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书记兼街村长典范:两个“角色”都担当
基于实际需要,多年来,义安省部分地方已实行党支部书记与村组长合一的模式。此举增强了村组长的作用和责任,精简了机构,缩短了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和决议的某些环节。然而,并非所有地方、任何时间都具备实施这一模式的充分条件……
(Baonghean)-基于实际需要,多年来,义安省部分地方已实行党支部书记与村组长合一的模式。此举增强了村组长的作用和责任,精简了机构,缩短了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和决议的某些环节。然而,并非所有地方、任何时间都具备实施这一模式的充分条件……
“履行党的职责和人民的职责”的人
2010-2012年任期,杜良县红山乡9个村(村)中有9个村实行了村支书“合一”模式,其中7个村支书连任。2013-2015年任期村支部代表大会后,该模式在全区100%村(村)继续实行,其中5个村支书连任。洪山公社党委书记阮红春同志说:支部书记兼村长一职结构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高度认可,因为通过实际执行,表明这一模式发挥了村长活力、创造力,敢想、敢做、敢担当的作用,克服了支部书记与村长在指导和落实基层政治任务方面“不协调”的状况。
在“烈火见真金,风雨见真章”的实践中,许多书记、村长在基层管理、运作和处置情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0-2012年任期内,公社轮换了一位书记、村长同志担任公社阵线副主席和党委副书记。一批有威信、有能力、思维新颖、工作方法新颖、精神饱满、责任感强的书记、村长在“高明的群众动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凝聚“党心民心”等方面发挥了尤为重要的作用。第九村党支部书记兼村长阮清菊先生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正是他充满活力、创造力、开拓进取、堪称典范却又极其朴实的性格,才使一个贫困、困难重重的村庄,发展成为全村各项工作的先锋队。他发现、培育苦瓜,并将其培育成村庄和公社的“扶贫树”,以及他自愿捐献300平方米土地,并承诺“捐出6口人土地,分给14户人家”,动员村民捐建洪山至佩山乡公路的故事,至今仍被当地村庄里那些身兼“两职”的人们视为宝贵经验。
菊先生坦言:“作为政策、路线和决议的接收者并直接领导落实,有利于更快地开展工作,更容易在党支部、党支部和村委会中建立高度团结。然而,要同时兼任‘两个角色’,除了个人努力之外,还需要全体工作人员、党员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群众的支持。” 柳山乡党委副书记范公娥先生也通过在当地7/7村实行统一村长头衔模式,对此表示赞同。
到目前为止,杜良县是实行支部书记兼村长模式的乡级单位最多的县。2010-2012 年度,全县 365 个村、街组实行支部书记兼村长模式的村、街组有 262 个。其中,11 个单位 100% 的村、街组实行该模式,包括:红山、玉山、蓝山、贝山、镇、北山、琉山、多山、中山、顺山、万山。该县还组织了对该模式的评估。根据各乡镇单位的提议,2012-2015 年度基层党委村组党代会后,全县 369 个村、街组实行支部书记兼村长模式的村、街组有 270 个。
这些村的党支部结构为:党支部书记兼任村长;党支部副书记兼任阵线工作委员会主任;党支部委员可以兼任警官(或村组长)或副村长。县委书记张鸿福同志评价说,这是一种组织结构精简的模式,待遇比非兼任的提高1.5倍。该模式发挥了党支部的综合领导作用,村长在各领域的管理和运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领导者的能力和积极性;减少了等待、依赖和逃避工作的现象,减少了党的领导和指导与政府的管理和运作之间的重叠……这种模式确实需要在拥有高素质、高水平、在人民中享有威望的干部和党员来源的党支部中推广。
阮文西同志,1969年出生于南丹乡一村,是一位出身天主教、在基层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党员,在担任副村长六年后,深受党员和群众的信任,自2004年起担任村支部书记兼村长的重任。在一个拥有125户人家、570名成员、以农业生产为生的天主教村里“挑起重担”的过程并不轻松,但文西同志全心全意履行了“双重角色”,积极动员长亭堂区新义村的教友们过上好日子,敬天主,热爱祖国。
一村村长在与我们交谈中坦诚地吐露:“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经验,只是想让大家听我说话、信任我,我必须树立威信,从养育孩子、维系家庭和睦到捐献各种基金、费用、参与地方运动,都要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例如,在落实农村道路扩建政策时,为了动员教友捐地开路,书记兼村长阮文西带头自愿拆除围栏,按照修路计划后退了近2米,村里很多户人家也纷纷效仿。
他还积极发展家庭经济,拥有7亩稻田,定期饲养20只山羊、2头肥牛,并种植菠菜,收入颇丰。据悉,施先生除了担任村支书和村长外,还担任当地98名成员的跨代俱乐部的负责人,每月15日都会定期举行活动。
南义公社第十村书记兼村长阮德幸同志表示:“重要的是,做任何事都要公平公正。一旦失去民心,就很难挽回声誉。” 阮德幸同志从村团委书记做起,最初身兼“两职”,也因经验不足而面临一些压力。党支部里有很多资深党员,在村里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冲突,但他坚信这是一个锻炼和考验的环境。凭借着自己的热情、纯洁公正的心,以及支部委员会的鼓励和高度配合,以及人民群众的支持,阮德幸同志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的工作。
南义乡虽然地处山区,天主教徒占全乡人口的三分之一,但自上届党代会召开以来,南义乡已有11个乡继续实行村支书村长合一的模式。南义乡党委、乡政府领导肯定地说:“这种模式团结一致、共识高,党性强,节省了会议时间。得益于此,从乡到基层的工作落实也更加快捷有效,上级决议的传达也更加有效。此外,随着权力的集中,乡长的责任也随之加重,谁也不能推卸责任,谁对谁错……”
杜良县洪山公社第 9 村党支部书记兼村长阮青菊(中)介绍种植苦瓜的经验。
困难是缺乏资源还是缺乏组织实施?
