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保存”蒙族笛子
在近日举行的乂安省少数民族“学法”比赛中,来自祥阳县仁迈乡会错村的三位苗族小朋友——瓦巴楚(15岁)、瓦依科(12岁)和瓦波楚(11岁)——精彩的堪舞表演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三个兄弟都是苗族人。
(冯宪光)在近日举行的乂安省少数民族“学法”比赛中,来自祥阳县仁迈乡会错村的三位苗族小朋友——瓦巴楚(15岁)、瓦依科(12岁)和瓦波楚(11岁)——精彩的堪舞表演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三个兄弟都是苗族人。
他们的父亲是瓦巴杜阿先生——他早已作为蒙族笛子旋律的守护者而闻名,曾在 2010 年 Quy Hop 县义安少数民族艺术节上获得 A 奖,并在公社、县、集群等级别获得过许多其他奖项......
Anh 和 Ba Dua 在表演前修好了女儿的帽子。
特别的是,以往演出时,杜阿先生并非独自一人站在舞台上,而是与妻儿一起演奏、跳舞,演奏传统的排箫。但这次,他只带了孩子们,让三个孩子上台表演,而他自己则“退”到观众席,默默地鼓励和加油。看到孩子们自信而娴熟的演奏,他不禁感到欣慰,因为他们的努力和尝试终于有了回报。
安瓦巴杜阿继承了父亲、祖先以及苗族先辈的事业。他出生于1971年,自从听到祖父——村长瓦通苏(Va Tong Su)弹奏凯尼琴并讲故事的那一天起,从跟随父亲下山参加节日的那一天起,他就对凯尼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3岁那年,他长大成人,开始跟随才华横溢的父亲学习演奏凯尼琴,并向村里的长辈学习,还结识了更多的老师和朋友,使他的凯尼琴音色更加清晰、更加悠扬、更加深沉。他渴望将这种音乐传承给下一代,首先是他的妻子和孩子,更不用说他的儿女了……
第一次从山区最偏远的村庄来到城市表演的周瓦伊·科(Chau Va Y Kho)害羞地分享道:“一开始,我父亲强迫我学,但我一点也不喜欢。我不想学,因为太难了。但一旦我学会了,了解了,我就真的很喜欢。”
拥有一个懂得如何以正确的节奏和节拍演绎和演奏苗族堪布舞的人,拥有苗族堪布舞的灵魂,是极其珍贵的。拥有这样的人,也具备将苗族堪布舞传承给他人的意识、责任感和能力,更是弥足珍贵。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像瓦巴杜阿先生一家这样的人,让苗族堪布舞在未来不会被遗忘或消失!
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