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什么时候祭拜好?
五月五日的端午节,至今仍被许多人认为起源于中国。然而,根据多项文化研究,如今越南人的端午节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起源……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
在越南,端午节还有一个更通俗的名字:除虫节。这是一个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不仅在越南和中国,在韩国也有端午节。由此可见,端午节其实是一个东亚节日习俗,与一年四季气候循环的概念息息相关。
越南民歌中也有这样一句谚语:“四月量豆煮糖水,过端午五月归”。
然而,这里的问题是:越南端午节是否如人们长期以来所认为的那样,与中国的端午节、屈原传说有关?
![]() |
端午节的祭品。 |
关于“半岁节”的名称,作家阮玉寿在《再论半岁节的由来》一书中解释道:“越南古代使用建瓮历,所以正月是农历十一月。按照这个推算,五月初五是一年的一半,所以越南人民很喜欢‘半岁节’这个名称。”
对于端午节的起源,文化研究者陈玉森肯定:越南端午节与中国南方(长江下游一带及以下)和印度支那北部的白越地区有着相同的起源。
作者说明:自古以来,这里就是白越族人建立的富饶稻米种植区。由于地处北回归线两侧,夏季炎热难耐,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幸运的是,从事稻米种植的农民需要时刻观察天气,尽量避免其不利影响,并有效利用自然带来的优势。因此,端午节的习俗应运而生,标志着天气循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寻找越南文化的认同》,胡志明市出版社,2004年)。
在W. Eberhard所著的《中国节日》(Chinese Festivals,NY 1952)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重阳节是一个南方的节日、吉祥的节日或生者的节日。”
中国民族学会作家乂农水也承认:“端午节是百越民族对中华文化的一大贡献”(中国民族学会,2011)。
![]() |
Banh gio——Doan Ngo 节供品托盘上不可或缺的特色菜。 |
“与中国相比,越南人更倾向于民间生活方式,综合性、抽象性思维以及口耳相传的文化传统有助于传承这一新年习俗,而不必将其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相反,中国人口众多,民族众多,因此将民间习俗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使其形式化具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摘自《安南风德萨,五月风行》,河内出版社,2008年)
回顾历史,越南曾吸收了中国文化,尤其是与儒家思想和汉字体系相关的“官方文化”。由于殖民政府的“同化”政策,一些越南习俗和习惯被迫放弃或改变,以适应中国文化。这在中国官方史书中有所记载(另见《五尺志》)。
![]() |
端午节果盘 |
因此,不可能像今天有些人所误认为的那样,越南端午节起源于中国。
端午节是什么时候?
文化研究员郑生表示,在传统观念中,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天气炎热的时节。此时正是季节更替之时,昆虫和害虫趁机滋生,给人类、动物和植物带来疾病。
如今,人们通常在清晨准备端午节的祭品。然而,“端”意为开始,“午”指的是上午11点到下午1点这段时间。因此,最合适的端午节祭祀时间是上午11点到下午1点。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过后,还有杀虫、用芫荽叶沐浴、检查树木果实、中午采摘草药、悬挂艾草驱邪等习俗……
上述习俗如今大多已废除,只保留了杀虫、香菜浴、采摘药叶等习俗:
杀死虫子
根据古老的信仰,人体内总有害虫需要被消灭。这些害虫一年四季都隐藏在人体内,只有在五月五日这天才会出现,而此时必须将它们杀死。
人们用糯米酒和水果来杀虫。五月五日清晨,人们起床漱口后,至少要吃一碗糯米酒,然后吃一碗凉粉,再吃一些水果,比如李子、勺子、杏鲍菇、桃子、罗勒……古人认为,吃糯米酒能把虫子灌醉,再吃水果就能杀死虫子。
对于儿童,人们会在双鬓和腹部涂抹少许朱砂或朱砂,或者将其与水混合让儿童饮用,因为人们相信当昆虫被水果杀死时,它们会产生反应并导致儿童焦虑,所以使用朱砂或朱砂来使他们平静下来。
米酒
![]() |
端午节供品托盘里的糯米酒 |
装着发酵好的糯米的篮子放在盆上,用来接流下来的酒。发酵好的酒会变成象牙色。食用时,将糯米和发酵过程中收集到的酒拌匀即可。
用香菜叶沐浴
芫荽是一种小叶植物,气味芬芳。端午节时,人们会用芫荽煮水沐浴,以驱毒。五月五日用芫荽水沐浴,有助于驱风、驱寒,保持健康。
在许多沿江沿岸的地方,人们并不用香菜叶的水沐浴,而是在正午时分互相邀请到河里或海里沐浴,这被称为“五月初五沐浴”。
采摘草药
越南人和中国人相信,5 月 5 日中午左右采摘和挖出的根、枝和叶是良药,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人们经常采摘的叶子有艾蒿、人参、香菜等,将这些叶子晒干后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五月五日采药叶的习俗源自阮朝流传下来的牛神传说,有诗意地说,在端阳节的中午,神仙给叶子施了魔法。
在一些地方,五月五日,人们仍保留着庆祝教师节和巫医节的传统,以报答教师的教诲和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