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坊、镇党支部模范:“党的工作”必须是为了“人民的工作”
经过五年多的执行,中央组织委员会于 2007 年 10 月 10 日颁布了关于在全省公社、坊和镇建立党支部的 10-HD/BTCTU 号指示,除了带来成效之外,这种模式也暴露出一些需要解决的局限性和缺点......
(Baonghean)-经过五年多的执行,中央组织委员会于 2007 年 10 月 10 日颁布了关于在全省公社、坊和镇建立党支部的 10-HD/BTCTU 号指示,除了带来成效之外,这种模式也暴露出一些需要解决的局限性和缺点......
密切监测,密切评估
事实上,在我省,早在2007年出台在公社、坊、镇设立党支部的政策之前,荣市市委下属的一些单位就根据实际需要,实施了这一模式,并保持得比较有效。例如,黎利坊党支部于1996年10月成立,至今仍在运行。黎利坊党委书记阮文龙同志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表示:“在机关设立党支部有很多好处,例如,更容易执行和分配检查任务;由于定期监督,提高了党员的工作责任感;由于同一机关的党员能够清楚地了解每个人的工作成果,因此党员素质年度考核更加密切。这样,就能更及时地发现和预防公社、坊中干部、党员和公务员的不良行为和违规行为。”
事实上,黎利坊党支部自成立以来,作为地方最高机关的政治核心、领导力量和团结中心,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例如,在行政改革、文化建设和文明工作场所建设方面,党支部党员堪称模范,直接执行并监督落实,取得了切实的成果,赢得了群众对“人民公仆”的信任。
在兴化,公社党支部成立于2011年,最初有25名党员,现在有29名党员。党支部书记陈高强(公社人民委员会副主席)作为知情人士表示:“在公社党支部里共同工作,为年轻党员创造了向领导学习经验、管理和运作方法的条件,批评和自我批评精神也更高,因为他们不必像在村党支部里与同龄的长辈党员(他们的父亲和叔叔)共事时那样害羞和恭敬。” 虽然根据第76条规定,党员每年必须回居住地两次,但党支部委员会仍要求在代理机构党支部工作的党员每月参加居住村党支部的会议,以便了解情况,直接反映情况,并及时提出建议,解决基层关切和问题。
截至目前,荣市共有25个坊、乡党委设立了机关党支部,仅有宜金乡党支部因工作不力被解散。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阮文悦同志表示:“与街、村党支部相比,坊、乡机关党支部制定和执行工作制度更加周到、认真、具体。一些单位在分管干部、小区巡查等方面保持了良好的秩序,帮助坊、乡主要干部及时了解基层党员群众的思想感情、地方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阮维耶同志还表示,在公社和坊设立党支部的模式,解决了基层党员、非本市公务员、提拔、调动到外地工作的党员在组织党务活动方面的困难。如果实行轮岗机制,像荣市那样,干部定期深入基层,没有党支部,那么干部、党员以及党委对干部的考核评价都会很困难……
贵州省虽然地处山区,但也设立了12个乡镇党支部。在周会乡,代理党支部在公社党委执行委员会中拥有13名党员,在全乡19个党支部中处于“领先”地位。据党委副书记、乡人民议会主席、代理党支部书记林阳生同志介绍,代理党支部的成立和运行,克服了村党支部活动过于宽松、导致批评泛泛而谈的情况。现在,自我批评和批评的氛围比以前高涨,批评也更加坦诚。据归州县委组织部评估,该县乡镇机关党支部模式的实施,对党员在党性和专业性两个方面进行了管理、培训和塑造,发挥了干部、党员的力量和集体智慧,为做好基层政治任务作出了贡献。
截至2013年5月底,全省共有143个党支部,覆盖480个乡、坊、镇。七个地方已建立100%的乡党支部,这些地方至今仍在运作:奇山、祥阳、昆强、杜良、太化和归州。总体而言,许多乡党支部,特别是中部地区坊、镇、乡党支部成立后,在领导和指导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稳定国防安全、发挥团结中心作用、促进地方党组织、当局、祖国阵线和政治组织之间的团结和协调、模范贯彻党的路线、路线和决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洪山公社(Do Luong)党支部党员定期开展活动。
与村干部
区域困难
