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反攻为何难以击败俄军
西方对俄乌冲突的看法愈发现实。许多西方官员和学者意识到,乌克兰反击俄罗斯的可能性极低,而乌克兰为此付出的代价可能非常高昂。
![]() |
M1艾布拉姆斯坦克(美国制造)正在发射主炮。乌克兰期待着西方的这款武器。图片:美国陆军 |
乌克兰正面临极其复杂的现实。美国、英国和欧盟高层领导人都对乌克兰及其未来几天预计的反攻表示了强烈支持。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些声明,就会发现西方越来越意识到,乌克兰军队将俄军从其刚刚占领的所有地区赶走的可能性非常低。
因此,学者们表示,西方迫切需要改变政策,以免乌克兰在战斗中遭受进一步损失,而仍然无法改变这场冲突很可能通过谈判结束的事实。
美国声明中值得关注的点
过去几天,西方多位高层领导人发表强硬声明,支持乌克兰及其即将发动的反攻。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英国外交大臣詹姆斯·克利弗利以及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均发表措辞强硬的声明,表达对乌克兰的支持。然而,问题在于西方是否会兑现这些声明。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在2023年剩余时间内不太可能向乌克兰提供与俄乌冲突前14个月同等水平的关键武器弹药。2023年5月9日,美国宣布向乌克兰提供额外军事支持,此次是以12亿美元一揽子援助的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援助并非根据美国总统撤军权力提供,而是根据乌克兰安全援助倡议提供。这两个项目之间的差异巨大,反映了美国对乌克兰战场现实的态度。
撤军权力意味着拜登总统可以下令立即向乌克兰交付美国现有的武器弹药。理论上,这意味着这些武器弹药几周内就能投入乌克兰战场。
与此同时,安全援助倡议意味着必须起草、公布合同,并经过招标程序,中标的国防公司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可能长达数年)来生产其订购的武器弹药。因此,乌克兰至少要到2024年才能看到美国最新援助计划带来的巨大好处。
![]() |
西方制造的炮弹。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
英国和欧盟也非常清楚这一情况。
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何塞普·博雷利5月5日接受欧洲新闻台采访时承认:“如果我停止支持乌克兰,战争肯定会很快结束”,因为乌克兰将“无力自卫”,并且“在短短几天内就会沦陷”。
英国外交大臣克利弗利乐观地表示,自乌克兰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军队的表现“好于预期”。但他也谨慎地总结道:“我们必须现实一点。这是现实世界,不是好莱坞电影。” 这番话很准确,西方领导人应该认真考虑其含义。
西方反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并希望乌克兰收复其曾经控制的所有领土,这可以理解。如果剧本是西方领导人写的,那电影的结局肯定就是这样。但英国外交大臣克利弗利指出了真相:西方的政策必须建立在对当地事实最准确、最现实、最清醒的理解之上,尽可能避免受主观和情感意愿的左右。
乌克兰缺乏发动大规模反击的经验和资源。
这里有几点需要考虑。
首先,乌克兰军队在发动反攻之前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拥有大规模坦克攻势经验的作家丹尼尔·戴维斯认为,防御比组织大规模联合兵种进攻要容易得多。
乌克兰在冲突爆发后的前14个月中伤亡惨重。乌克兰士兵和军官目前的作战经验有限,在联合兵种作战方面也只接受了肤浅的训练。大规模反攻需要在数百公里的战场上所有部队的密切协调。乌克兰士兵和将军尚未承担过如此规模的任务。
其次,俄罗斯在长达1000公里的战线上,用了半年多的时间筹备大规模防御阵地。一些美国分析人士认为,俄罗斯设计并建造了一条令人印象深刻的防御带,即使是训练有素的西方军队也难以突破。
泽连斯基总统的军队将不得不以有限的空军、有限的防空系统、稀缺的炮弹、以及一支装备现代和老式装甲车的军队、以及一支由没有战斗经验的应征士兵和新训练的北约军官组成的军队来攻击这个精心设计的防御系统。
一些乌克兰领导人意识到了这一挑战的难度。乌克兰国防部长奥列克西·列兹尼科夫上周告诉《华盛顿邮报》,他担心世界“高估了我们进攻的预期”。他担心如此高的期望会导致“情感上的失望”。部长列兹尼科夫警告说,成功率只有“10公里”。
反攻后情景
雷兹尼科夫先生没有提及接下来会发生的更严重的事情。
即使乌克兰超出西方预期,获得50至100公里的领土,其在任何情况下都将遭受高额伤亡,导致乌克兰军队实力比现在更弱。如上所述,西方不太可能为乌克兰军队更换破旧的装备,并提供足够的弹药以维持其在今年剩余时间(2023年)的作战行动。与此同时,据《华盛顿邮报》报道,除了目前驻扎在乌克兰的30万俄罗斯军队外,还有另外20万俄罗斯军队随时可能越过边境进入乌克兰。
此外,一旦乌克兰发动反击,无论成功与否,俄罗斯几乎肯定会发动反击。届时,乌克兰将面临严峻的形势,可能要承受数月之久的反击,而他们却缺乏火炮、导弹甚至士兵。
因此,乌克兰收复其曾经控制的所有领土的可能性非常低。尽管乌克兰即将发起反击,但冲突仍可能持续下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胜算将转向俄罗斯。最终,乌克兰必须通过谈判找到解决冲突的方案。
如果西方认识到这一现实并支持谈判,乌克兰未来就不太可能遭遇不利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