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义安省致力于保护和弘扬维族和吉安族民歌遗产

明权 DNUM_BCZBBZCACE 11:13

2014年11月27日,义安省维族、延族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年来,义安省维族、延族民歌遗产的保护与弘扬工作已在多个领域同步展开,在社区产生了广泛影响。

许多保护解决方案

民歌《Vi》和《Giam》被录制后立即人类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义安省在保护和弘扬维族和延族民歌遗产价值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务实活动。值得一提的是,省人民委员会已出台《2021-2025年维族和延族民歌遗产保护和弘扬项目》。据此,文化体育厅将与地方政府协调,就维族和延族民歌的研究、收集、整理、记录和数字化,发展俱乐部和手工艺人,以及开展教学和弘扬遗产价值等项目内容的实施提供咨询。

此外,该省还出台了有关保护和弘扬夷族、夷族民间文化遗产价值的特别政策,如省人民议会第29/2021号决议,其中规定了对手工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俱乐部和在省传统艺术中心工作的艺术家的扶持政策,从而为鼓励和激发手工艺人、俱乐部在保护和弘扬包括义静省夷族、夷族民间歌曲在内的文化遗产方面的积极作用。

根据省人民议会第29/2021号决议,当工匠被国家主席授予“人民工匠”或“功勋工匠”称号时,除按规定享受相关福利外,省政府还对“人民工匠”每人每月额外扶持150万越南盾;对“功勋工匠”每人每月额外扶持100万越南盾。对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俱乐部,省政府对新成立的俱乐部扶持3000万越南盾用于购置乐器、道具、演出等;对俱乐部每年扶持500万越南盾的运营费用。

2014年底,全省维族、缅族民歌俱乐部数量由82个增至140个,遍布20个县、市、镇,会员总数超过3000人。此外,全省有48位维族、缅族民歌艺术家荣获国家主席授予的“功勋艺术家”称号,1位艺术家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một buổi sinh hoạt của câu lạc bộ dân ca ví, giặm xã Minh Châu (Diễn Châu)
明州乡(演州)维族民歌俱乐部聚会。图片来源:CSCC

许多地方的维族和延族民歌社活动十分活跃,为当地文化艺术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兴原县文化信息部部长黄氏怀清女士表示:“宜静全县共有16个维族和延族民歌社。大多数民歌社运营良好,具备社交、旅游演出等能力,也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除了省政府每年提供500万越南盾的资助外,兴原县每年还拨出300万越南盾的预算用于民歌社的运营。兴新乡、周仁乡、兴道乡、兴盛乡等地的一些民歌社也获得乡政府每年200万至300万越南盾的资助。”

其中,兴新乡渭岩民歌社是成立最早、最活跃的社团之一。社团成员从2013年成立时的20人发展到如今的35人,每月聚会一次。2012年至今,兴新乡渭岩民歌社在义静渭岩民歌节上荣获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此外,社团还积极配合流动信息队,参与当地中小学生的民歌教学。

Biểu diễn dân ca ví, giặm tại một sự kiện trên phố đi bộ Vinh. Ảnh: Minh Quân.
兴新乡“维与岩”民歌俱乐部在荣市步行街的一场活动中表演。图片:Minh Quan

“最有意义的是,我们把对民歌的热爱传递给了年轻一代,使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得以保存和发扬。”兴新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俱乐部主席潘邓明先生说。

在杜良县,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氏英光表示,近年来,县人民委员会指导各乡建立和完善义静渭、岩民歌俱乐部,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优秀艺人和俱乐部成员创作新歌词,向年轻一代传授渭、岩民歌……

截至目前,杜良县共有18个维族、岩族民歌俱乐部,每个俱乐部有20至30名成员,形成了从县级到基层、扩展到机关、学校的广泛民歌网络,开展了许多精彩而务实的活动,其中最典型的是培山、新山、江山同乡的维族、岩族民歌俱乐部……

Nghệ nhân nhân dân Võ Thị Hồng Vân (CLB dân ca ví, giặm xã Ngọc Sơn) truyền dạy dân ca cho các em học sinh
人民艺术家武氏红云(玉山乡民歌俱乐部)正在教学生唱民歌。图片来源:NVCC

除了民歌社的活动外,还不能不提到艺术家们的作用,他们是典型的文化人物,为传播维族和延族民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是清章县玉山乡的人民艺术家武氏红云,多年来,他开办了在家免费教授和演唱民歌的课程,吸引了清章县大批学生参加;功勋艺术家高春上(演州)。人民艺术家武氏红云以义静省维族和延族民歌为素材,创作了数百部大小作品,涵盖各种类型:独唱、二重唱、演奏、短剧、戏剧、歌剧……;音乐教师兼永新小学(荣市)青年团主席边玉庆先生为将维族和延族民歌带进校园做出了许多贡献……

为 Vi 和 Giam 打造表演空间

人民艺术家、乂安省传统艺术中心前主任郑氏红流表示,与其他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乂静民歌属于社区,在社区中生存,并由社区传承和弘扬。目前,民歌传承的实践空间相对丰富,例如社区活动、民歌节、旅游景点等。

Một tiết mục tham gia Liên hoan dân ca ví, giặm tỉnh Nghệ An, cụm II. Ảnh Đình Tuyên
义安省维和吉安民歌节第二组演出。摄影:Minh Quan

例如,金莲国家特别遗迹区自2015年起定期为游客表演维族和延族民歌,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荣市,自2022年起,维族和延族民歌表演在步行街举行,每周末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特别是,自2022年以来,省传统艺术中心组织民歌演出,将民歌带入人们生活中生动活泼的表演环境。迄今为止,该中心已在荣市胡志明广场举办了20多场民歌演出,吸引了众多民众的关注。

Các nghệ nhân và người dân tham gia không gian diễn xướng dân ca ví, giặm tại Quảng trường Hồ Chí Minh
艺术家和民众在胡志明广场参加维族和延族民歌表演。图片:Minh Quan

然而,维族、延族民歌被列为人类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十年,其保护和弘扬价值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维族、延族民歌社团的活动质量参差不齐,许多社团由于缺乏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规模较小、活动零散。参与维族、延族民歌歌词创作的人数正在减少。大量年轻人对民歌,尤其是维族、延族民歌,不再感兴趣;民歌入校工作也缺乏统一的开展方式。

特别是,尽管相关部门和地方做出了诸多努力,但民歌至今仍未成为义安省的特色旅游产品。近年来,文化厅一直在考虑在金莲遗址举办民歌演唱现场演出,并乂安博物馆为游客服务,但直到现在,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想法一直未能成为现实。

Các em thiếu nhi tham gia chương trình trải nghiệm dân ca ví, giặm tại Bảo tàng Nghệ An
孩子们在义安博物馆参加体验维族和吉安族民歌的活动。图片:Minh Quan

今后一个时期,在继续实施2021-2025年阶段保护和弘扬渭族、延族民歌遗产价值项目的同时,文化体育厅将继续建议省人民委员会颁布2026-2030年阶段保护和弘扬渭族、延族民歌遗产价值项目,重点是继续推动对宜静渭族、延族民歌的研究、收集和记录;发挥社区的作用,在社区举办教学班,发展基层俱乐部和手工艺人网络;发展网络,在旅游区、景点和社区提供与宜静渭族、延族民歌相关的文化服务和产品……以便渭族、延族民歌遗产始终成为当代文化潮流的源泉。

裴公荣先生——义安省文化体育部副部长。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义安省致力于保护和弘扬维族和吉安族民歌遗产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