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东禄圣地献出生命
多少年来,每当游客们来到同禄丁字路口遗址瞻仰和缅怀志愿青年英烈时,大家都认识邓氏燕,这位敬业、开朗、热情、可爱的干部,是第一个为这处雄伟的遗址撰写解说词、收集文物的人,这里充满了志愿青年的特色。大家都尊称她为“同禄丁字路口的第十一个女儿”……勤勤恳恳地收集文物。
(冯宪光)多少年前至今,每当游客们来到同禄丁字路口遗址瞻仰和缅怀志愿青年英烈时,大家都认识邓氏燕,这位敬业、开朗、热情、可爱的干部,是第一个为这处雄伟的遗址撰写解说词、收集文物的人,这里充满了志愿青年的特色。大家都尊称她为“同禄丁字路口的第十一个女儿”……
勤奋收集文物
邓氏燕出生并成长于诗意盎然的林江左岸,是烈士邓鸾(曾任《西义安报》总编辑)的三女儿。1977年,邓氏燕从博物馆系毕业后,进入河静省芹禄县文化厅工作,专攻博物馆工作。刚从学校毕业的邓氏燕是一名实习生,没有自行车,所以她每天都要步行到乡镇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文献资料,以及收集未列入文物目录的文物。
在接受新的工作任务之前,邓氏燕在同禄丁字路口遗址工作了20年(1978-1998),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她跟随香积寺登上红山顶,然后下到芹禄山区,了解和收集邓达和邓勇家族的遗物、阮文捷遗物(后禄)、潘敬遗物(松禄)、阮辉子遗物(长禄)、阮入遗物(金禄)、吴福文遗物(大禄)以及许多乡级抗战遗址,如丁禄寺(新禄)、边山寺(洪禄)、恩根路口……结果,全省共有42处国家级遗迹,芹禄县就占据了12处。仅同禄丁字路口一项,Yen自1978年以来就已列入她的规划。Yen至今仍未想好如何处理收集到的文献资料,但她始终相信,需要的时候终会到来。这份来自最初远见的“资本”帮助Yen快速便捷地修复、收集和建设了同禄丁字路口遗迹。作为副局长,Yen在博物馆领域拥有多年的经验,她对工作步步为营。Yen领导的管理委员会的第一步是收集有关同禄丁字路口的书籍、文献和资料,以及全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文献资料,并据此制定工作大纲……划定区域,列出工作清单,以避免重复出行和不必要的开支。邓氏燕建议省青年联合会向中央青年联合会提交一份分阶段建设遗迹地的计划,从建造纪念碑、纪念区到文物、影像保存区……再到将4-C552-N55-P18青年志愿队10位英勇女烈士的墓地迁移并集中到她们牺牲的遗迹地。大量的工作等待着管理委员会,而同禄丁字路口在经历了近30年的战争后,几乎抹去了所有残酷战争的痕迹。
青年志愿者遗址建立初期的同禄丁字路口几乎只是一座长满野草的小山。需要修复和保护的重点区域是当年人们铲平弹坑进行耕作的稻田。1968年的同禄丁字路口,如今只剩下胶片和照片,以及在世历史见证者的记忆。
传奇的同禄丁字路口,是22支部队和团体共同战斗的黄金历史,直接参与战斗的人数达1.6万人。仅当天在同禄丁字路口的直接部队就有3000名历史见证者。然而,战争结束后,数十支青年志愿军解散了。从指挥部战友到全国各地回归平民生活的士兵,更不用说那些因伤病而牺牲的……其他部队的名字依然存在,但见证者也已退役或逝世。邓氏燕独自一人从南到北,追溯历史,与知情人士会面,调查研究并收集与同禄地区和青年志愿军部队相关的文件和文物。在列出需要直接调查的部队名称时,邓氏燕注意到:地址偏远的都是同禄丁字路口保安部队,而直接保障日常交通的集体部队则是青年志愿军和省内交通部队。
邓氏燕与她收集的同禄丁字路口青年志愿者的文物合影。
此后,邓氏燕四处走访和核实附近的团体和个人,例如“拆弹大王”王廷汝、罗氏心、王春丽、阮智安、阮进俊,以及10名志愿青年军C552-N55-P18女烈士的家属。她会见了志愿青年军连长阮世灵、工程师阮清平(又名诗人安清)等……根据他们的意见,她建立了南北远程会谈机制。她不辞辛劳,在南北各省寻找志愿青年军的地址,收集全国志愿青年军的信息。
