越南盾。他家养鱼已经超过5年,每年都收获颇丰。近两年,由于田地、埂和地块重新规划,他从邻居家借了更多田地,将种植面积扩大到7亩。
水先生说:第三茬养鱼有很多好处。首先,收割后,闲置的稻田可以重新利用,家庭可以找到工作,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其次,水位升高后,用来养草鱼,稻秆会分解,既能为鱼提供食物,又能增加土壤的腐殖质。第三茬养鱼成本更低,因为可以利用自然界现有的食物来源。看到这种效益,今年许多家庭大胆地联合起来,租用稻田养鱼。
雄龙乡(Hung Nguyen)10村的阮氏静女士家有5亩多低洼稻田,适合在第三季养鱼。夏秋稻收割后,他们会放生中型鱼,每条重约3-4两,包括草鱼、鳙鱼、鳙鱼和鲤鱼等传统鱼类。鱼从9月开始放生,12月收获。阮氏静女士家养鱼,尤其是第三季养鱼,其效益比在低洼稻田种水稻高2.5倍。
演州乡黄清竹先生的家人正在修建堤坝。
准备放生鱼
面积减少
尽管潜力巨大,但近年来三茬稻鱼养殖成果有限。2010年全省三茬稻鱼养殖总面积达4500公顷,2011年达5000公顷,2012年仅3200公顷。2013年计划全省养殖总面积约为3500公顷。一些养殖力度较大的地区,如演州、杜良等,养殖面积日益减少。一些潜力较大的地区,如雄原、安成、宜禄等,养殖面积增长不多。例如,雄原县水产养殖水面总面积超过1550公顷。与该省其他许多地区相比,兴原县的养鱼潜力巨大。池塘、湖泊和低洼地带常年被水淹没,非常有利于渔业发展。此外,兴原县在荣市拥有大型消费带市场,因此运输和消费成本较低。然而,该县第三季养鱼总面积一直较低。
与全省其他县相比,演州县曾是开展三茬鱼养殖活动较多的县之一。2012年该县三茬鱼养殖计划呈减少趋势。2011年全县三茬鱼养殖面积约700公顷,产量约752吨。2012年,该县的计划只有约450公顷。该县农业局官员潘氏顺女士说:该县三茬鱼养殖潜力很大,但由于许多主客观因素,很多面积尚未得到利用。2013年,该县三茬鱼养殖面积约320公顷。主要原因仍然是自然灾害风险和价格大幅下跌,让人提不起兴趣。例如,2011年洪灾中,超过100公顷的养鱼区被洪水冲毁,鱼价也从每公斤4万越南盾跌至每公斤3万多越南盾,农户担心遭受损失。
有多年三茬养鱼经验的居民黄青竹(演州县演新乡5村)表示:三茬养鱼的经济效益日益下降,鱼容易生病,质量也不高。今年,他们家决定将养殖面积缩减到2公顷。至于黎友灵一家(演州县演安乡13村)则表示:今年我们家只养殖了0.5公顷。去年养殖面积更大,但由于人手不足,没有条件扩大养殖。此外,由于水源污染严重,鱼经常患红点病、肠病、锚病等疾病。
现场规划是关键问题
农业与农村发展厅水产养殖分厅厅长陈春福表示:“三季稻鱼共育是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创新、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方向。此外,三季稻鱼共育成本较低,还能提高土壤肥力,减少下一季冬春作物的土地改良和施肥成本。然而,我省三季稻鱼共育的发展与现有水面面积的潜力尚不匹配。”
原因在于,田块规划仍然偏小,基础设施(堤坝、涵洞、灌溉沟渠、排水沟等)投入不足,耕作过程中的养护管理工作尚未真正引起群众的重视,效益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一些地方三季鱼稻种植区的拓展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因此,为使群众具备生产条件,首要措施是继续整治土地,打造大田,便于投资建设养殖设施,便于管理和养护。此外,耕作区农户可以统一配合,共同管理堤坝、水渠和水坝,以利于供水排水,防止洪涝和水土流失。
兴原县农业局局长潘文长表示,兴原省水产养殖业目前仍较为分散的原因除了民众对畜牧业投资不足之外,还在于政策机制、规划和模式推广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到目前为止,用于建设集约化养殖区和支持民众的投资资金有限,导致集约化养殖区扩张不力;在遭遇风暴、洪水、作物减产和流行病等自然灾害时,无法及时为民众提供支持。这是农民仍然担心的问题。潘文长还表示,该省需要制定计划,并以此为导向,如果要将兴原省打造为具有优势的重点地区,就需要对地区基础设施进行投资,特别是堤坝、排水渠和供水渠系统,以确保稳定。
关于鱼种,阮春学先生补充道:“目前,我省有1家公司、7家养鱼场,以及分布在演州、杜良、清章等县的多家私营养鱼场……这些地方拥有充足的鱼种生产能力,可以满足人民的鱼种需求。近年来,在省人民委员会基因基金的支持下,用于生产鱼种的亲鱼繁育工作质量得到了保证。”
根据水产养殖部的建议:放流鱼类应选择个大、均匀、健康的品种,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损失。除传统鱼种外,还应大胆投资引进具有经济价值的品种,例如:鲈鱼、方头鲈鱼、大虾……,以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价值。养殖过程中,除了现有的天然饵料外,还应补充精饲料,例如:米糠、木薯粉、玉米粉……,以及绿色饲料,例如:浮萍、草、芋叶、木薯叶……,以帮助鱼类快速生长并提高产量。
稻作两熟后,三季养鱼是一个亟待开发的潜力产业。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已得到证实,因此,发展三季养鱼需要投入更多资金和精力。各级政府必须重视规划和引导三季养鱼作为主粮作物的生产,制定扶持政策,加强科技推广,使三季养鱼发展成为一项高收入、稳定的产业。建立产品销售渠道,为农民创造稳定的市场,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影响到生产季节的经济效益。
文章和照片:Pham B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