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力争供应4100万株优质林木苗木
义安省正在实施“2024 - 2030 年期间提高林业植物品种质量”项目,以有效落实该省林业发展战略,力争到 2030 年提供 4100 万个优质林业植物品种。

林业品种仍存在诸多局限性
义安省是越南人工林面积最大的省份,总面积达180717公顷。对该省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及科技应用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该省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从生产林木种苗的单位、个人、家庭到林农,都已认识到使用优良种苗进行生产的必要性。
一些机构在育种方面应用了科技手段,在苗圃中采用了现代灌溉技术。林农们提高了使用优良高产品种的意识,接受了造林技术培训,获得了苗圃造林资料支持,并参观学习了有效的造林模式。

一些生产、供应林业种子的组织和个人,深入学习了种源开发技术,牢固掌握了林业种子管理的相关规定,并按照规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但目前我省人工林生产力水平不高,且各地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生产技术以播种、扦插为主,细胞技术、分子遗传技术、基因技术等现代育种技术尚未得到应用。
更何况有些单位和个人在生产经营中,没有工商登记证书,没有产地证明文件,生产过程中不遵守技术流程,导致种苗质量低劣,给一些用苗单位和个人造成了损失。

有些种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好的种源,但没有计划种植像胖大黄、菩提树、蛋形树这样的林木……所以无法形成稳定的种子市场,满足林木种植所需的树苗生产需求。
林业植物品种单一,主要以速生小材树种为主,不能满足我省大材林建设战略的要求。目前,一些苗圃虽然进行了技术投入,但数量较少,缺乏优质的母林和苗圃,无法为生产提供种源。

提高林业植物品种质量 职业
为逐步提高林业植物品种质量,义安省人民委员会于2024年2月20日颁发第350/QD-UBND号决定,批准“2024-2030年提高林业植物品种质量,有效实施本省林业发展战略”项目。
为此,义安省将逐步新建、改造和升级科研设施和苗圃体系,提高造林的经济价值和效益。支持科研设施、选育和种子生产,完善种子生产的物质设施。

重点支持中北高新林业园区高新种子生产中心建成投产,投资项目包括:高新中心、细胞组培中心;超轻型盆栽车间、种苗圃及种源库;中北特色林产品种苗圃。新建10个左右与区域规模、能力相适应、满足种子生产和供应需求的永久性苗圃。
此外,对目前在该省生产和销售林木苗木的约13家国有和林场进行整合、改造和升级。支持约1200万株优质组培苗,并提供养护和培训技术转让,服务于防护林管理委员会、特种用途林管理委员会和林业公司进行优质林木种植,并通过后期投资支持,获取和提高优质组培苗生产技能,满足该地区林木种植需求。
制定非国有种子生产设施的遴选和扶持标准,开展一批重点研究项目,选育、培育、试验和发展一批产材能力强的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到2030年,全省将建立确保遗传质量的林业树种来源体系,积极开展造林用种材料采购,供种苗比例达到95%,人工林生物量达到20-25亿立方米。3/公顷/年。

鼓励省内外经济成分参与种子生产,为造林提供充足的优质种子。到2030年,全省造林种子需求量约为每年各类苗木4150万株(含散生树种),林下栽培用非木材林产品苗木约150万至200万株。
为实现上述目标,省人民委员会责成各机关、单位完成如下任务:确定本地区重点树种清单,如经济林造林用材树种群、森林富集造林树种群、森林更新促进区补植树种群、非木材林产品树种群、特种用途林树种群、防护林树种群、洪涝林树种群。
建立林业种源体系,对200-300种我省特有的优良树种(桂皮、青椴、沙木、紫檀、松脂等)进行调查、评估、筛选和认定。新建、改造和升级科研设施体系和林业苗圃系统,提高造林经济效益和效益;开展选育、试验和培育乡土树种、引进树种的科研研究,这些树种是生产高产优质、具有竞争力的大型用材林和非木材林产品的关键。研究和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先进的种子生产技术,建立品种数据库,选育和培育珍稀遗传资源。
提升林业种子管理能力:依法对全省林业种子生产经营管理部门进行梳理,并明确具体任务。建立林业种子信息沟通机制,确保向所有相关组织和个人提供充分、及时、透明的林业种子。加强对林业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的执法监管。

重点完善林业植物品种研究、转让、生产和供应体系,提高林业植物品种研究和生产能力,提高林业植物品种质量管理能力,把科技成果应用于林业植物品种工作。
同时,对林木育苗科研生产项目提供优惠贷款、利率支持等资金支持。设立以林木良种科研生产项目为重点的投资基金。以投资支持为重点,推动中北地区林木良种生产高科技中心早日建成投产,形成优质林木良种生产网络。
鼓励投资者和现有生产设施升级改造,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建设种源和规模化种子生产设施,按照产业链要求提供稳定、长期的种子供应,生产和供应优质、适应气候变化的高产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