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神圣的土地
(Baonghean)——深秋时节,阴晴不定的雨水如同催化剂,在金边盛景的壮丽景色之前,激起层层惊喜。周金地(Que Phong)——昔日的芒通(Muong To)和芒卡(Muong Ca)地区,在广袤的稻米香田、芬芳的阳光下熠熠生辉,与如同普奎山天然皇冠般璀璨的绿色交相辉映,彰显着神圣山境既清新又神秘的美……
![]() |
九室寺。 |
我曾多次造访桂峰,每次都不得不暗自承认,这片遍布高山峻岭和悬崖峭壁的土地,总有一种奇特的吸引力!除了匆匆忙忙的商务旅行,以及为提升村庄发展前景而开展的项目和计划外,如果您心旷神怡,一定不能错过几个已成为这片神奇土地“代表”的著名景点。Sao Va瀑布、Pa Tang瀑布……Pha Ca Tun山脉四季的雄伟,或是高原小镇夜晚的寂静,都让异乡人的心灵沉醉于狂喜之中。然而,桂峰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光彩夺目的魅力,更在于其蕴藏着无数神秘的传说,这些传说在九个村庄、十个芒族的泰族人民心中闪耀,并不知何时悄然渗入了异乡人的心灵。
我曾多次游历Chau Kim地区——这片土地隶属于著名的Muong Ton地区。我曾在浩瀚的Nam Giai河畔驻足沐浴,徜徉于无数流传至今的神秘之中。那时,我脑海中浮现出摇曳的篝火,古老的高脚屋,以及山区寒夜,父亲、儿子、祖父、孙辈们围坐在一起,掰开烤木薯,低声诉说着往事……据说,泰国人有一条神圣的道路——通往天堂的道路!通往天堂的道路是追寻地上世界的鬼魂的必经之路,是他们与祖先一起踏上永生之旅的起点。这条路离我们不远,却又近在咫尺,它就是森林深处那座九室庙宇——是人世轮回中时空的连接点。这段神秘而又传颂的故事,后来被记载在众多官方和民间史籍中,并记载了当时的重要信息:九间寺始建于明朝(1407-1427年),位于周金乡蒲魁山(水牛山)。历经百年风雨,这座寺庙最终被人们修复,保留了其原始的古朴建筑风格。
丁卯年(1927年),归州县长、芒童乡泰族人三文远命令当地人民到森林里砍伐椴木,运到Pieng Pan码头(现归州县周胜乡),然后编成木筏,沿Nam Giai河运到Ta Tao码头修缮寺庙。许多村里老人至今还记得,寺庙修复后有四排高大的椴木柱,立在石块上,台阶是用砖砌成的。1929年,人们举行了九间庙会,直到1947年才重新开放。在沉寂了59年(1947-2006)的时间里,九间庙会几乎消失了一生,只留在老人的回忆里。 2004 年,奎峰县人民委员会进行了修复,2006 年,寺庙举行了落成典礼,节日也重新开始......
如今,雄伟的九室寺坐落在普奎山顶,流传着许多神秘的传说。就连寺庙的名字,与神圣的数字“9”联系在一起,也散发着关于上天力量的故事,以及“九芒”的象征意义。许多文献也声称,九室寺的原址——周金(芒通)之地,是义安省西部泰族的祖地。关于这一点,至今仍存在许多争议,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每个人思想的方向。处处是家,处处是祖先的土地,仅仅在历史和传统的象征前恭敬地鞠躬,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举动中传承传统,就是最美好的感恩!
