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炉与腐败干部
“不少”腐败官员不再是文件中泛泛的概念,而是已经暴露在舆论面前,并且被明确认定。
![]() |
原西南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现任西南地区贫困病友互助协会主席的阮凤光先生,至今仍使用他担任西南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时的公车。图片:Chi Quoc |
连日来,媒体上密集的新闻报道,引发了舆论热潮。
国际通缉犯自首,富豪落网,西南指导委员会等“特殊区域机构”典型违法行为也相继被破获,结论明确、果断、令人信服,毫无回避,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和跟踪。
一大批腐败官员被曝光和点名,一大批犯有违法行为的高级官员受到纪律处分或正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不少”腐败官员不再是文件中泛泛的概念,而是已经暴露在舆论面前,并且被明确认定。
过去,不仅有零星发现的“小官员”挪用扶贫款,而且也有“大官员”挪用扶贫款,手段和手段十分精良、有组织,掩盖起来不易被发现。
最近的事件表明,谋求地位和权力的人试图钻的“漏洞”之一就是人事组织的薄弱环节。
所谓“全家出仕”、“闪电上任”等现象,无论标准、条件、程序,都不过是他们为掩盖事实而创造的一种程序。
郑春青原计划担任工贸部副部长,后调任后江省人民委员会副主席的案例、44/46名官员成为海阳省劳动荣军社会部领导的案例、清化省陈武琼英女士迅速晋升的案例以及其他省市的诸多案例……已不再是孤例。
具体来说,就是出现了一种以闪电速度任用一类干部“只要职位,不要工资”的新方法、新花样。
比如,26岁的武明黄,他从未在西南指导委员会经济部工作过一天,却被秘密任命为该部副部长,没有薪水,只拿了个“头衔”,然后就直接调任芹苴市某厅级单位的副部长,继续无薪任职,并出国留学。
有关方面充分挖掘干部工作环节,把这里打造成官路“中转站”。
除了人事工作,财务违规问题在很多地方也都有出现。但最近中央巡视组对西南指导委员会财务违规问题的调查结果,又出现了新的表现。
其中,指导委员会常务办公室主任管理不善、缺乏责任心,任由下属违反财务、资产管理规定,漏记账目逾千亿越南盾,伪造文件挪用国家预算和资金,造成国家资金、资产严重流失。
用真发票、真文件等“清账”做脏事的行为被发现固然令人欣慰,但这种事情竟然发生在西南指导委员会这样的地方党委机关却令人担忧,必须在中央检查委员会作出明确、令人信服的结论后,认真研究并严肃处理。
反腐败斗争进入高潮,违法犯罪问题“无禁区”。
反腐败斗争从未像今天这样激烈有效。这得益于周密的准备、系统的方法和非常具体的战略。
十二大以来,中央巡视委员会召开了16次会议,会议结论明确、具体、及时,社会舆论高度关注。
这表明,无论违法的是离退休干部,还是现任政治局委员,都要科学办事、依法办事,按照职责权限办事,结论准确、令人信服,不尊重、不回避,绝不宽容。惩戒一人,救千人,这是党的巡视纪律工作的人性所在。
对抗隐蔽敌人的战争极其复杂,极其激烈,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战斗。如果说其有效性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质疑,那么现在它正在升温,并创造出越来越强大的信心。
“反腐败、反浪费、反消极行为的斗争不是一次性的、逐个进行的,而是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运动、一种潮流,系统地进行,指定哪个部门负责,结果如何,何时完成。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形成一种潮流、一种运动至关重要……炉火已热,新柴也得烧。”——阮富仲总书记的这番话发自肺腑,既具有指导意义,又具有判断力、评估性和导向性,有力地号召了反腐败斗争,也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和强烈响应。
据《青年报》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