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将服务器置于海底以降温

February 5, 2016 09:15

这种新的数据中心设计不仅解决了散热问题,还帮助微软缩短了建设时间。

数据中心运营的最大成本之一是冷却。事实上,这些中心的空调电费通常与IT设备的供电成本相当。正因如此,云计算领域的许多突破都致力于提高高密度数据中心的冷却效率和降低成本。未来数据中心最明显的选择将是液体冷却——一种导热效率远高于空气的化学解决方案。

据Ars Technica报道,微软最近将液冷技术应用到了一个全新的方向——不再在数据中心周围铺设液冷管道,而是将其服务器……置于海底。微软的这个名为Project Natick的项目,目前已成功测试了一个在海底运行的微型数据中心。微软首个水下数据中心名为Leona Philpot,位于美国太平洋海岸约1公里处,已于去年8月至11月平稳运行。

除了冷却优势之外,将数据中心置于海上还将带来其他好处。由于全球一半人口居住在距离海岸200公里以内,将数据中心置于海上还可以缩短这些中心与居民区的距离,从而降低云服务的延迟。此外,水下数据中心可在90天内完成部署,显著快于传统数据中心2年的平均部署时间和微软第四代数据中心1年的平均部署时间。此外,这些中心还可以利用潮汐能发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微软表示,这项技术仍处于早期概念验证阶段。这类数据中心最大的问题是,微软和其他公司一样,没有一支随时准备应对IT事故的潜水员团队。纳蒂克概念只有连续运行5年且无任何故障(无需维护)才能成功。此后,纳蒂克模块将被打捞上来进行组件升级。

事实上,像纳蒂克这样的想法并不罕见。世界上大多数发电厂都建在河流和海洋附近,利用水作为热能的“排放”源。数据中心也在遵循这一理念。2011年,谷歌在芬兰开设了一个海水冷却数据中心。自2009年以来,微软一直在开发可快速部署的小型模块化数据中心。将这两个理念结合起来,微软创造了纳蒂克。

据 VnReview 报道

相关新闻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微软将服务器置于海底以降温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