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亚康的一天

March 5, 2017 06:50

(Baonghean)——作为北里(Ky Son)135乡最贫困的几个村庄之一,Phia Kham 2村坐落在一条大溪旁的深谷之中。孩子们的天真烂漫,或许是这个偏远贫困村庄最明亮的色彩。

» 阮廷实神父煽动教区居民

我曾承诺要重返菲亚康2村,这个名字让人联想到繁荣与好运。然而,这里克木族小社区的生活却令人唏嘘。这种感觉从去年年底我去菲亚康2村时就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当时,一位年轻女孩刚刚从金矿的强制劳动中逃脱,并在广南省警方的帮助下回家。想必没有多少人记得这个故事,或许是因为类似的事件每天都在报刊和社交网络上被反复报道。

Cổng nhà dân ở bản Phia Khăm 2.
披坎二村一户人家的大门。图片来源:Ho Phuong

菲亚康并非北里边境公社中最艰难的地方。后来,我听公社干部Cut Van May这么说。然而,我们前往菲亚康的旅程并不轻松。

尽管我是一名优秀的摩托车手,但对于我的记者朋友来说,带我去Phia Kham 2还是非常困难。陡峭的道路绵延数公里,布满岩石,沿着数百米深的悬崖边缘行驶,尽管当时正值季风季节,天气相当寒冷,但我们都汗流浃背。

克木披亚康二村有43户人家,大部分农活。牛是这里最常见的牲畜。饲养牛几乎只用于两个目的:祭祀神灵、为亡灵祈祷以及婚丧嫁娶。村民们不太想通过饲养牲畜来发展经济;所有的牛、猪和鸡都是散养的。

这个村子有200多人要养活,其中包括29名学龄前儿童和26名小学生。孩子们是村里第一个发现有陌生人的人。

已是正午,孩子们依然沉浸在赛车游戏中。粗糙的木车架在充当座椅的小木棍上。前轮装着活动轴,可以左右转动,在蜿蜒的石坡上行驶。赛车队由四五个九十岁左右的男孩组成。他们把木车抬到坡顶,坐上去,再让木车滑下来,开怀大笑。木车的嘎嘎声,孩子们的欢笑声,在红色的尘土中,构成了一幅热闹而有趣的画面。

Trẻ em bản Phia Khăm 2. Ảnh: Hồ Phương
Phia Kham 2 村的孩子们。照片:何芳

手持相机的记者让孩子们有些害羞。他们停止玩耍,躲进了村口的房子里。我们和他们打了几声招呼,让他们安心,过了好一会儿,孩子们才在镜头前恢复了自然的面容。

一位名叫罗文清(Lo Van Thanh)的16岁男孩九年级就辍学了,他说记者很少来村里。最常来的都是边防警卫。他们来这里工作,然后就走了。老师们会待更久一些,有时一年,有时几年,然后就搬走了。

小男孩Thanh面容清秀,一头染成红色的短发。这是如今克木族村落年轻人常见的发型。我又问了几个问题,小男孩似乎有些犹豫,因为他无法用当地语言交流。Thanh正忙着雕刻一辆木制赛车,旁边是他的弟弟,正焦急地等着哥哥完成他的玩具。这时,孩子们的胆子更大了,他们愿意对着镜头摆姿势。

孩子们的眼神非常专注。克木族村落孩子们那双深邃忧伤的眼睛,久久萦绕在我的心头。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担忧,既狂野又天真。片刻之后,他们似乎对镜头感到厌倦,男孩们推着木车,赛车队迅速在坡顶排好队。对Phia Kham 2村的孩子们来说,这才是最开心的事情。

女孩们会去溪边采摘野果。中午是孩子们自由玩耍的黄金时间。下午两点,上课铃声响起,孩子们开始新一轮的上课。

今年40岁的阮文丽老师在北里村已经待了17年。“我是2000年来到北里村的,就在新千年之前。”这位来自多良县的矮壮老师讲述了他的故事。阮老师第一次来到披康二村是在2005年。当时,这个村子只有30多户人家。那时候,要去披康二村,唯一的路是从海仓村的公社中心沿着溪潭溪步行。雨季的时候,水位很高,我们不得不抄近路穿过森林。

教学听起来像个笑话。起初,老师和学生彼此听不懂对方的语言。老师写字、大声朗读,然后敲黑板,孩子们跟着一起写。老师默默地握着每个孩子的手,指导他们一字一划。最终,他们学会了读写,但却不明白单词的意思。于是,老师不得不学习克木语,以便向学生们解释这些词的意思。几年后,老师搬到了北里县的另一个地方。

Ly先生第二次来这里是在新学年开始的时候,Phia Kham 2小学修了路,摩托车可以通行。这可以说是一场“革命”。学校也正在进行基础建设。虽然仍然有很多不足,但对Ly先生来说,这里的生活与以前完全不同。孩子们从小就开始上学前班,而且他们已经能够用普通话进行相当程度的交流了。

Phụ nữ bản Phia Khăm 2 xúc cá ở suối. Ảnh: Hồ Phương
Phia Kham 2村的妇女们在溪流中捕鱼。图片来源:Ho Phuong

上课铃声响起,李老师停下了说话。原本熙熙攘攘的校园突然安静下来。李老师负责一个四五年级的合班。一个教室里有两块黑板和两排椅子,学生们可以背对背地坐在一起。由于学生人数少,高地地区的教育部门经常不得不组织这样的合班。在像北里乡这样的高地地区,一个教室里有两个教室已不再是稀奇事了。

我们又费了一番劲儿才打听出村子最基本的信息。奇怪的是,我们问村长的时候,每个人报的名字都不一样。原来,按照这里的习俗,男人小时候有个名字,长大结婚后,就换个名字。

我们找到那栋房子时,听说村长正在忙着庆祝,因为公社里的一个村子刚刚实现了新农村标准。那里没有手机信号,通讯极其困难。最后,我们找到了村前线工作委员会主任洪文庆先生。

几句寒暄过后,这位30岁的村干部吐露心声:“伙计们,现在村子很冷清。春节过后,年轻人都去很远的地方打工了,大人都去森林里了。村里就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了。能说普通话的人不多。今年春节过后,水牛、奶牛、猪、鸡都死了不少,村子里的日子更难过了。”

我问起去年年底从金矿逃出来的女孩Cut Thi Xi。Khanh先生说,不久之后,她和朋友们回到了广南省,去寻找另一座金矿。由于家里没有工作,重返金矿似乎是Phia Kham 2矿区许多年轻人最可行的出路。

午后,小村落降临。在朦胧的阳光下,一品红篱笆上的红色似乎更加鲜艳。放学后,孩子们又回到了他们无尽的欢乐中。孩子们的天真或许是这个偏远贫困村庄最明亮的色彩,最快乐的音符。

Huu Vi-Ho Phuong

相关新闻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菲亚康的一天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