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母亲的心
(Baonghean)-由于种种原因,高地的母亲们不得不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即使不得不去当佣人,甚至卖掉自家的棚屋,她们也决心要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卖掉高脚屋,换来希望
寒季的最后一阵季风回归,让义安省西部的天气略显凉意。细雨蒙蒙。这个季节,南山乡(Quy Hop)所有6个泰族村落的居民都在为收获季耕耘最后的稻田。在光村,泰族社群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数百年,带有花园的棚屋,屋前槟榔树和蒌叶藤蔓交织,散发着宁静的气息。午后的村庄显得格外冷清。村里有些家庭买了卡车,但现代生活方式似乎只体现在外表上。人们仍然保留着芒族的习俗。妇女仍然偏爱传统服饰。锣仍然被视为珍宝,人们像珍藏珠宝一样珍藏着它们……
![]() |
Con Cuong Chi Khe Dinh 村的 Lo Thi Ty 女士今年的最后一天。 |
我约好在光村写一篇文章,写一个人物,但天色已晚,她还没回来。我打了她的手机,却打不通。年轻的村长也在森林里,只能让我等等。这个季节,村民们大多去森林里采摘藤条,很多人晚上才回来。一位50多岁的老妇人看出我的不耐烦,便邀请我进去喝一杯。临时搭建的棚屋坐落在村道边上,屋里只有老妇人和她的儿子。弟弟20多岁,害怕地看着我,躲进了厨房。老妇人名叫梁氏明,她说她的儿子有精神问题,害怕陌生人。他们家有两个孩子,老大梁文通患有自闭症,老二罗清平是河内越南国立大学经济系的一名学生,目前是该校的最后一年学生。
见我用泰语交流,明太太高兴地说:“原来你是本地人啊。”并给我倒了一杯酒。她说,这个村子经常用酒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我问起她的家庭背景,她兴奋地告诉我,她的生活很艰难,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过去村里的女孩结婚早,20岁出嫁都算晚婚。她文化程度不高,能遇到一个爱她的当地男人,真是幸福。婚后,她发现丈夫患有心脏病,无法工作。她觉得两人注定是夫妻,便无视丈夫的病痛,承担了更重的工作,只希望丈夫的病能好起来,这样他们就能白头偕老。家中有二子后,家中一位不育者收养了Binh(老二)。后来,家中有了四个孩子,便立即将Binh送回了原先的养父家。如今,所有文件和个人记录都以原养父的姓氏命名,因此梁家的子弟都姓罗。
罗清平学习成绩优异,在村里很有名气。明太太知道儿子学习成绩优异,便暗下决心,即使丈夫生病无法照顾儿子,也要努力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希望他将来能出人头地,帮助父母。2010年,罗清平考上了大学。手里拿着录取通知书,她仿佛听到了野鸟在她心中歌唱的声音。但她仔细想想,录取通知书上列出的学费,加上房租和交通费,一共要花300万到400万越南盾。当时,房子才刚建好,建房的债务也还在。她从哪里弄钱送儿子上学呢?经过一夜辗转反侧的思考,她和丈夫商量把房子卖掉。这笔钱足够儿子读完大学。这个决定很艰难,因为人生中最艰难的事情就是重建房屋。但为了儿子的教育,她认为父母必须做出牺牲。
于是,就在孩子上学前夕,这栋新建的、还散发着木香的吊脚楼,以1.6亿越南盾的价格卖给了一位亲戚。在等待拆除期间,明太太和丈夫在旁边建了一间小木屋,作为临时住所。
1.6亿越南盾加上政策银行的一笔额外贷款,只够儿子读到三年级。四年级开始的时候,儿子提出要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他说,现在电脑就像一本书、一支笔。无奈之下,母亲决定卖掉自己暂时居住的木屋,换了近3000万越南盾,给儿子买一台电脑。于是,在春节前,明太太家又一次“搬家”。她说,虽然有人说她疯了,但她不在乎,只要儿子能好好读书就行。她希望这笔钱足够儿子读完大学最后一年。
受雇工作支持孩子上大学
与梁氏明女士的家庭情况有所不同,她是罗氏娣女士,家住昆强县志溪乡丁村。她20出头结婚,共同生活近10年,育有一子一女。丈夫不努力工作,经常喝酒。每次喝醉后,他都会回家虐待妻儿。由于心疼孩子,又无法与虐待成性的丈夫长住,她带着两个孩子回了娘家,盖了一栋小房子抚养孩子。大女儿勤奋好学,参加了两次考试,考上了大学。了解她家庭情况的人都劝她,劝女儿体谅母亲,不要再读大学了。再说,有了大学文凭也不等于就有工作。想到自己心疼好学的孩子,又不忍心让孩子辍学,所以她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送女儿上学,女儿也答应妈妈,会找一份兼职工作,减轻妈妈的负担。
送完孩子上学后,她就给自己定下目标,要每个月挣几百万给女儿寄钱。对于她这样经济拮据的单亲妈妈来说,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文化程度不高,年纪又大,她选择当锄草工、砍树、雇工种稻,挣钱寄给她的孩子。每天早上,她都要辛苦工作到天黑才回家。很多时候,生病了,她不敢请假。多年辛苦工作,她得了胃溃疡,现在还要花钱买药。好在二儿子也长大了,半年多了,弟弟也学会赚钱送她上学了。
时光荏苒,女儿如今已是河内艺术大学最后一年的学子。她说,养育孩子四年,她已经熬了大半。独自抚养孩子,既要当妈妈,又要当爸爸,对她来说实在太难了。如今回想起过去的日子,她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熬过来的。每天晚上,她都会去邻居家看电视,看到一大堆大学毕业生失业的场景,心里总为女儿担心。但女儿鼓励妈妈,毕业后一定能找到工作……
给妈妈的甜蜜水果
同样是家里的顶梁柱,还要养育3个孩子读书,但吕氏岽太太(Thach Giam - Tuong Duong)最艰难的岁月已经过去,她的3个孩子,2个儿子,1个女儿,都出人头地,一个当老师,一个当医生,他们都非常孝顺父母。当儿孙满堂的时候,她的笑容就更加灿烂,她似乎忘记了昔日的艰辛,然而就在几年前,她还要在丈夫生病无法工作的情况下,照顾3个孩子的学业。从每天去森林里摘菜、打柴到和平市场去卖的日子开始,她就一直支持着自己的家庭,让3个孩子像其他人一样接受教育。
南山乡(归合乡)妇女联合会主席梁氏丹女士在与我们交谈中,讲述了唐村母亲梁氏香的故事。在丈夫病重的时期,她独自抚养三个孩子上学。凭借着她的坚韧,这位母亲为山区公社的妇联成员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目前,她的两个孩子已经毕业工作,大儿子是公社副主席,只有一个儿子还在读大学。这真是为孩子付出所有的母亲们应得的第一份甜蜜果实。
这些“甜蜜的果实”是罗氏娣、梁氏明以及其他高原母亲们的梦想,她们因为种种原因,至今仍需独自抚养孩子。对于这些母亲们来说,尽管经济条件依然十分困难,但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好好读书,她们克服了重重困难。高原母亲们的梦想,不仅仅是为孩子们未来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正如为了送孩子上学,曾两次卖掉房子的梁氏明母亲所说:“母亲最大的心愿,依然是希望孩子们拥有知识!”
又一个招生季即将到来。考大学不容易,不仅对学生如此,对贫困地区的家长也同样如此,尤其是像我们打工路上遇到的那些“妈妈们”一样,肩负着家庭经济重担的妈妈们……
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