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干村的古老风貌

June 22, 2015 16:25

(Baonghean) - 沿着 Lam 河右岸的堤坝,我们到达了 Trung Can 村(Nam Trung 公社,Nam Dan) - 这是一个古老的乡村,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载入史册:“我们村有很多学者/像山上的树木,像天上的风筝”。

该村有忠干公社,是南化四大公社之一,由阮仲阳博士于1781年创建,供奉守护神同必胜公。公社有三扇门、五间祭祀室和三间后屋,占地1750平方米,俯瞰嘉饶田野。公社内部雕刻精美,被认为是中部地区最美丽的公社之一。两个多世纪以来,忠干公社一直是该村集会和祭祀的地方,光中国王、大诗人阮攸、副总理阮生色等历史文化名人都曾到访过这里。革命时期,公社是干部发表讲话、号召斗争和夺取政权的地方。抗战时期,该院曾作为民兵和游击队的训练场所、第四军区的武器生产基地(1947年至1948年)、欧洲和非洲士兵的康复场所(1954年)以及运送干部、士兵和伤员前往南方战场服务的联络站……

Đình Trung Cần.
忠干公社。

祠堂前有义全公同必胜(1487年生-?)之墓。他自幼神童成名,18岁中举人,后黎朝时任刑部尚书、同觉大夫。他文武双全,多次率军抗敌,保卫国家南部边疆,招聚民民建立村庄,在义安-河静等地开垦土地。全公同必胜之墓和忠勤祠堂于1996年被指定为国家历史文化遗迹。祠堂右侧是我国首任公安部长陈国焕部长的纪念区,共同构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遗迹群。

忠干村地处“天时地利”之乡,众多家族在此安家立业,开创辉煌传统。阮文家族以“三代博学”而自豪,因第三任博士阮文教(1811-1863)而闻名。阮仲家族以“三代五次科举”(三代五次出使)而自豪,因三代父子、祖孙而闻名,包括:吏部尚书阮仲上侯(1681-1735)、侍郎阮仲阳(1724-1786)、翰林院主事阮仲阳(1746-?)。黎朝时期,阮仲家族的三位大夫均被派往清朝担任使者,他们的名字被刻在首都升龙文庙的石碑上……

村子中央坐落着阮仁宗祠,因黎中兴时期的“直国上路-中官公”阮仁美而闻名。阮仁美公“扶黎灭莫”、开垦荒地、招聚民力、建立村庄等功绩卓著。阮仁宗祠已有近500年历史,至今仍保存着许多古代文物,如石碑、圣旨、祭祀品(刀剑、龙椅、牌位、香炉等)。封建时期,该祠曾受历朝觐见,目前保存着阮朝的两份圣旨。2004年,阮仁宗祠和阮仁美公爵墓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胜。

在楚村,田野上矗立着建于莫朝的琼和寺(Giai寺),寺内有三座雄伟的建筑;还有琼厝寺(Truc寺,又名Voi Mep寺),供奉着陈兴道、东胜等神明,寺内有石钟和古老的石碑,刻有黎郑朝15位公爵、国王和侯爵的名字。2000年,村民们在琼厝寺旁修复了琼和寺,形成了神圣的寺塔建筑群。在巴乌村,毗邻7英亩的莲花池,掩映在茂密的花园中,是建于近300年前的巴乌寺(Lum Tum寺),供奉着东胜等众多神明。据村里老人们说,过去在莲花池南边还有一座香仙庙,祭祀孔子和先贤。莲花池对面,村里还有一座祭祀将军的武会祠,建筑雄伟,有三门大门、大象雕像、嘶鸣的骏马和三座气势恢宏的建筑。如今,祠堂和祠堂已不复存在,旧碑已被搬回村集体住宅。如今,这些祠堂和佛塔已被村民修复和装饰,成为当地人民进行文化和精神活动的场所。

在丁村,有一口形似砚台的井,旁边是一长条形似笔的土地。据当地人说,这些图案象征着该村的学习传统。在蔡村,就在村际公路旁,有一口琼特拉井,这口井自村建村以来就一直存在。这口井不仅为村庄提供洁净的水源,更是世世代代“家乡魂”的寄托之地。如今,村民们筑起围墙,栽种树木,用石头点缀井身,形成了一片洁净美丽的景象。

来到忠干,令人欣喜的是,书香故里的新农村面貌日臻完美。除了美丽的道路和现代化的房屋外,村舍、水井、寺庙庭院等古老风貌依然保留。“书香故里”的遗迹和名人,在人们心中留下了许多自豪感,也让人们对乡村的文化历史传统充满了敬佩。

休·舒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忠干村的古老风貌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