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五年的整合和发展,义安省渔业

April 2, 2012 18:55

(Baonghean)- 加入“乂安省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共同体五年来,乂安省渔业经济取得了较好、比较全面的发展。


全省水产品养殖总产量和开发利用量持续增长,2011年总产量达105,814吨,比2006年增长49.26%。


2011年,全省共有渔船4201艘,比2006年增加360艘。随着大型渔船和雷达、传感器、定位装置等现代化设备的购置,渔具也得到了改进,以适应不同的渔业作业。人们利用鱿鱼、螃蟹和螺类捕捞活体海产品,从而提高了经济价值。四线锣捕捞鱿鱼、拖网捕捞和远洋流网捕捞等新兴作业方式正在取代传统作业。




南美白对虾养殖是琼春乡(琼吕)正在兴起的一项新兴产业。图片:Cong Sang

海洋开发合作社模式已在琼吕、演州、炉门等地出现并不断发展。截至2011年,全省已成立159个合作社,拥有20艘以上渔船1113艘,占20艘以上渔船总数的45%,拥有7800名从事各种开发工作的工人。海洋水产开发合作社的有效性已初见成效,降低了20%至25%的燃油成本,延长了海上航行时间,同时提高了每次航行的产品价值。


水产养殖业在各个方面都继续强劲发展:2011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25万公顷,其中咸水养殖面积2000公顷(其中精养虾面积1732公顷)。随着轮作养殖面积的扩大,集约化养殖和轮作也得到了发展,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值。一些集中水产养殖区已经建成,为出口加工提供原料,例如琼春、梅兴、琼榜、郑门、兴化、宜泰、田金等虾类养殖区。


养殖产量,尤其是对虾养殖产量相当高,2011年对虾养殖平均单产接近6吨/公顷,许多模式的单产达到10-15吨/公顷。其中,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超过1000公顷。南美白对虾被认为是一种“超级盈利”的养殖品种,年单产可达15-20吨/公顷。对于有资质和投资的家庭,单产可达30-35吨/公顷,每年可种植3茬。


随着养殖区的发展,苗种生产基地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2011年底,全省一级苗种生产基地共计64个,其中淡水鱼苗种生产基地7个,虾苗种生产基地55个。从成功繁育黑虎虾、单性罗非鱼、巴沙鱼到最近的白脚虾,义安省已成为中北地区水产苗种的中心。2011年,全省共生产各类虾苗9.1亿尾。水产苗种检验检疫工作开展良好,对进口苗种以及本省自产苗种在投入养殖前大部分进行检疫,有效控制了病害发生,为提高养殖效益做出了贡献。


国内海产品加工持续发展,每年向市场供应近2000万升鱼露、1.5万多吨鱼粉以及3000吨各类鱼露。在产量增长的同时,产品质量也不断提升。许多生产企业打造了产品品牌,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许多海产品加工村得到了认可并有效运营。


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并同步投入渔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从渔港、渔船码头、避风港到养殖区基础设施,不一而足。国家平均每年投资170亿越南盾用于养殖区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农民与国家合作,每年投资超过200亿越南盾用于建设池塘系统和养殖场。截至2011年,已投资并升级改造了1000多公顷集约化养虾场、55个养虾场以及一个初级养鱼场系统。


与此同时,国家加大对设施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渔业经济发展。省人民委员会每年拨款近30亿越南盾,通过扶持虾苗孵化场发展、扶持其他地区向水产养殖转型、扶持建造新远洋渔船利率、扶持防疫化学品等政策,支持渔业生产。


渔业科技推广工作也受到重视并大力发展,许多先进技术得到推广,如黑虎虾精养技术、渔船捕捞后保鲜技术、高经济价值新品种引种技术、南美白对虾苗种生产技术、鲈鱼、黑鱼、虾虎鱼繁育技术,鳗鲡、黄鳍鲷、虾虎鱼、鳖、虹鳟、斑点叉尾鮰、笼养螃蟹等高价值品种的产业化养殖技术等,已初步取得成效并得到推广应用。


弘扬传统成果,充分利用82公里海岸线和数千公顷现有湖泊池塘的潜在优势,义安省水产养殖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量增长,目标如下:2011-2015年水产养殖产值年增长率达到9-9.5%,2016-2020年达到9.6-10%。2015年水产养殖产值(按1994年价格计算)达到7974.40亿越南盾,2020年达到9771.85亿越南盾。2015年水产养殖总产量达到10.5万吨,2020年达到11万吨;其中开发水产品产量稳定在5.5-6万吨。


发展近海作业船队,逐步压缩近海作业船队,2011—2015年期间,开采车辆数量稳定在4000辆左右,到2020年开采船舶数量减少到3600—3700艘左右,开采产量达到5.5—6万吨。


重点有效挖掘水面潜力,推动集约化养殖发展,在苗种生产和养殖过程中应用高科技,为加工和出口创造原料。引进高经济价值的养殖新品种,将义安省建设和发展成为中北部地区水产养殖中心。


陈友进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经过五年的整合和发展,义安省渔业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