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本·阿莫林在曼联的一年:5个关键里程碑
鲁本·阿莫林接替埃里克·滕哈格执教 12 个月后,取消了特权,加强了更衣室纪律,调整了转会政策,在媒体上坦率直言,但青训营的问题依然存在。
“俱乐部历史上最差的球队。”在1-3负于布莱顿后,鲁本·阿莫林的这番话既流露出他的沮丧,也展现了他面对现实的态度。在老特拉福德的一年以冲突、激烈对抗和明显的重建迹象告终:曼联更加自律、更有动力,也更少妥协。
1. 竞争纪律:取消特权,努力保住名次
从一开始,阿莫林就奠定了基调:努力决定一切,名气无关紧要。过去那种偏袒某人而忽视其他人的争论已经不复存在。无论是布鲁诺、拉什福德、卡塞米罗还是年轻球员,衡量标准都一样:认真训练,随时准备为球队的比赛做出牺牲。
卡塞米罗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他曾一度被认为是中场第五选择,但凭借着积极的态度和敬业精神,他重新赢得了主力位置。这传递出一个信息:在曼联,名气不再是首发位置的保证。
2. 重塑更衣室氛围:团队利益高于个人主义
阿莫林的影响远不止于战术层面,他对球队文化的影响也十分深远。个人主义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从年轻球员到球队传奇人物——而这最终付出了代价。亚历杭德罗·加纳乔曾因被安排在替补席上而提出抗议,马库斯·拉什福德则被排除出球队名单,随后被租借出去。
目标是打造一个纪律严明、稳定的更衣室——自从穆里尼奥之后,曼联多年来一直缺乏这一点。行为准则的一致性是战术奏效的基础。
3. 实用性转移:比“著名”更合适
2025年夏天,曼联将以务实的态度进行引援。为了符合英超联赛的要求,INEOS和Amorim将优先考虑那些能够融入球队的球员:引进马特乌斯·库尼亚,全力追逐布莱恩·姆贝莫,并用本杰明·塞斯科取代拉斯穆斯·霍伊伦德。
信号很明确:两年内未能证明自己的球员必须离开。这些艰难的决定给人一种印象,那就是曼联正在打造一支有竞争力的球队,不再为了博取眼球而签下球员。
4. 直截了当的沟通:情绪化,但勇于承担责任
阿莫林说话坦率真诚。他在1-3负于布莱顿后的言论令人震惊,但也准确地反映了他内心的沮丧。在许多教练选择回避这个问题的情况下,他的做法令人耳目一新。与一味指责环境不同,阿莫林接受了现实,并承诺做出改变。
5. 学院:未竟之业
阿莫林执教曼联青训营以来,虽然这里一直盛产年轻才俊,但他执教的第一年,球队的青训体系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奇多·奥比、哈里·阿马斯和泰勒·弗雷德里克森都曾获得机会,但都未能真正进入一线队。像谢伊·莱西、杰克·弗莱彻和塞库·科内等众多潜力新星仍在等待机会。
本赛季的足总杯有望成为阿莫林俱乐部大胆启用下一代球员的舞台——如果他们想要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王朝,这是必要的一步。
影响和方向
一年过去了,阿莫林执教下的曼联虽然并非完美无缺,但方向更加清晰。内部纪律更加严明,人事政策更加严格,一丝不苟的“不搞特权”的理念也得以贯彻。董事会对阿莫林的信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这为接下来在转会市场和青训体系方面的决策奠定了基础。
新时代以公平、纪律和效率这三项简单原则为标志。对于曼联而言,在经历了多年的迷茫之后,找到这样的方向或许是他们执教第一年最重要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