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炉与腐败干部
“不少”腐败官员在文件中不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是已经暴露在公众面前,明确了身份。
![]() |
原西南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现任西南地区扶贫病友协会主席阮凤光先生,至今仍使用其担任西南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时的公车。图片:Chi Quoc |
连日来,媒体上密集的新闻信息,引发舆论热议。
国际通缉犯自首,富豪落网,西南指导委员会等“特殊区域机构”典型违法违规行为也相继被揭发,结论明确、果断、令人信服,毫不回避,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和跟踪。
一大批腐败分子被曝光、点名,一大批犯有违法行为的高级官员受到纪律处分或正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不少”腐败官员在文件中不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是已经暴露在公众面前,明确了身份。
不仅有零星发现的“小官员”挪用扶贫款,还有“大官员”挪用扶贫款,手段、手段老练、组织严密,形成不易察觉的幌子。
近期发生的事件表明,权位追逐者极力钻的“空子”之一,就是干部组织中的薄弱环节。
所谓“全家当官”、“闪电任命”,不分标准、不分条件、不分程序、不分程序,不过是他们为掩盖事实而制造的现象。
郑春青原计划担任工贸部副部长,后调任后江省人民委员会副主席的案例、44/46名官员出任海阳省劳动荣军社会部领导的案例、清化省陈武琼英女士迅速晋升的案例以及其他省市发生的许多其他案例……已不再是孤例。
具体来说,就是出现了一种“只要职位,不要工资”的快速任用干部的新方法、新花样。
比如,26岁的武明黄,他从未在西南指导委员会经济部工作过一天,却被秘密任命为该部副部长,没有薪水,只拿了个“头衔”,然后就被调到芹苴市一个厅级单位担任副部长,继续无薪任职,并出国留学。
有关方面充分挖掘人事工作环节,把这里打造成官路“中转站”。
除了人事工作,财务违规问题在很多地方也都有出现。但最近中央巡视组对西南指导委员会财务违规问题的调查,又出现了新的表现。
其中,指导委员会常务办公室主任管理不善、缺乏责任心,任由下属违反财务、资产管理规定,漏记账目逾千亿越南盾,伪造文件挪用国家预算和赞助金,造成国家资金、资产严重流失。
用真发票、真文件等“清账”做脏事的行为被发现是值得庆幸的,但这种事情竟然发生在西南指导委员会这样的地方党委机关,令人担忧,需要在中央检查委员会作出明确、令人信服的结论后,认真研究并严肃处理。
反腐败斗争进入高潮,违法犯罪“无禁区”。
反腐败斗争从未像今天这样激烈和有效。这归功于我们周密的准备、系统的方法和非常具体的战略。
十二大以来,中央巡视委员会召开了16次会议,历时18个月,会议的结论明确、具体、及时,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这表明,无论违法的是离退休干部还是现任政治局委员,都要科学办事、依法办事,依法依规办事,结论准确、令人信服,不偏袒、不回避,绝不姑息纵容。惩戒一人,救千人,这是党的巡视纪律工作的人道精神。
一场针对隐蔽敌人、极其复杂、极其激烈、生死攸关的战争,一场效力长期受到质疑的战争,如今正日趋白热化,人们的信心也日益增强。
“反腐败、反浪费、反消极行为的斗争不再是逐案推进,而是已经成为一种运动、一种潮流,系统地开展,明确了具体负责哪个部门、什么效果、什么时候完成。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形成一种潮流、一种运动至关重要……火炉已热,新柴也需烧。”——阮富仲总书记这番话发自肺腑,既是指引方向、评估评估,又是方向,有力地号召了反腐败斗争,也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强烈支持和响应。
据《青年报》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