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兰节探讨现代孝道
自古以来,盂兰盆节已成为一年中一个盛大而有意义的节日。盂兰盆节是感恩父母养育我们之恩的日子,也是我们民族“饮水思源”传统的绝佳体现。孩子们借此机会表达对祖先的感恩和敬意。
乂安报社与越南佛教僧伽会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文化委员会主席、乂安省佛教僧伽会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副主席释寿洛大和尚进行了交谈。

孝道是佛教礼仪的根本。
光伏:孝顺佛教礼仪之本,德行第一。我尊者 Tho Lac,您能否从佛教的观念上简单概括一下盂兰盆节的起源?

和平 上释寿乐:为什么农历七月十五,也就是盂兰盆节,被称为孝日呢?因为七月十五是僧人的出家日。这一天,诸佛欢喜,八方僧众云集,祈求父母亲友安居乐业,死后往生善趣。佛经里说:“万经万法,孝为第一。”无论什么宗教,无论学不学佛,孝是根本,孝是第一,孝是一切。
或者佛陀曾经说过:孝心即佛心,行孝即行佛。孝者之心,即佛心。为人处世,要尽孝道,记恩报恩。万恩之中,父母之恩,可谓最大。

佛教传说中,目犍连看到母亲饥渴难耐,供养的食物又无法下咽,他非常痛苦,唯一的选择就是回到佛陀那里,希望佛陀能够慈悲地指点救母之法。佛陀慈悲地告诉他,在七月初五这天,众僧齐聚,准备食物供养众僧。在八方僧众的加持下,目犍连的母亲立刻超脱了饿鬼道,生到了天界,佛陀也因此救活了母亲。从此,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僧尼和佛教徒都要举行盂兰盆会,也就是救母的仪式。
这个传说故事非常契合越南社会各阶层的孝道心态。因此,以“盂兰盆节”来表达孝道的仪式由来已久,它存在于越南人民,尤其是乂族人民的文明之中。
让父母安心,也是孝顺的一种方式。
冯:尊者,孝道在每一个时代都有当代价值,那么这些价值观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是如何传播的呢?
和平上释寿乐:成年后,父母双全,家庭条件相对优越,我们可以学习、旅行,开阔视野,了解和构建自己的人生,这本身就很幸福。社会上很多人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但有时却得不到。因此,在父母身体健康的时候,让他们感到安心,也是一种孝顺。更广义地说,孝顺父母意味着我们始终修行、践行,始终以文明的道德生活;意味着凭借自身的能力和智慧获得名望和成就。

古书云:“家中父母,如世间佛。”意思是,如果我们生在一个没有佛的世界,那么今生的父母就是佛。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对父母深深的感恩。在我看来,一个像佛一样孝顺父母的人,才是真正践行了佛教精神的人。
考虑到当今社会的条件,赡养父母的问题会根据个人情况和家庭情况,以不同的方式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我们巧妙地安排,能够帮助、照顾和关爱父母,让他们生活安稳、衣食无忧、消费无虞,不必因为年老体弱而感到自卑,也不必非要陪伴在父母身边才算孝顺。然而,当年轻人远赴异地求学工作时,我们更要定期问候和探望父母,让他们安心,这也是我们孝敬父母的方式。因为在当今时代,孩子们常常远赴异地,用他们的知识和教育去建设生活,为自己,为家庭。而他们的成功和恩情,也是父母毕生所期盼和努力经营的。所以,这也是子女回报父母的方式。
光伏:盂兰盆节孝道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据法师说,这是否是一种已经根植于人们生活并正在兴起的文化特征?
和平 吨香味释寿乐:如今,盂兰盆节不仅具有神圣的宗教意义,而且具有特殊而深刻的意义,引导每个人回归民族本源,与祖先一起践行“饮水思源”的道德。佛教盂兰盆节已成为孝道感恩的传统,与越南人民神圣的祖先崇拜精神相契合,是一个充满人性的节日,闪耀着民族感恩道德的光辉。
盂兰盆节不仅持续一天,而且持续了一周,吸引了众多民众参与。从老人到年轻人,每个人都积极响应,从清扫到布置,自觉自愿,全心投入,欢乐祥和。不仅成年人、老年人,年轻人也积极响应。不仅省内民众,还有来自省内外的游客参与其中。
孝道并不总是与丰盛的宴席有关。
PV:同样在当今时代很多家庭都会摆设精致的祭坛,祈求高高的托盘, 满满一托盘,就能帮他们给祖父母、祖先、父母送去很多礼物,也有一些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安全感。通过嫁妆祝你祖母、祖先保佑他们,减少他们的灾难僧人如何评价这一现象?

和平吨香味释寿乐:诚然,如今很多信众对婚礼过于讲究,习惯了来世的概念,所以会准备丰盛的祭品来表达敬意和期盼,但这其实没有必要。我们的祖父母、父母,不需要那么多,高高的托盘、满满的菜品,并不能证明你孝顺,更不能为你驱除厄运。所以,祭品只是一种形式,完全缺乏孝道的深层含义。
此外,佛教属于每个家庭。佛经中没有任何条文或规定提到要根据主人的精神生活准备各种仪式。无论仪式大小,盂兰盆节的孝道仪式是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乐于举办的。
因为自古以来我们就知道,祖父母虽然礼物不多,但心里却很踏实,因为在世的父母祖父母都明白他们的诚意。所以我们只要有诚意,哪怕供奉的再简单,祖父母也会看到。
PV:谢谢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