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后高温肆虐,农作物因高温死亡,义安农民艰难度日
继3号暴风雨引发的连续洪涝灾害后,义安省天气异常炎热,气温骤升,引发大面积“热冲击”。蔬菜、水果和经济作物种植区数千公顷作物出现根腐病和叶灼病。

八月初,洪水刚刚从安山县仁化乡林河两岸退去,酷热便袭来,田野上一片枯黄,一片荒凉。原本绿意盎然的菜地、繁花似锦的玉米地、硕果累累的橘园、一望无际的茶山,如今都因“热休克”而枯萎、枯叶、枯死。
植物刚刚经历了长时间的洪涝灾害,积水退去,柔弱的幼根还未恢复,又要在烈日下挣扎,地面附近的温度高达近40摄氏度,导致植物很快衰竭而死。

仁化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文贵先生表示:“我们有162公顷水稻田、232公顷玉米田、435公顷甘蔗田、30公顷工业茶田、230公顷蔬菜田以及许多其他作物被淹。植物长期浸泡在水中,根系脆弱,又暴露在高温酷暑中,几天后根部腐烂,叶子枯萎。很多地方已经无法挽救,所以我们不得不将它们连根拔起。”
受灾严重的不仅有仁化乡,还蔓延到了琼英乡(原琼闾)、琼梅乡(原黄梅镇)、大顺化乡(原南丹)等蔬菜种植区……洋葱田耐旱,但对雨水和洪水极为敏感,目前已出现根部腐烂并大面积倒塌的现象。

琼良乡裴氏坎女士望着自家5棵葱田,伤心地说:“离收获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但是洪水过后,葱苗被深深地淹没,根部还没扎根就腐烂了。天一亮,葱苗就立不住了,只好把它们砍掉抢救,产量只剩下三分之一,售价也跌到了4000越南盾/公斤,损失惨重。”
不仅是大葱,琼英的芝麻种植区也陷入了“全毁”的境地。黄氏杏女士说:“一个半月前我种了3棵芝麻,当时正值开花期,看来会有好收成,可是洪水来了,积水很久。太阳出来后,芝麻全都死了,只好全部拔掉。”

据琼英乡人民委员会通报,全乡目前约有700公顷蔬菜种植地(其中大部分是葱),在最近的暴雨中被淹没。由于土壤为沙质,根系较浅,洪水退去后,酷热袭来,导致植物热休克、根系腐烂,并大量死亡。许多地区已完全被淹没。
在近40摄氏度的酷暑中,当地农民正努力挽救他们的庄稼。从清晨开始,田里的农民们就辛勤地收割、翻耕,并喷水保持作物湿润。许多家庭抓住这个机会,及时播种短期蔬菜作物,以备冬季作物的到来,尽管他们知道种子、材料和劳动力的成本将更加沉重。

阮氏兰女士(琼梅区)分享道:“现在,早收也会造成重大损失,但如果放任不管,作物就会死在田里。只要有地,我们就能维持生计,只希望天气不要那么恶劣,这样我们就能及时收获新作物。”
乡政府部门还紧急协调合作社和农业服务小组,为灾后农作物恢复提供技术指导。琼英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胡光俊表示:“我们正在动员群众清理残留物、去除酸度、改良土壤,并准备短期蔬菜种子,以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种植。同时,我们正在统计和评估受灾程度,并向上级建议提供材料和种子支持,以降低农民的成本。”

然而,在洪涝灾害后作物遭受高温冲击的情况下恢复生产极其困难。安山农业服务站站长阮仲山先生建议:“此时绝对不能将氮肥或无机肥料直接施于树根,因为树根受损,极易灼伤,而且会更快死亡。”
目前最有效的措施是使用腐熟的有机肥和生物制品刺激根系恢复;同时喷洒轻雾、用稻草和农用篷布覆盖土壤,降低根部附近的温度。

Son先生还表示,洪水过后,真菌病虫害有爆发的危险。如果不彻底处理,仍有恢复希望的地区将被摧毁。因此,农业部门正在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检查并指导病虫害防治措施,同时建议该省尽快出台政策,为遭受重大损失的家庭提供种子、生产资料和银行债务减免等支持。
洪水和热冲击后的植物护理措施
- 彻底清理沟渠和排水沟,以避免根腐病。
- 在清晨和凉爽的下午喷洒薄雾,为植物降温。
- 使用腐熟的有机肥和生物制品,避免直接使用化学肥料。
- 用稻草或农用篷布覆盖地面,以降低基部附近的温度。
- 利用失地面积,迅速改良土壤,种植短期、耐旱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