除上述部分地区在乡、坊、镇建立和运行党支部工作成效显著外,全省仍有多达96个党支部因运行不力而解散。其中,南坛县有16个党支部,琼琉县有26个党支部,宜禄县有24个党支部,清章县有5个党支部,新祺县有22个党支部,安城县有3个党支部。谈到解散乡党支部的原因,宜禄县委常务副书记阮氏心女士表示,主要原因是这种模式不适合本县的特点,本县有21个天主教乡、7个沿海和沿海乡。
因为现实上,该县要从区到公社增加党员干部、公务员、公务员参加村党支部的活动(一些特殊公社有边防力量要加强),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能力和战斗力。这也是为什么目前秋水坊是门炉镇7个单位中唯一解散代理党支部模式的坊。该坊党委书记阮红山先生说:该坊的特点是6个村中有4个村是天主教徒,其中1个村全部是天主教徒。天主教村党支部的党员比例较低,甚至有的党支部都是加强党员,例如3党支部有6名党员,没有一名天主教党员,4党支部有4名同志,其中1名天主教党员是坊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党支部 6 有 4 名党员,其中 3 名在区内工作......因此所有 19 名区官员和公务员都必须参加街区党支部的活动。
还必须指出的是,“老竹无新芽”的现状,以及缺乏年轻党员来补充村党支部的能力和战斗力,也是导致一些农村基层党支部(如杜良、琼琉)无法建立或建立后又解散的原因。许多意见建议解散这种模式,以增加党员参与农村党支部的活动,从而克服活动内容贫乏、信息匮乏、质量低下、不符合基层贯彻落实党的纲领、决议和国家政策法律要求的现状。
另一方面,近期,据一些地方领导在与省委组织委员会的会议上反映,许多乡镇党支部工作成效不彰,在活动中暴露出许多局限性和弱点,例如脱离群众、不敢与群众接触、不敢参与农村党支部的活动等。乡镇党支部活动内容与乡镇党委、机关和群众组织会议内容存在重叠。党支部决议的制定和发布也比较笼统,与乡镇党委的决议类似,缺乏针对性,也缺乏针对性。
杜良县红山乡二村党支部书记兼村长陶英勇坦言:“基层党支部是党员和群众传达党的各项政策、决议、国家法律、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地方,但现任干部都集中在乡里,很容易脱离基层,导致村党支部空心化,从而导致党的决议执行不力、形式主义、无效……”。这并非毫无根据,因为在现实中,一些地方,特别是乡一级,“脱离基层”的弊病,缺乏检查监督,是导致土地管理和使用领域严重违规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制度、政策……
需要统一、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在基层开展实践调研,可以看出,目前存在两种对立意见。一是建议停止推行这种模式,因为它缺乏实效,反而使干部脱离基层、脱离群众,削弱了村党支部的作用。二是肯定这种模式适宜,建议继续保留,但应尽快制定机关、公社、坊、镇等单位此类党支部的职能和任务规章制度,明确党支部活动内容,避免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出现混乱和权力割裂。
省委组织部县级处处长阮美唐表示,通过在义安省的实施,可以看出,公社、坊、镇党支部应只在条件具备的地方设立,在不影响居住区党支部质量的情况下提高工作效率,而不应在特殊地区(宗教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等)和条件不具备的地方设立。然而,唐先生也表示,任何模式都有其优缺点、优势和困难。重要的是如何实施,如何在每个地方和单位有效应用,以及党员干部和公务员在居住地参加活动和履行公民义务时的自觉性。因为即使在一些山区,如祺山、归州、祥阳等,公社、坊、镇党支部模式仍在100%的单位得到良好维护。
目前,中央的指示是继续保持有利的地方,在不利的地方停止。然而,为了统一总体方针和方向,需要对第10号指示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评估和具体指导,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审查、修改和补充党委的工作条例。因此,根据2007年10月10日第10-HD/BTCTU号指示在公社、坊、镇建立和运行党支部,在实践中展现了积极方面和需要克服的方面。是否建立、运行或解散,看似取决于实际情况,但核心是“党的工作”必须是为了“人民的工作”,也就是说,党组织的建立和运行对基层的政治任务和人民的生活具有影响和作用。
文章及照片:Khanh 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