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淡盐业

DNUM_ABZAGZCABH 17:13

(Baonghean.vn)-琼顺乡(Quynh Luu)自古以来就是义安省的盐产区。据当地老人们说,这里的制盐业已有数百年历史。

五月中旬,夏日骄阳最毒辣的时候,也是制盐业的“旺季”。从1A国道的纸桥路口拐弯,沿着48B国道向海边行驶约4公里,就到了琼顺盐场。干燥的海风中夹杂着海水的咸味,还有路边摆摊售卖鱼露、虾酱、干鱼等美食的摊位,这些摊位专门为远道而来的游客提供服务。

48B国道目前正在修缮扩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经济需求。许多过去制盐的农户现在都转行做起了服务和贸易,因为制盐工作太辛苦,经济价值又不高。因此,盐场里那些每天傍晚把白盐运到仓库的人,正在逐渐减少。

Một góc đồng muối Quỳnh Thuận (Quỳnh Lưu). Ảnh: Như Sương
Quynh Thuan 盐田 (Quynh Luu) 的一角。照片:如松

我们认识了住在5村的何氏兰女士,因为通过调查得知,兰女士从事盐业已有50年。她也是那些因为担心传统职业即将被淘汰而依然坚守盐田的“老盐农”之一。然后,我们被她的故事深深吸引……

在法国殖民时期,琼顺盐工们为了争取人民的权利,进行了多次斗争。兰女士的祖父是三梅公社抗议活动中提出诉求的先驱之一。“盐场的人,七八岁左右就被派到盐田帮父母干活。那时候,我经常被分配到每天下午堆盐的工作。每天,只要看到院子里有白色的盐,我就得去捡。”

随着我长大,耙盐的工作也逐渐被我学会了其他的活儿。从耙土晒干,到把土和盐一起扛回仓库,就这样边学边做,经验慢慢积累,直到精通。”兰阿姨激动地说道:“用土制盐,是为了方便起见,才叫‘简称’。以前人们用粘土过滤水,重要的是在过滤过程中,浓度高的盐水会被分离出来,收集到一个容器里,然后送到晒场。用土制盐,水中的盐浓度会更低,结晶的时间也会更长。”

1
兰女士讲述家乡的盐业。图片:Nhu Suong

现在,人们不再使用黏土,而是使用沙子。使用海沙可以形成细小的通道,引导海水进入晒场,同时也能加快海水渗透速度,从而提高海水提盐的效率。之后,沙子中的盐会再次被过滤,输送到晒场。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晒场面积。因此,据说自从改用这种新方法以来,盐业迎来了“黄金时代”;据估计,年产量达到约数万吨,琼顺盐田的面积显著扩大,有时达到130至140公顷;盐价也达到了每公斤2000至2500越南盾的“顶峰”。

然而,随着市场扩大,竞争加剧,盐价暴跌,维持这一传统行业变得举步维艰。曾经帮助盐农过上舒适生活的盐如今却贬值,一碗河粉就能换一公担盐。近年来,盐村的悲惨故事仍未结束。因此,许多盐农选择放弃这一职业,转而从事收入更高的工作。剩下的盐农家庭都已不再是劳动适龄人口(老人和儿童),他们因为找不到其他工作,只能在晴天出门打工赚钱买菜。何氏兰一家就是其中之一。

“我家三个孩子都在工厂打工,收入勉强维持生活。家里就我和侄子两个人。因为不能做其他工作,我还是得去田里干活挣钱买米。这十年来,我一直患有糖尿病,听力也不太好,所以体力下降了很多。上次生病,直到今天才好转,才去田里打扫院子,晒晒稻子。”兰女士说。

在琼顺省,很多家庭的情况和兰女士家类似,都是找不到其他工作的人。比如,62岁的胡氏安女士家,家住琼顺省第五村。安女士家有两个孩子,老大在外地打工,老二从17岁起就患有脊椎钙化,她必须辛苦工作才能照顾孩子。最近,她的肝病加重,晒场也无人照料。再比如,原本从外地搬来的阮氏宮女士家(1973年出生),因为没有土地可以种盐,不得不买下晒场。由于长期搬运盐,她的脊椎现在也退化了,而孩子又总是生病……

1
盐田里零星散落的盐工。图片来源:Nhu Suong

制盐业面积萎缩,如今的产量只有琼顺盐业黄金时代的三分之一左右。受此影响,盐务也逐渐萎缩,专门为盐农收购盐的家庭也不得不转行。住在4村的陶德泉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以前我平均每季收购七八百吨盐,但2016年盐季只收购了400吨。今年盐季预计收购量只有200吨。所以,为了维持生计,我就转行做起了建筑材料生意……”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琼顺乡的产盐面积已减少到只有以前的50%左右,如果以产量计算,则只有大约10年前的40%。然而,盐价连年走低,让盐农感到盐“寡淡无味”。眼下正是盐季,盐价却只在1000至1200越南盾/公斤之间波动。这让像兰女士、安女士,以及盐田里最后的盐农,更有理由放弃这项历史悠久的传统职业。

像露水一样

相关新闻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咸淡盐业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