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村组党支部领导能力
(Baonghean)- 兴化是荣市东部的一个郊区公社,全社下辖9个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全社党委下设14个党支部,其中9个村党支部。党员大多来自基层,缺乏正规培训,平均年龄偏高。党委,特别是一些村支部书记的能力和实际责任感仍然不足。因此,党支部活动组织创新缓慢,活动内容贫乏,在领导和指导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方面存在混乱。
面对这种情况,荣市党委下达“提高街村党支部领导能力”项目后,兴化公社党委立即制定了方案,提出具体措施,以加强村党支部在领导运动中的作用,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首先,要根据革新要求,选拔和培养一支具有足够领导能力和资质的支部书记队伍,给常委会每位同志具体分工,加强执行委员会的基层工作;参加公社党委支部活动的党员每月要定期回到自己居住的村党支部接受指导和指导。
丰富村村民完成了村内田间道路的修建。
风登村党支部书记陈文南先生表示:“过去,党支部能力和战斗力比较有限,地方运动停滞不前,人民生活面临诸多困难。风登村党支部贯彻落实村党委的方针,着力完善组织机构,选拔有能力的书记。在党支部会议上,党支部委员会始终尊重集中、民主的原则,就清洁饮用水、环境卫生等关系群众生活的实际大小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并最终通过决议,凝聚了群众共识。
值得一提的是,该村动员群众捐款超过25亿越南盾,投入800个工作日修建了两座桥梁、6.4公里水泥路、1.3公里水渠以及一座价值超过10亿越南盾的文化馆。多年来,峰登村党支部廉洁坚强,各支部和组织均被评为优秀。峰登村党委的经验是“重点加强村执委会、前线工作委员会以及各支部和组织,营造团结统一的氛围,发挥‘三脚凳’的力量,动员群众把党的政策和决议落到实处”。
在风富村,村党支部的领导能力在村党支部会议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村党委始终紧扣实际情况,制定专门决议,重点引导、指导群众积极转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构,发展基础设施体系,防止社会弊病,创建文化村、文化家庭……其中,随时随地弘扬党员干部为“村”争光的模范精神。从一个贫困村,在经济发展模式建设上迷茫,到现在,全村拥有49个畜牧场,年收入达5000万越盾,贫困率已降至每250户2户。
随着经济发展,群众对党支部的领导能力更有信心,动员群众建设基础设施也更加便捷。我们被带去参观了村里宽敞、设施齐全的文化馆。文化馆占地面积170平方米,内设堤坝、迎宾门和运动场,修建费用超过5亿越南盾,主要由群众出资。村支部书记杨文莲自豪地介绍说:“最近,风富村修建了4条水泥路,总投资8亿越南盾(群众出资75%,捐建土地5400平方米),其中杨春平家捐建了120平方米,杨河家捐建了180平方米。目前,该村正着力完成一条总投资2.7亿越南盾、长350米的田间道路,为引进机械化耕作提供便利。”
兴化公社党委副书记朱文娣表示:“得益于巩固和加强村组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兴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合力,圆满完成了党代会决议提出的多项目标。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已形成明显的经济功能区,如200公顷咸水养殖区、160公顷家庭农场和牧场发展区以及3个优质商品稻种植区。5项经济指标和4项城市管理指标均已全部完成并超额完成计划。
兴化县连续多年被市政府授予“调动乡内力最强单位”称号。近两年,兴化县基本建设总投资达287亿越南盾,其中调动乡内力达62亿越南盾,占22%。在文化领域,党支部带头开展全民文化生活建设运动,文化家庭达85%,3个村成为文化村,100%的村设有垃圾收集点,100%的家庭获得清洁水。此外,党支部还在做好思想工作、迎接7家企业入驻、为4个重大项目(拉姆河路、污水处理区、环保堤坝、110KV电力项目)开工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该县在整合发展进程中注入了动力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