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谷一瞥
(Baonghean)-在我年少时那些不经意的旅行中,我已记不清有多少次被那些壮丽而美丽的湖泊所震撼。高平的唐恒湖、大叻的春香湖、林同的宣林湖……每一个有幸欣赏到的湖景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但最特别的,依然是归和的通梅湖……
![]() |
初冬的云谷。 |
几十年前,归合镇的中心区域被称为“通孔”(Tung Khoong),按照泰族人民的理解,意为“云谷”。让我们暂时忘掉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想象一下,那时的通孔是一个树木繁茂的山谷,其中最常见的是藤树和宋树。这些带刺的攀缘植物曾与这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藤条被用来编织篮子,藤条也出现在高脚屋的建筑部件中……有人解释说,“云谷”这个名字更具浪漫色彩,因为在那个山谷里,天空中羞涩的云朵终年徘徊不去。
无论怎么看,通梅都已成为一片美丽土地的“名字”,每当提起通梅,敏感的心都会被瞬间融化。当地人至今仍会一边享用甜汤,一边告诉来访者:在这片山谷的中央,有一条发源于北部山脉的小溪,汇入丁河,名叫溪朗。这条溪水终年不干涸,调节着整个地区的水温。正是这条溪水启发了当时归合县的领导人,他们萌生了将通孔地区改造成一个13公顷湖泊的想法,打造生态景观,为归合县的土地和人民增添一抹亮色。
我们费了好大劲才找到黎诗迈先生——归合县委原书记。他结束公务后,在周光乡孔村过着平静的生活。今年,他已是“古今中外罕见”的年纪,人生跌宕起伏,有些事他记得,有些事他忘了。但当被问及通梅,问及那段充满激情的岁月时,黎诗迈先生突然激动起来。 1975年底,县委、人民议会和人民委员会商定了一项政策,将如今归合镇中心的山谷地区改造成一个生态综合体,重点是通梅湖,并将各机构和办公楼迁至湖畔。幸运的是,这项大胆的政策得到了民众的高度认同,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乡更加美丽。县里最初任命了当地合作社的成员,后来又动员了青年团成员。当时的气氛异常热闹和欢乐,就像一个大型建筑工地!
那段历史的见证者如今都已是祖父母辈。想要重现归合县重大事件的氛围和背景,我便决定去拜访他们。我从归合县人民委员会出发,在初冬的天气里绕湖散步,在湖边的许多店铺停下来休息,不断打听。终于,我找到了一丝记忆。我问到的店主说:“我母亲好像以前是12/9农庄的会员,也为这次的‘通梅’(Thung May)做出了贡献。现在就一直往前走,到牙科诊所的时候,拐进小巷,问问黑太太家!” 房子很容易辨认,因为一排排柔软的仙女头发。阮氏黑太太身材矮壮,笑容温柔。“我是太平人,在这里航海几十年了,现在我的家乡口音已经消失了。”黑太太轻声说道。于是,古老的记忆便涌上心头……
1961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来自兴原县、清章县、宜禄县等地的义安省青年团十二九农场500多名团员,克服思乡之情和最初的困难,来到被称为“圣林毒水”的归合地区,包括同孔县,发展经济,发展山区文化。当时,他们满怀的是一颗火热的心和青春的热情。秉承着“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青春;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青春”的精神,凭借着青春的双手和决心,优秀的团员们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把这里变成了青年经济区。
该湖区目前归12/9农场第三队管辖。当Hac女士在贵合(Quy Hop)安家落户并加入12/9农场时,当地正致力于将通康湖(Tung Khoong)改造成通梅湖(Thung May Lake)。Hac女士与数千名正值青春年华的会员和青年团员一起,耗费了无数个日日夜夜,挖掘和修建水坝,以阻挡溪朗河。“我们日夜操劳,热情高涨。白天,我们浑身沾满泥巴,一个人下去挖,另一个人上去修。晚上,我们回到营地,在营地周围的小屋里做饭、演奏音乐、唱歌。当时非常热闹,非常激动人心。”Hac女士回忆道。
通梅湖已成为一代年轻人在建设家园过程中的甜蜜回忆,那些激动人心的日子永远不会忘记。前归合镇镇长陈寿俊先生是山区土地变迁的见证者之一,他分享道:“通梅湖整治时,我是周光乡青年团书记,非常懂得调动人才。仅周光乡就有几百名青年团员,全县有数千名。数千名青年团员团结一心,每个人都决心尽心尽力,不怕吃苦受累。只要竖起喇叭,宣布哪天或哪天来通孔工作,他们就会立即赶来,具体人数无需统计。”通梅湖不仅是市中心的亮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水源源不断。深埋在地下的地下水源始终保证着湖水水位稳定。自从通梅湖建成后,这一带的人们打井取水变得更容易了。以前,由于地质构造的原因,我们必须钻10到15米深才能找到水。现在,我们只需要钻得浅一点就能找到水,而且由于通梅湖的地下水,这里的水质清凉甘甜。
清凉的湖水滋润了热爱通梅湖、热爱这片属于传奇富贵河的土地的人们的心灵。漫步在清凉的湖岸,置身于40年树龄的白千层树之间,我的心顿时柔软起来。这些白千层树高达两臂,深棕色的树皮温暖而守护。通梅湖,意境开阔,也是各民族团结的象征。京族、泰族、土族……的青年团员们,在建设家园的日子里,手牵着手。许多年过去了,那个画面依然铭刻在归合县文化局原局长郎明川先生的脑海中,他年轻时写下的诗句:“亲爱的,我们一直在一起/泰族、清族、京族、土族都寄托着他们的心意/我们承诺永远等待/今天,有你在我身边……”
文章及照片:Phuong 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