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信革命必将胜利”

刀团 August 27, 2022 18:02

(Baonghean.vn)——黎鸿峰总书记(1902-1942),党的杰出领导人,越南人民和乂安省的杰出儿子,国际共产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坚定战士。他是一位光辉的共产党员典范:生为党,死不离党,为民族独立自由、人民幸福而奋斗终生……

童年与革命之路

侗族村的土地,属于旧通朗乡,即现在的雄通乡(雄原),距离荣市仅6公里。雄原以土地肥沃而闻名,但通朗却土地贫瘠,古人至今仍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榕树有三根主枝和九根茎/来到通朗的人都会吃玉米秸。”1902 年,小男孩 Le Huy Doan(又名黎鸿峰) 出生时哭喊着……

黎辉端出生于儒家世家。他的父亲是黎辉君,是乂安省黎氏家族的第十二代传人。黎辉君家族中许多人都通过了科举考试。黎辉端是一位博学之士,但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黎辉端的母亲是范氏秋夫人(常被称为秀夫人)。秀夫人来自越南和南乡(南丹),以聪明、谦逊、恪守家规和教育而闻名于当地。

黎辉全夫妇育有两男三女,黎辉端排行第四。黎辉端自幼英俊高大。父母为黎辉端和兄弟姐妹创造了学习的条件。黎辉端聪慧好学,幼年时在村学学习汉字。后来,他又学习了越南语和法语。

已故总书记黎鸿峰肖像。图片来源:档案馆

黎辉端小学毕业后,因家中顶梁​​柱父亲去世,年迈母亲体弱多病,家庭经济困难,无法继续学业。黎辉端先是在荣市一家贸易公司工作,后来又在滨水火柴厂当工人。在此期间,黎辉端结识了范清魁(又名范鸿泰,同忧运动积极分子,1924年策划暗杀印度支那总督马夏尔·梅林的炸弹袭击者),两人日后成为挚友和革命道路上的战友。1923年底,范清魁和黎辉端因积极动员工人争取权益、抗议资方的苛刻政策而被资方解雇。

1924年1月,在潘佩珠女婿王叔莺的招募和组织下,范清魁、黎辉端等15名青年,前往泰国东北部参加革命活动。黎辉端改名为黎鸿峰,范清魁改名为范鸿泰。两人在泰国披集府邓叔华农场暂住一段时间后,被选中前往中国广州。

1924年4月,黎鸿峰和范鸿泰在广州被接纳加入“三三舍”(Tam Tam Xa)——一个聚集越南爱国青年的组织。1924年6月19日,印度支那总督梅林在前往日本的途中,经广州参加在沙田举行的一个聚会。范鸿泰奉命刺杀这位臭名昭著的殖民主义者。黎鸿峰和黎鸿山被派去支援范鸿泰。任务失败,范鸿泰牺牲。

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和苏联共产党党员

1924年下半年,黎鸿峰考入黄埔军校。1924年11月,领导人阮爱国从苏联来到广州。1924年12月左右,黎鸿峰结识了领导人阮爱国,并在阮爱国的指导和培养下,成为一名精干的革命干部,一名坚定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1925年2月,阮爱国挑选黎鸿峰和一批精干青年,成立了共产主义青年团,该团后来成为建立越南共产党的核心。越南革命青年协会- 越南共产党的前身组织。

黎鸿峰同志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证。图片来源:文件

1925年12月,黎鸿峰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进入广州航空学校学习。由于黎鸿峰在学校学习和训练中表现出色,他被录取加入中国共产党。

为了培养未来革命事业的军事干部,阮爱国于1926年10月推荐黎鸿峰前往苏联列宁格勒空军军事理论学校学习。1927年12月,黎鸿峰转入鲍里斯格列夫斯克市第二军事飞行员学校学习,并于1928年11月结业。按计划,黎鸿峰将继续学习飞行员专业,但当时印度支那革命需要的是一位比战斗机飞行员更专业的革命家,共产国际决定将黎鸿峰同志转入东方大学接受长期、系统的理论训练。在这里,黎鸿峰同志展现出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1929年5月25日,黎鸿峰被吸收加入苏联共产党。

黎鸿峰同志在我党成立前曾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和苏联共产党党员。1931年5月,黎鸿峰同志完成三年制学习后,继续在东方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承担恢复党的组织体系的责任

1930年至1931年义静苏维埃运动高潮之后,越南革命运动遭到法国殖民者及其走狗的残酷镇压。许多党组织被摧毁,许多党员被捕入狱。党的大部分骨干同志落入敌人手中,被监禁、折磨甚至杀害。在国外,1931年6月6日,领导人阮爱国在香港被捕,其他同志包括:胡同茂、张文灵、阮氏明开、黎洪山……也被捕。

