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uyen Huy Hoang 的《苦夏》*
(Baonghean) - 每次回到家乡,坐在海边(当然是Cua Lo海滩,而不是遥远的俄罗斯索契海滩),我都会突然想起“义和学者”阮辉黄过去那个“苦夏”,以及他二十多年来在雪域高原上永无止境地寻找孩子的故事……
绵绵不绝的“爱儿白发”
我见到阮辉黄时,他已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这很正常。但人们说,他也说,他的头发在二十多年前就白了,仅仅一个星期(就像他的妻子在那几个小时里瘦得只剩下36公斤,然后卧床三年一样)。那时,两个失去孩子的人,如同失去了灵魂,在每一道浪花中徘徊,翻遍每一棵树,翻遍每一草,声音嘶哑,在索契寻找了六个月的孩子,之后又一寻找就是二十多年。
![]() |
诗人阮辉黄在失去长女之前在俄罗斯的小家里。 |
琼娥——美丽、才华横溢的长女,著名的莫斯科222中学的优秀学生,9岁来到俄罗斯,一句俄语都不懂,但仅仅两年多的时间,她就成为了学校的三好学生,这在222中学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校长不禁感叹:“俄罗斯的同学们,看看琼娥,输给这个身材娇小但意志坚强的越南姑娘,你们应该感到惭愧吧……”。
然而,那点点自尊却在1993年那个“寒夏”——俄罗斯著名的度假海滩——突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因大人们一时疏忽:一位朋友和他的妻子(他们被要求带Nga一起去)去游泳,把这个13岁的孩子留在岸边,和一个陌生的俄罗斯女人在一起,等他们上岸时,却已不知去向。让Hoang和他的妻子心碎的是,Nga的假期是他们夫妇想送给心爱女儿的礼物,因为她学业成绩优异,但由于他们忙于撰写博士论文,不得不把女儿送到朋友那里去兑现对她的承诺。一个意想不到的承诺,伴随着泪水和挥之不去的执念,持续了一生:“白发,对孩子的爱”。也包括对他们自己的爱……
![]() |
书的封面《等待光芒闪耀》——这本诗集的名字概括了一位失去孩子的父亲的痛苦生活。 |
“用诗歌来站起来”
至今,大家都称阮辉黄为诗人,单凭他的诗,他已出版了10卷诗集,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小说集、回忆录、散文集……他的诗并不足以定义一种风格,但有一些优美的诗句让人无话可说,不一定是因为文字,而是因为其中所蕴含的令人心碎的情感:
- 九月的第一场冷雨已经开始
风向改变,森林的方向也随之改变
然后冰将覆盖荒芜的河流
你在俄罗斯哪里?
- 我不会嫉妒别人。
我的家庭没有这么幸运。
谁梦想着充实和圆满
三个悲惨的命运,等待与你相遇的那一天
——突然间,白色的毛毛细雨
某人的呼唤,或是岁月的话语
路途遥远,
冬日午后独自散步疲惫不堪
- 一年有多少天?
二十年不眠之夜
泪水多次落下
在寂寞的夜里
祝你平安
梦见团聚
我会永远等你
在这个地球上生存
我的孩子,夜是如此漫长
天空和大地如此广阔
只有夜晚才能揭晓
父亲对你的爱……
是的,不可能不是这样,那是他为女儿写的诗,二十多年来,女儿一直是他生命中最大、最永恒的牵挂,正如评论家万嘉所说:“阮辉黄作品中的父女情,真是痛彻心扉,又如此伟大!” 而这也是他“坚持用诗歌站立”的方式,等待他的女儿。
“我拼尽全力,四处奔波,四处乞讨,接受了生活的艰辛,承受了太多纸笔无法描述的苦涩。当一切不再掌握在我手中时,我只能听天由命,将慈悲之心悬挂在希望的钉子上……”——二十年的人生浓缩成一句话,也因此承载了如此的重量。
而那颗“希望之钉”也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它让这位穷困的诗人在俄罗斯(聆听流浪的风的灵魂/在异乡的露珠散落的头发)坚持了这么多年,也让一个用9种语言寻找孩子的网站坚持了下来。因为它与一个著名的名字有关:预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灾难和美国9/11事件的保加利亚盲人先知巴巴·万加……在一位好友(曾与阮辉黄在罗蒙诺索夫大学一起任教的保加利亚女同事,与万加女士的助手关系密切)的帮助下,这位失去孩子的父亲获得了一次难得的机会见到先知(据说这种机会通常只为国家元首保留)。然而,生活再次与阮辉黄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因为保加利亚驻俄罗斯大使馆工作人员犯了一个非常愚蠢的行政错误:签证上缺少所需的印章。
然而,宝贵机会的流逝并没有让这位坚韧的父亲和他的好友灰心丧气。在再次尝试联系时,他们幸运地得到了先知的下一个机会:把父亲注入能量的方糖送给她。当三块被父亲炽热的爱所加热的方糖到达先知的手中,并继续从她那里获得能量时,“预言”继续将“希望之钉”钉入黄的生命:“我无法告诉你你将如何找到你的女儿,但她还活着。你和你的妻子将在俄罗斯与她重逢……”
是的,我相信!只是,可惜的是,自那个“苦夏”以来,二十多年如弹,如同“球从窗户飞过”一般过去了。距离先知挂上“希望之钉”的那一天,也已过去近二十年,这颗钉子不仅成了黄氏的焦灼等待,也成了整个旅俄越南人社群以及所有了解他故事的人的焦灼等待。命运的确对好人,对“好人有好报”这句俗话,开了一个最残酷的玩笑。然而,在那冰冷残酷的外表背后,依然有一张泪流满面的脸,也闪耀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希望——这无疑是一位“义和学者”的“精神特质”:
“家之道在于过有道德的生活
风雾终将停,悲伤终将过去
然后厄运就消失了
有缘就有缘,孩子远行又归来……”
阮黎
命运的确对好人开了一个最残酷的玩笑,也对“好人有好报”这句老话。但在那冰冷残酷的外表背后,却有着一张泪流满面却又闪耀着信念与希望的脸,如此坚强而坚韧——这或许正是“艺文人”的“精神特质”吧…… |
_________________
* 阮光立 (Nguyen Quang Lap) 的一部戏剧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