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船只的传说

April 20, 2013 20:28

(Baonghean)-他没有归期,却在“无号船”上五次向南方运送武器的旅程中,为他举行了追悼会。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创造“海上胡志明小道”奇迹的老兵裴平仲,一位活生生的见证者,他自豪地向我讲述了那些仿佛只存在于传说中的故事。

志愿参军

在归合县三合乡新清村的一所小房子里,坐在我对面的是老农民裴平仲。他来自琼琉县琼龙镇沿海地区。1963年,在南方,吴庭艳正在疯狂镇压革命运动,并在美国主子的建议下密谋永久分裂国家。同年7月,他收到了服兵役的通知。“我是优先入伍的,因为我是独生子。但我还是‘偷偷’地在学校向家人登记参军,没有经过公社的批准。收到录取通知的那天,我通知了全家人。”裴平仲回忆道。

他强忍着思念和眷恋,抛下刚出嫁的年轻妻子和乡下的老母亲,来到位于会门的海军基地接受训练。凭借游泳天赋和对海上航线的熟悉,1964年10月,这个来自沿海琼琉县的年轻人很快被选中加入驻扎在海防的125旅(前身是759水运大队,由国防部于1961年10月23日成立)。从这里开始,他和勇敢的战友们开始作为炮手参加一系列海上行动,为南方无号舰运送武器。“我是第一批加入无号舰的北方士兵之一。在此之前,日内瓦协定签署后,只有南方士兵聚集在北方”,阮富仲说。



老兵裴平仲 (Bui Binh Trong) 讲述了他在“无号船”上值班的时光。

5场现场追悼会

《海军第125旅史》记载:“1963年底,美伪战略围剿政策破产,导致战场惨败,标志着‘特战’战略的必然失败。美伪认为,对他们的威胁是来自北越的支持。因此,进入1964年,他们主张进行窒息战,严密控制陆地边界,加强水面巡逻艇和港口建设,防止海上渗透。”

在此情况下,海军司令部指派125大队继续支援南方,为挫败敌人的新阴谋做出贡献。也是在那时,阮富仲开始参与支援南方的海上行动。他第一次出海是在1964年,乘坐“125”号军舰,向南方运送武器,抵达金瓯港。阮富仲回忆道:“所有船只都伪装成渔船。美国第七舰队的飞机不断在周围盘旋侦察。在北纬17度以南的海面上,美伪军舰不断跟踪和挑衅,等待我方船只暴露。” “当时我们保持冷静,进行正常的捕鱼等活动,但时刻准备着战斗。如果敌人火力过于强大,难以抵挡,只要指挥官一声令下,舰长就会短路引线,炸毁船只,官兵们随时准备牺牲自己,守护海上补给线的秘密。”阮先生指着美国海军拍摄的“无号船”黑白照片说道。

这艘无号舰每次出港前,都会举行一场神圣的仪式——“活埋仪式”。“所有来自北方的军服、装备和个人物品都被装进箱子里。军需品为水兵们提供了黑色制服和南方围巾。鸣笛三声后,舰艇向港口致敬,并在夜间启航。官兵们在甲板上列队,默默地向北方致敬。每个人都预感到这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见到祖国,但没有人动摇或害怕。”阮富仲说。1964年至1965年连续两年,阮富仲五次向港口默哀,以这种随时准备牺牲的精神执行任务。五次航行中,他的舰艇三次成功停靠金瓯,其余两次由于“港口风浪大”,舰艇不得不返回北方。

平静的日常生活

1965年,他被派往海军军官学校学习,直至1966年12月返回部队担任见习副上尉。1968年至1972年期间,他的船连续往返于海防至日黎(广平)的航线,为广平省和南部战线运送武器和后勤装备。1974年12月,在军队服役十余年后,裴平仲因健康状况不佳而复员返回家乡。1978年,老兵裴平仲携全家迁至山区归合县谋生,并一直居住在那里。结婚几个月后,他便参军入伍,六年后才第一次见到妻子。“这些年来,她一直待在家里,照顾我的家人,让我能够安心履行职责。”

在新农村几十年的劳作,老退伍军人一家过着温馨祥和的生活。孩子们都长大成人,搬出去住,都有了稳定的工作。“生活虽然不算富裕,但看到儿孙们和睦相处、辛勤劳作,心里很欣慰。”暮色中,老阮先生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在昔日的“无号战舰”上,他的战友们有的为使命牺牲,有的成为将军,有的则选择回归平民生活,默默谋生。每个人的命运都不同。越南历史,就是一部由这些平凡人书写的英雄史!

退伍军人裴平仲荣获三级荣誉勋章、三级抵抗勋章和一级解放战士勋章。


文章及照片:Thanh Duy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无数船只的传说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