纵观民族正史,神圣的祖地将爱国主义和不屈不挠的保卫祖国的传统传承后世。神圣的周金地区,以其辉煌的战斗痕迹,在边疆土地和人民的历史上熠熠生辉。著名作家裴阳历所著的《乂安记》一书,记载了芒圣族部落首领甘公率领民兵参加蓝山起义,为“波当雷电”战役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为军队从清化进军乂安开辟了道路。在漫长的保卫祖国的历史长河中,至今仍保留着1884年阮朝签订《帕特诺条约》的里程碑,这一年阮朝“接受”法国殖民者在越南土地上的保护。不甘心亡国沦为奴隶,富贵县人民,尤其是周金县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竭尽全力响应文山-干王运动,反抗法国殖民统治和封建走狗的斗争。郎文冈(又名关秋)等人率先行动,号召人们捐钱捐劳,坚持不懈地保卫清牙堡(周牙,贵州),为祖国英勇牺牲。
关于圣地的思念萦绕不去……我原以为,周金的土地和人民早已不再陌生。然而,此次重回周金,我一方面有充足的时间去感受泰国人心中的圣地,另一方面也应众多老人的邀请,前往九室寺的故乡——孔村。孔村的老人蒙受上天的庇佑,依然头脑清晰,学识渊博!梁光荣长老今年已近九十岁。“这高龄是上天的恩赐!”他慢条斯理地说道,并按照族人的传统,举起双手热情地打招呼。光荣长老如今是村里德高望重的村长,同时还曾是省农业委员会的官员,因此他的言谈举止简洁明了,无可挑剔。
老人说,现在村里有69户人家,321口人,都保持着文明礼貌的生活作风。他们不抽烟,不赌博,只逢年过节、除夕夜才开坛米酒。夫妻儿女和睦相处,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也比往常安稳一些。说完几句欢喜的故事,老人突然压低声音,吐露了村民们今天的愿望。原因是,圹村人希望把村子打造成抗战村,或者其他什么样子,以纪念一代同胞在抗美救国战争中做出的贡献和牺牲。“老人们还记得那些故事,年轻人却忘记了很多。我们想在村子始建之初,在那些曾经的遗迹上立一块纪念碑,作为历史的见证,教育后代。”——梁光荣长老若有所思地说道。
而我根据老荣的记忆,查找了圹村(周金)人民在祖国不屈不挠抗战中英勇战斗的文献记录。无数的村子子弟拿起武器投入战斗,为军队提供大米和粮食。多少鲜血和骨头,染红了胜利当日飘扬的红旗。特别是有一件事,直接影响了圹村的每一寸土地和河流,在一代又一代村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幸运的,我在1969年的桂风县委报告中找到了它(档案23,第4页):1967年7月20日晚,桂风县委正在筹备第三次党代会。但大会还未按计划召开,美机投下的一连串猛烈的炸弹,让圹村人民措手不及。 27栋房屋被彻底烧毁,2人死亡,多人重伤。时任周金乡乡长的梁文平先生在抢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克服重重危险,英勇牺牲……
老荣带我站在南桥河畔,指着河中央。那里,矗立着动辄几十吨的巨石,高耸入云,石身上布满了巨大的裂痕。“那是当年美军轰炸留下的痕迹,我记得很清楚,照明弹四处飞扬,炸弹和火箭弹爆炸声震耳欲聋,我们族人赶紧清理,保护着抵抗设施和物资,互相帮助躲进环绕村庄的坑道和战壕里。”老荣声音颤抖地讲述着。如今的圹村,几座老木屋之间建起了不少新棚屋,可以理解,岁月的变迁也掩埋了当年许多抵抗的痕迹。南桥河中央,除了几块巨石外,只剩下一个A字形的坑道口,就在茂密的竹林外。站在这里,抬头仰望,九间寺的影子依稀可见,普魁峰的翠绿森林映衬着周金-芒通的天空,显得格外神秘。原来,尽管星辰变迁,物是人非,但神圣的普魁峰依然在泰国人民的传统领域中散发着光芒,传递着他们对祖先和故土的热爱与敬仰。再见,荣老头;你好,圹村;你好,周金。我——一个陌生人——愿将九间寺那神圣而悠长的锣声铭刻在心!
文章和照片: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