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一天就是等待的一天
“快50年了。那年我们20岁,现在我71岁了。我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等待的日子……”。
![]() |
裴红河先生提到自己20多岁的战友,他们至今仍长眠于新山一机场,不禁潸然泪下。图片:Tu Trung |
退伍军人裴红河先生(第16营士兵)一边阅读报纸,一边密切关注新山一机场和边和机场集体坟墓搜寻现场的网上新闻,指着照片上一只凉鞋、一顶软帽的碎片、一支钢笔哭喊道:“我的朋友们,我的战友们……”。
他接着说道:“新山一机场遇袭当天,只有我们第16营穿着全套解放军制服,戴着软帽,穿着轮胎凉鞋,背着背包,还带着一些士兵装备。地方部队都穿着便服……”
而且他们很多人都没有回来,他们还在那里,16、267、269营的兄弟们,甚至特种部队的姑娘们,当导游的侦察突击队员们,甚至帮我们搬运弹药的劳工们……
他们都在那里等待了很久,南北兄弟的家人也已经等得疲惫不堪了。
二十年前,一名南越消防员带我们去了万人坑,那里埋葬了 181 名兄弟的遗体。
每年的元旦,7月27日,我和一些老部队兄弟都会去新平的纪念碑前,然后去守德的墓地上香,互相供奉,默默地祈祷“安息吧!”……
我既高兴又难过。高兴是因为我们终于有地方为战友们烧香,温暖他们的灵魂。难过是我知道还有很多兄弟还没有被找到,仍然躺在这附近的某个地方,等着我们,等着我们。
我自己也意识到自己没有尽到对战友的责任,连墓碑上的名字都写错了。但阵亡者们总是对我们宽容。我们在任务中相遇,但还没来得及互相了解彼此的名字,炸弹和子弹就来了!
所以当我听说第二次搜寻的消息时,我非常高兴,我打电话给我的兄弟们,大家都又哭又笑。我希望这次我们能找到我所有的队友。我希望这次没有人被落下。
希望你们我们下一代的同志们,尽量把他们带到一个温馨的墓地,让同志们和家属有地方瞻仰,有地方依偎,有地方安息。
差不多50年前了。那时我们20岁,如今我已经71岁了。我活着的每一天都在等待……”
据《青年报》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