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已为2025年的虾类养殖做好充分准备。
从二月份开始,北方将出现更多寒流,因此义安省的虾农需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养殖,以确保2025年虾苗的生长。
严格按照播种计划进行。
为筹备2025年虾类养殖季,2024年12月31日,义安省农业与农村发展厅公布了2025年水产养殖季计划。据此,义安省的虾类养殖户可以放养虾苗,为2025年的主要养殖季做准备。具体而言:
白虾养殖的放养时间为4月1日至6月30日。根据具体的生产条件,应适当控制放养密度。对于铺有防水布的池塘,放养密度为70-100尾/平方米。2对于土池,每平方米只投放30-50条鱼。2具备符合技术要求的基础设施和水环境条件的养殖区,能够主动控制冬季温度和其他条件,可于2025年9月1日至10月30日期间进行放养;放养密度较高,为80-120尾/平方米。2。

尤其适用于高科技虾类养殖、集约化养殖,以及每平方米200至400只虾的高密度养殖。2.所有养殖方式的虾苗大小必须至少达到P12。
除了发布2025年水产养殖季历框架外,农业与农村发展厅还指示各专门单位组织多次研讨会和会议,探讨解决方案。近日,在2024年11月3日至4日于琼柳县举行的由义安省农业与农村发展厅联合国家农业推广中心和渔业厅举办的“虾类产业联动生产合作模式总结与推广研讨会”上,农业与农村发展厅副厅长陈春学同志提出了虾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方向,包括适应气候变化、提高效率、增强责任感,并强调这些方向需要与其他经济部门协调配合,同时必须增强环境保护责任意识,且不得损害其他生产部门的利益……

据渔业和渔业控制部门预测,到2025年,义安省的主要养殖品种仍将是白虾,并实行集约化养殖。此外,还需应用科学进步和先进的养殖技术,继续鼓励养殖户采用科学进步、越南良好农业规范(VietGAP)养殖、多阶段养殖、生物絮团养殖等方法。禁止使用抗生素,尽可能减少生产链各环节和养殖方法中的化学品使用,并促进虾产品的流通……
与此同时,农民也需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提高生产力和产品质量,保障农业区的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目前,农业部领导已向以下部门下达具体任务:渔业——渔业管制、畜牧兽医、农林渔业质量管理、农业推广中心、水产养殖中心等,以做好渔业管理工作……
硬式虾类养殖技术
吸取2024年虾类病害(如EHP、白粪病、肝胰腺病等)的教训,虾农们正紧急整修池塘,抽取水源,并寻找优质虾苗,以便及时投放虾苗。他们需要重视虾类常见疾病的防治。
目前,农民们已遵守有关部门的规章制度和建议,例如作物种植日历、疏浚池塘、清除池塘中的黑泥层(针对老池塘)以及进行机械化改造(适用于新旧池塘)。然而,池塘改造过程需要满足一些标准,例如适宜的池塘面积为0.3-0.5公顷,水深为1.2-1.5米,并施用氧化钙或碳酸钙等石灰。3建议用量为 700 - 1,000 公斤/公顷(土壤 pH > 6),将池塘干涸 7 - 10 天,以消灭前茬作物的所有病原体。

此外,约占总面积70%的蓄水池和沉淀池系统用于收集和处理水,以便主动向池塘供水。农民每次需要向池塘取水时,都必须定期查看环境监测结果。
池塘中的水需要先经过过滤袋过滤,然后在沉淀池中静置3-5天,并配合水扇运行,以确保甲壳类动物卵完全孵化。之后,养殖户应使用皂苷杀灭其他微生物,用量为15-20公斤/1000立方米。3或农业和农村发展部允许的某些产品;用氯以 25-30 公斤/1000 立方米的剂量杀灭池塘中的细菌和病毒。3福尔马林用量为20-30升/1000平方米3或高锰酸钾(KMnO4),剂量为5-8公斤/1000平方米3。
农民们会根据制造商的说明,使用含有关键成分的产品,例如有益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群等)、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对于难以着色的池塘,农民可以将生物产品与尿素肥料(2-3公斤/1000平方米)混合使用。3),鱼粉(0.5-1公斤/1000立方米)3持续数日,直至池塘水质达到标准,包括透明度(30-40厘米)、pH值(7.5-8.5)、碱度(80-120ppm)、有毒气体(<0.1ppm)……使池塘水呈绿色或黄色,然后即可投放虾苗。

选择虾苗时,必须选择符合白虾12号标准的虾苗。同时,通过感官检验检测虾苗质量,标准包括大小均匀、大肠完整、肠肌比例符合标准(1/4)以及游动灵活。接下来,采用冲击法,例如将盐度骤降至50%(从20‰降至10‰),或用福尔马林溶液(2升/10升水)冲击1小时。如果虾苗存活率超过90%,则视为合格。将虾苗送至省级水产检疫机构,采用PCR方法进行检疫,以确保虾苗健康,不携带病原体,且虾群虾苗的均匀度高。
关于放养,养殖户应要求孵化场调整育苗池和养殖池之间的盐度,使其与养殖池的盐度相匹配。
在管理和养护方面,人们需要秉持“预防胜于治疗”和“养虾就是养水”的理念,以有效养虾为导向。要保证虾的饲料量充足,并添加一些维生素、矿物质和饲料以增强虾的抵抗力,同时加强水质监测,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必须采取全面的疾病预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