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壳
(Baonghean)——再生米是指利用上茬作物残茬继续生长的稻米。由于无需施肥,这种稻米花少粒少,被认为是上天的恩赐。再生米不如主作物稻米好吃,产量也不高,所以过去村民们虽然种植它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和艰辛,但并没有给予太多关注。但现在不同了,只需施一点肥料,就能把再生米变成食物和积蓄。
寒冬腊月,厨房或许是村民们最适合坐下来享受悠闲农事乐趣的地方。一盘花生,或是烤得酥脆的玉米,人们有说有笑,有倾诉,有追忆往昔,或是下棋吟诗,酒来两杯。但当粮仓满满当当的时候,这种日子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人们不得不提着箩筐、提着托盘,去田里打谷,继续那份古老的劳动。这也是雇工、雇锄头的日常工作,他们为了谋生,也因为他们没有地可以种树。
万物皆可停,唯有生命不可停。每当岁末将至,月末将至,村里人总会牵挂着粮仓,所以他们每天依然会去田间地头,拾取上天赐予的稻谷。“谁捧满碗米,粒粒皆香,千种苦”是他们永远的座右铭,而非乡村母亲们常唱的催眠曲。这句歌词意味深长,意味深长……
每年,我母亲总会煮一锅新米,先祭祀祖先,但由于我们家靠打鱼为生,没有土地,所以总是用碎米。我也不明白母亲为什么选择这种米而不是当季的米,但我相信她一定很高兴也很自豪,因为这些米是她辛勤汗水的结晶。
新稻米香气独特,融合了乡村、田野、稻米和农民辛勤劳作的气息。以前,由于稻米价格无法弥补收割成本,稻米只能用来喂田间漫步的鸭子。如今,机器取代了人工,土地也休耕不辍。人们不再让田地荒芜或任由稻米自然生长,而是将两种水稻作物与一种彩色作物间作。
我的童年就这样长大了。同样穿着雨衣,戴着斗笠,拿着镰刀,拿着竹笋去田里收割。然而,我却永远地记得,永远地怀念,即使那只是乡村孩子的记忆,纯真如稻谷上晶莹的露珠。
每棵树都有自己的花,每户人家都有自己的处境。在我的家乡,有很多贫困家庭苦苦挣扎,所以每当暴雨和洪水来袭时,死稻仍然是他们的救星。即使是死稻,也是一颗珍珠,所以乡下人也珍惜它、尊重它……
冬末寒风凛冽。暖暖地坐在城里,我突然想念起家乡,心中涌起一阵阵的思念。我怀念那些穿着雨衣、戴着补丁帽子,在浑浊的河面上摇摇晃晃地收割着被水流冲走的脆弱稻粒的人们的生活。想起那时的自己,我的怜悯之心无以言表,我的双眼刺痛……
李氏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