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里的一天
(Baonghean.vn) - 你有没有想过,每天用来调味汤、腌肉、腌鱼的盐是从哪里来的?是来自浩瀚的大海,还是来自盐田里那片充满盐分的荒芜之地?在盐田里待上一天,才能体会盐的艰辛,才能更加珍惜那些因汗水和泪水而闪着磷光的盐粒,才能更加热爱那些为了换取洁白的盐色而将背脊暴露在阳光下的人们……
![]() |
德隆村(Quynh Luu区Quynh Thuan公社)的盐田。照片:福英 |
传统职业
“预报说今天下午有雷阵雨!”范明俊先生没有打招呼,而是大声说道。凌晨四点,琼琉县琼顺乡德隆村的男女老少几乎都陆续起床了。他们扛着绣花线,前往田间地头,朦胧的晨雾中,他们的身影摇曳生姿。
这片田地里风和煦,几百号人习惯了辛勤的劳作,弯腰耕地、洒水、晒盐……田里,有六七十岁的老人,甚至有七八岁的孩子,他们睡眼惺忪,双手却依然勤快地干着活。通常,早上七八点钟,全村人都会回来准备饭菜、做家务;等到中午阳光最强烈的时候,盐工们才穿上大衣、围上围巾、戴上帽子下田,一直干到晚上六七点钟才休息。
![]() |
孩子们在盐田里辛勤劳作,这在当地随处可见。图片:Phuoc Anh |
这里的孩子从三四岁就开始熟悉制盐,甚至更早,在他们刚学会走路的时候,母亲就把他们背到田里去。没办法,因为旱季家里的大人们要辛苦劳作,把孩子留在家里,大人们又不放心。所以他们就背着孩子,领着他们四处走动,尽他们所能。大一点的孩子洒水、翻土、挖沟,小一点的孩子耙盐,再小的则裹上毯子,母亲把他们靠在盐仓的墙上,然后他们就酣然入睡了。
土生土长的盐田人,问起这个职业的传统,大家都笑着说,这个职业由来已久,一代传一代,古老到已经没人记得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了。
“在琼顺省,每个村寨都产盐,每个村寨都有着不同的盐业起源故事。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琼顺省的盐业早在14世纪之前就已存在,因为明朝军队入侵我国时,史书上清楚地记载了他们派兵到这里掠夺百姓的盐,同时还颁布了诸多法令,禁止百姓制盐……”——范明俊先生说道。
![]() |
琼顺乡德隆村的盐农正在向盐田洒水。摄影:Phuoc Anh |
曾任公社干部的段先生,现任德隆村村长。退休后,他回到了熟悉的盐田。在交谈中,他毫不掩饰对传统盐业的自豪,说道:“从南到北,只要说是德隆盐的原产地,人们就都买得起,不用去验货。这里的盐不苦不涩,咸度适中,尝起来还有点回味!”
据Tuan先生介绍,制作这种特殊盐的秘诀在于琼顺族传统的制盐配方。在平坦的土地上,盐农用犁将土地犁开,然后完全晒干,然后用耙子和斧头将土壤弄得像粉末一样细腻。将土壤放入托盘(用于过滤水)中压实,然后舀入盐水。盐水流过托盘变成水,储存在井中逐渐干燥。晒盐的乌奈是用石灰和沙子混合均匀,均匀地铺开、压实,然后在上面覆盖一层牡蛎砂浆。此外,为了让乌奈吸收更多的热量并迅速蒸发,人们还会刷上一层木炭烟灰。裂缝和孔洞则用碎盐叶拌入石灰、烟灰拌入糖蜜来修补……制盐过程完全是手工,产出的是洁白的盐粒,凝聚着无数辛勤工友的汗水和泪水。
![]() |
把盐装上手推车,推入仓库。图片:Phuoc Anh |
比盐还咸
世上似乎很少有工作比制盐更辛苦。黎明出门,黄昏归来,担忧着日晒雨淋。盐农们常说,丰收的季节必须阳光充足、日照长,否则几天阳光明媚后突然下雨,得不偿失。然而,天公不作美,天气越来越恶劣,盐农们一边劳作,一边担忧。即使是今年,盐季也要几周后结束,因为秋季的天气已经反复无常。
对德隆村乃至琼顺省的盐农来说,盐给他们带来了生计、欢乐,也带来了许多悲伤。盐曾被认为是“白色黄金”,但近年来,盐田里却失去了许多洁白的盐粒。
“全村261户人家,365块盐田,现在大概有100块盐田荒废了。”村长范明俊若有所思地说。制盐工作极其辛苦,整天光着脚踩在滚烫的盐水里,后背被晒得红肿,但收入却不多。最低谷的时候,盐价跌到每担只有12-13万越南盾;而今年,如果价格还算好的话,也能到每担25万越南盾左右。“一担盐还抵不上一斤米!”德隆村的盐农们感慨地说。
![]() |
高峰期,日产盐量仅约100公斤。收割后的盐被存放在临时仓库,等待商贩收购。图片:Phuoc Anh |
起早贪黑,动员全家劳动力,但每天收入最高也只有20万到30万越南盾,有时甚至只有10万到15万越南盾,更别提前期投入的成本了。更艰难的是,盐业面临着产量的挑战。目前,盐农没有一个单位或企业收购产品,产出的盐完全依赖私人商贩收购,价格不稳定,市场也不稳定。
生活日益艰难,盐村村民不得不放弃工作,另谋生计。建筑工人的日薪比盐工高,即使做市场童工或摩的也能带来不错的收入。尽管他们怀念传统的工作,尽管他们怀念熟悉的咸水清晨和傍晚,盐村村民们还是不得不离开故土……
![]() |
洁白的盐粒,凝聚着辛勤劳动者无数的汗水和泪水。图片:Phuoc Anh |
比盐更咸,是盐工们的汗水和泪水。比盐更咸,是那些老少男女弯腰推着独轮车,载着日夜辛勤劳动结晶的亿万颗盐粒,听着市价一天天低落。比盐更咸,是当你我,在某个不眠的午后,听到“盐!”的喊声,蓦然惊醒,透过车窗,看到一个人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提着两个篮子,堆起一堆洁白的盐。盐的一生,充满艰辛与煎熬,却依然充满对明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