面对印度支那革命的损失和困难,1931年11月,共产国际决定派黎鸿峰同志回国,指导越南和印度支那党的组织体系的恢复和革命运动。

1931年底,黎鸿峰从苏联前往法国,再到中国南京、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最后到达泰国曼谷,准备前往泰国披集府的邓树华农场进行联系。虽然他尚未返回越南,但于1932年3月被广州大学录取。1933年7月,他返回高平了解情况,与当地革命根据地取得联系,之后返回南宁。

解说员介绍已故总书记黎鸿峰的生平和事业。摄影:Dao Tuan

1934年3月,黎鸿峰同志与河辉塔同志、阮文德同志前往中国澳门,商讨成立党外指挥委员会的方案,以统一党组织的领导,并着手改组党中央机关。会上,黎鸿峰同志被任命为党外指挥委员会书记,河辉塔同志被任命为《布尔什维克》杂志主编,负责宣传鼓动工作,阮文德同志被任命为检查工作。

1934年6月,黎鸿峰同志主持召开了国内党组织代表会议,会见了党的海外指挥委员会。这次重要会议后,响应共产国际的号召,海外指挥委员会派黎鸿峰同志、阮氏明开同志和黄文农同志在黎鸿峰同志的率领下,前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934年12月10日,代表团会见了阮爱国领导人。

1935年3月27日至31日,代表团在莫斯科期间,在澳门(中国)召开了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选举黎鸿峰同志为党的总书记(总书记)。大会还批准海外指挥委员会派我党代表团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并增派阮爱国(现居莫斯科)、范文梭、阮正毅等同志加入代表团。

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黎鸿峰同志被选为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并被代表大会选举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正式委员,为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做出了许多积极贡献。

1936年7月,黎鸿峰同志回到上海,召集并主持了海外指挥委员会同志会议,讨论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后新形势下党的组织工作和斗争路线。会议决定选举何辉塔同志接替黎鸿峰同志为党的海外指挥委员会书记。

1936年10月12日,在交趾支那,党中央委员会改组。

1937年3月13日至14日,越共三届干部会议选举产生了由11名委员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黎鸿峰同志和冯志坚同志受中央执行委员会委派留洋,以便回国补充党的组织力量,同时与共产国际保持联系。

1937年10月底,黎鸿峰同志返回西贡堤岸,与越共中央执行委员会讨论如何适应新形势领导国内革命运动。

1938年3月底,越共中央委员会在嘉定、霍门、巴艳召开会议,确定新的斗争路线以及党的组织建设工作。会议选举产生了由11名委员组成的新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和由5名同志组成的常务委员会:阮文居、何辉塔、黎鸿峰、武文晋、阮志耀,阮文居同志任总书记。

1939年6月22日,黎鸿峰同志落入敌人手中,被西贡刑事法庭判处6个月监禁,并禁止在交趾支那居住3年。1939年12月23日刑满释放后,黎鸿峰同志被驱逐出交趾支那,遣送回乡。

位于兴通乡(Hung Nguyen)东村的房子,黎鸿峰总书记的出生地。图片来源:Dao Tuan

“用我的血汗浇灌革命之树”

1940年初,尽管他在祖国被软禁,但为了限制他的活动和影响力,法国法院以“颠覆活动”罪名将他定罪,并将他引渡至西贡。1940年10月22日,西贡高等法院判处他5年监禁,剥夺其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并禁止其10年居留。1940年底,在西贡被关押一段时间后,敌人将他流放到昆岛监狱。他和狱中的共产党士兵继续战斗,在敌人的残酷拷打下保持了正直的品格。

黎鸿峰同志在狱中饱受数月监禁和酷刑折磨,精疲力竭,于1942年9月6日以身殉职,终年40岁。临终前,他嘱咐狱友们:“请你们转告党,直到最后一刻,黎鸿峰依然坚信革命的光荣胜利。”

黎鸿峰同志是革命道德的光辉典范,他秉持共产主义理想,决心为党和革命奋斗终生,坚信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和智慧,懂得依靠人民群众带领革命走过危险的阶段。尽管经历了艰难困苦,甚至在逝世前,他仍然坚信革命最终会胜利。黎鸿峰同志以其卓越的贡献,为当今和未来的越南共产党人和一代又一代越南人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胡志明主席在评价建党时期才华横溢、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干部时强调:“陈富同志、吴嘉棣同志、黎鸿风同志、阮氏明开同志、河辉塔同志、阮文居同志、黄文恕同志等数十万同志,把党、革命、阶级、民族的利益置于一切之上。这些同志对阶级和民族的伟大力量和光明前途抱有坚定而深切的信念。这些同志为了党、为了阶级、为了民族,愿意牺牲一切,甚至生命。这些同志用自己的鲜血和骨头浇灌革命之树,才使革命之树开花结果,像今天这样。”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坚信革命必将胜利”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