在北部省份,安老先去了太原,拜会了210旅(防空210团的前身);去了河内,拜会了1968年在同禄战役中直接指挥该团的参谋长陈布上校;之后又去了海防、北宁、兴安、海阳、清化等地探望历史见证者;又去了北疆寻找Q1青年志愿者连;又去了宣光、永福、宁平、广平了解八姑娘洞、20号公路、决胜路的情况;又去了乂安,了解了张本十三烈士的情况……这些旅行都为国家青年志愿者遗址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文献资料和珍贵的文物。
为了圣地同禄
为了扩充国家青年志愿军遗迹地的文献和文物,“远行女子”邓氏燕走遍了青年志愿军解放南方的20个省份。她拜会了南方青年志愿军前司令陈孟(又名海云)先生,深入了解情况。陈孟先生竭诚帮助她找到每一位历史见证人。其中就包括驻扎在槟椥市Q师平嘉团的武氏清仙女士。武氏清仙女士和几名队友跳入溪中,全身浸在水中,为伤员搭起“人桥”,让他们从肩上和身上跨过去。接下来,她前往巴地头顿,拜会了裴世巴先生,收集了30多件文物。
自1998年以来,同禄丁字路口已成为全国志愿青年的“红色圣地”,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前来敬香献花,缅怀志愿青年。同时,同禄丁字路口志愿青年遗迹地也是昔日志愿青年们久别重逢的场所。包括严先生在内的遗迹地管理委员会在向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们致敬仪式和电视直播艺术交流节目之间架起了桥梁:《同禄传奇》、《同禄圣地》……让志愿青年们的奉献和牺牲在全国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从这里开始,许多赞助者为处境特别困难、有病的原志愿青年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修建感恩之家,支持和慰藉1968年7月24日下午在同禄丁字路口英勇牺牲的10名女志愿青年的家属。经过14年的建设和发展,同禄丁字路口国家志愿青年遗迹地的面积从1998年批准的23.5公顷到今天已获准扩大到110公顷。从纪念碑到钟楼、招待所、办公室都建得很宽敞。从遗迹地到战争文物和志愿青年遗址区都规划得很宏伟。这是整个国家、整个河静省共同建设和美化的功绩。
颜女士回忆起以前村里近40名工作人员,包括合同工,住在两栋四层楼房里的日子。颜女士既是部门副主任,又是工会主席。她很同情兄弟姐妹们,他们常年接待不速之客,节假日比平时多出几十倍,接待人员也要接送同样多的人。工资低,住宿条件简陋,服务期间没有休息日。作为工会主席,颜女士向遗迹地领导提议,开办香火、鲜花、纪念品等服务点,面向游客,增加工作人员的收入。这一举措不仅服务意义重大,也使每位工作人员的月平均收入从100万越南盾提高到150万越南盾。颜女士回忆说,曾经有一位游客遗失了价值3.5亿越南盾的钱包和财物,颜女士亲自捡到并归还给了那位游客。游客非常感激,视颜女士为挚友,至今仍与她保持联系。2010年,在博物馆行业工作了34年,特别是并肩参与建设同禄丁字路口遗址12年后,颜女士按规定退休。虽然她已经退休,但河静省青年联合会仍然与邓氏颜签订了合同,继续负责遗址博物馆方面的工作。只是指挥位置有所不同,但颜女士的日常工作依然如故……
据悉,1993年,时任胡志明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德越先生在长山烈士陵园上香时,想到成千上万的青年志愿者无处上香,心中不禁唏嘘。当时,他萌生了建立青年志愿者纪念站的想法,并与时任劳动部长潘田先生进行了讨论。 |
明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