现实情况表明,村支书兼任村长的政策并非在所有地方都能顺利推行。迄今为止,该省一些地方由于一些农村村干部短缺,将这种兼任模式作为一种“情况”解决方案。党支部中,大多数党员年老体弱,年轻党员,加上公社、坊里的公务员,资历和能力都有限。退休党员怕冲突,喜欢休息,不愿“吃在家饭,扛着全监全村”,常常编造千百个借口“逃避”参加党委和村委会。
同样,由于缺乏符合村级实际要求、合格敬业的“一把手”干部队伍,许多地方没有推行或推行了试点模式却不得不停止。安城县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此前,在美城、福城两乡辖区的23个村试行了书记兼村长模式,但2012-2015年任期街村党支部代表大会后,决定停止推行该模式。该县党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主要原因是,目前,随着土地整理、地块互换和新农村建设标准落实等政策的实施,村级工作压力很大,一人身兼两职难以应付。在南丹县春化乡,过去12个村都实行书记兼村长的模式,但现在只有两个村仍保持这种模式,即4村和12村。
公社党委书记阮景俊表示,村组党员大多年迈退休,而实际上,书记和村长既要具备领导和管理能力,又要身体健康,熟悉田间地头,能够深入细致地指导和积极主动地开展农业生产工作,还要精通党的工作,有丰富的经验,在党内和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因此,一些党支部在选拔人才方面存在困难,能担任书记的人又年老体弱,不能兼任书记,能胜任村长的人又不是党员,所以不能担任党支部书记。此外,在培养女性干部方面也存在困难,从基层开始建立干部队伍。
一些地方推行这种模式的现实也表明,许多兼任村长的书记缺乏专业素养,能力和经验不够全面,党务工作能力强,政府工作能力有限,未能很好地履行“二位一体”的职责。此外,将村里最重要的权力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缺乏监督和检查,容易导致主观性和惰性。且不说党委强的地方,推进公共民主的斗争性就强,党委弱的地方,书记兼村长一职就容易走向专制独裁。
事实上,一些地方确实出现过兼任村书记或村长的同志被中途处分或撤换的情况,比如在琉山(都良)县,在春化(南丹)县。另一方面,通过基层调研,也有不少意见认为,另一个难点在于,现行村组干部的津贴制度仍然不足,而公务员必须通过考试的规定,降低了村组干部的奋斗动力和参与社会工作的积极性。此外,在一些特殊地区,如果将书记和村长两个角色分开,专门安排村组长担任群众工作,将更好地发挥“巧动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内功建设的作用……
看看分配任务的人。
省委组织部县级负责人阮美唐表示:“省里没有具体的指示,但鼓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落实这项政策,以精简机构、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最重要的是,干部选拔和监督机制必须确保公开性和民主性,以提升街村领导干部在“党务民务”工作中的责任感、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
南义乡(南丹)党委副书记阮友清先生赞同上述观点,但凭借两届有效推行书记村长模式的经验,他表示,村支书兼村长的特点是直接联系群众,因此在改组过程中必须发扬民主,充分听取干部、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和信任。选择书记村长,除了能力、资历、热情和奉献精神外,最重要的是在民心方面有威信。虽然干部的能力有限,但如果“得民心”,在管理、运作、宣传动员等方面就会更有优势。相反,即使你有能力、有资历,但得不到民心,就很难同时兼任两个职位。
在落实这一课题的过程中,我们(PV)非常欣赏洪先生的一句话——他担任南丹县春化乡四村书记兼村长已有十年经验:“难易、重轻,全凭自己。”选错了人,安排了错误的工作,就是“负担”,选对了人,就是“量力而行”、“尽职尽责”,选好人,一心一意做好“党事、民事、村事、村事”,发挥“人民公仆”的作用,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才能取得成功。
文章和照片:Khanh Ly - Mai H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