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乡村风格...

December 4, 2016 17:47

(Baonghean) - 义桥(义禄)是一个有着悠久传统的乡村地区,保留了众多文化遗迹,体现了浓厚的地域特色。这里曾以众多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老民居而闻名,但如今仅存少数几座,供人缅怀昔日的岁月。

Ngôi nhà cổ của ông Nguyễn Văn Xinh.
阮文新先生的旧宅。

在一个寒冷的日子里,在一栋掩映在灌木丛中的五居室房屋里,喝着一壶绿茶,春化村(宜侨村 - 宜禄村)的阮文新先生(生于 1951 年)谈起自家古老的房子时,掩饰不住自己的自豪感。

据辛先生介绍,他家这栋房子已有近百年历史,是他父亲阮文宝先生(生于1898年,俗称古同)结婚时建造的。房子由12根主柱、4根圆柱和2根半柱组成,采用三瓦屋檐式样,屋顶铺设了13000块阴阳瓦。柱子以及其他结构构件,如椽子、檩条、檩条、板条等,均采用珍贵木材制成,主要为林木、多木和松木,这些木材采自清章县山区,由健壮的水牛驮运。

这栋房子长近11米,宽近6米,从地面到山墙高4米,呈45度倾斜。支撑柱子的石柱是从拉南(La Nham,现属宜安乡)运来的,距离房子有30多公里。当时,这栋房子造价1500钱或1000方米,因此只有富裕的家庭,也就是当地常说的“显赫”家庭,才能建造它。当时,春化村有40户人家,其中26户人家建造了木屋,并用阴阳瓦盖顶,这证明了这个村庄曾经富足繁荣。

至今,阮文新先生的故居已是四代人居住的地方。父母双亡,兄弟姐妹们都远道而来,新先生夫妇有权继承这栋老宅,并有义务守护香火。儿女们都事业有成,孙辈辈辈繁衍生息,许多人都劝新先生夫妇卖掉老宅,建一栋宽敞漂亮、配备现代化设施的新房,享受生活。

但他从未想过要卖掉它,即使有时有人上门要买,因为对家人来说,房子早已不再仅仅是遮风避雨的地方,而是他们血肉的一部分。那里承载着许多美好的回忆,包裹着几代人的温暖与幸福。与如今的房子相比,那栋老房子或许在面积、高度和便利性上都显得朴素,但冬天里总是温暖如春,夏天里总是能感受到门前田野的清风带来的凉爽。

据主人回忆,抗美援朝战争年代,阮文宝先生的故居曾是开赴南方战场的部队的歇脚处。当地部队每到宜桥乡训练作战,都选择这里作为休息和学习政治的地方。

1968年中,敌军炮火连天,宜侨中学借用鲍先生的房子作为考场,为期三天,考试安全顺利地举行。在激烈的战争时期,美国空军昼夜不停地向宜侨的土地投掷炸弹,多次击中村庄,许多房屋被炸弹掩埋。但鲍先生的房子很幸运。周围有五枚炸弹落下,但距离墙约200米,所以房子仍然屹立不倒,继续为家人提供庇护。

值得一提的是,历经近百年风雨沧桑,饱经战火摧残,饱经风霜,如今由Xinh先生拥有的Bau先生故居却只翻修过一次。此次翻修由Xinh先生进行,他采用了翻转瓦片的方式,导致一些瓦片受损,不得不更换两排新瓦片。与此同时,周围的墙壁也进行了重建,地砖也更换了,其他部分则保持原貌。这次翻修对房屋的结构和形态影响不大,最重要的是它的框架依然完好,一切都散发着一种亲切古朴、宁静祥和的气息。

转眼间,那壶绿茶已空,但关于古屋的故事却远未结束。阮文兴先生说,除了他家之外,春化村还有一栋已经传承了五代的古屋。随后,他带我们去了那栋古屋,如今这里是他的子孙祭拜祖父母和祖先的地方。这栋古屋的主人,也就是拥有所有权的人,是河辉鸿先生(生于1960年),他目前是当地著名的木匠。

洪先生说,这栋古屋是上世纪初由河辉平先生(村民常称他为“团平”,在旧社会是个小职位)建造的。房屋设计为三间,长7米,宽5米,墙高2米,有8根柱子,为三窝村建筑风格,屋顶为阴阳瓦,瓦片由两种木材制成:林木和陶木。自建成以来,团平先生的房屋仅重新铺设了地板并更换了正面墙板,结构体系和其他部分均保持原貌。

步入这栋房屋,映入眼帘的是椽子和柱子上精雕细琢的图案。屋中央是褪色的横漆匾额和对联,以及一排宝座和牌位,更显古朴韵味。此外,还有一面青苔覆盖、带有浓重岁月痕迹的墙壁,上方是淡淡明快的汉字。这足以证明这栋房屋出自技艺精湛的工匠之手。除了实用价值外,屋主在设计和建造这栋房屋时,也注重其美学价值。

作为后代,何辉鸿先生对这栋房子的来历和历史一无所知。他年轻时,只听祖父讲过一些搬木瓦盖房子的故事。祖父临终前嘱咐子孙,即使落得穷困潦倒,也不要卖掉这栋房子,因为这是代代相传的幸福家园。历经风雨、炮火、枪林弹雨,这栋房子依然屹立不倒,所以后代必须永远守护它,不能以任何理由拆毁或出售。

因此,十多年前,许多专门“淘”古屋的人来到春化村求购,但洪先生拒绝出售。如今,这栋古屋已无法满足洪先生一家的生活需求,洪先生便建起了新房,将古屋用作祭祀场所。老屋至今仍保存完好,每逢忌日、春节,子孙都会回来烧香,古人的身影依然清晰可见,提醒着后人要秉持永恒的道德,廉洁奉公,不忘家风。

宜桥村的长者们坚信宜桥是一片古老的土地,因为这里大多数家族的祖坟都有数百年历史,可以追溯到九代甚至更久以前。过去,这里有许多古老的房屋,但有些毁于战火,有些则未能被后人保存下来。如今,只有阮文宝先生和夏辉平先生的房屋依然屹立不倒,成为岁月的见证。每个人都赞扬这两个家族的后代,他们守护着古老的传统,让子孙后代得以寻根……

丛健

相关新闻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古老的乡村风格...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