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在贫困地区发展职业教育
得益于同步的投资政策、实用的培训计划和地方政府的努力,义安省的职业教育正成为帮助贫困弱势地区人民可持续脱贫的“关键”。
D职业培训到创造可持续的生计
初冬的一个清晨,在门山乡泰山一村,路边一家小修车铺里回荡着引擎的轰鸣声和扳手、钳子的咔哒声。29岁的泰族人维文禄(Vi Van Loc)正忙着给顾客的车换火花塞,他一边说着:
“以前,我只和父母一起在农场干活,一年到头都吃不饱饭。自从我在义安民族寄宿中学(位于昆强乡)学会修车后,我的生活彻底改变了。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修车店,每天修七八辆车,每月能赚六七百万越南盾。”
洛克说,2023年,学校老师到乡镇为贫困地区青年招募中小学职业技能培训班学生时,乡镇官员挨家挨户地劝说他们。“起初我很犹豫,觉得我可能学不会。但后来我想,如果我继续下地干活,我的技能也不会提高,所以我就报名参加了。”洛克回忆道。
课程结束后,维文禄获得了一套基本工具,在村里开办了一家修理厂。起初,那只是一间约15平方米的简陋铁皮房,地面是泥土,角落里随意停放着几辆旧车。如今,禄的修理厂更加宽敞,有了招牌和坚固的屋顶。每天早上,附近的居民都会蜂拥而至,把车开过来修理。他还教会了村里两个年轻人一门手艺,帮助他们找到了稳定的工作。
近年来,像Loc先生这样的故事在义安省已不再罕见。得益于职业培训的支持,许多贫困地区的人们改变了观念,获得了稳定的工作,并逐步摆脱了贫困。这也是义安省在实施2021-2025年国家可持续减贫目标规划中的“职业教育发展与可持续就业项目”(项目4)下属的“贫困困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子项目”(子项目2)时所追求的目标。

该子项目着重于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和提升其质量,将培训与创造就业机会、改善民生和提高民众可持续收入联系起来。目标是到2025年,使来自贫困、近贫困、新近脱贫家庭和弱势地区的劳动者中,60%接受培训,其中25%获得学位和证书;同时,为约10%的低收入劳动者提供符合实际情况的职业技能培训。
2021年至2024年期间,中央预算拨款超过2050亿越南盾给义安省用于实施该子项目。截至2025年中期,该省已拨付超过86%的计划资金,重点用于基础设施、设备、教师培训和管理人员培训。利用这笔资金,义安省已为6824名贫困地区工人组织了职业培训;3所职业培训机构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5所机构配备了培训设备;编写和编辑了10个职业培训项目;超过7.2万人接受了职业培训和就业方面的咨询和指导。
在义安民族寄宿中学,超过85%的学生来自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在车间里,缝纫机、焊机和车床的轰鸣声整日不绝于耳。学生们身穿防护服,认真对待每一项操作。
该校校长梁文俊先生分享道:“本学年,我们培训了400多名中学生和900多名小学生。投资购置机械设备并升级实践车间,帮助学生使用现代化设备进行实践,并接触真实的生产流程。正因如此,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超过了80%。”
这些设施不仅教授职业技能,还指导学生规划自己的创业项目,构建家庭经济模式。许多毕业生大胆地开办了机械修理厂、服装厂、小餐馆或蘑菇种植、集中式畜牧养殖等项目。

职业教育已成为一项根本性的发展方向,旨在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获得可持续的就业机会。这标志着社会服务模式的转变,从单纯的援助转向赋予他们自力更生的能力。
何氏秋鸾女士——教育及培训部副部长
M拓展就业机会
义安大学不仅注重现场培训,还推广与企业相关的培训模式,为学生毕业后立即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其中一项亮点是由越韩技术工业学院与原奇山县合作实施的“下山职业培训”项目。该项目吸引了61名高山学生参与,其中32人成为中级技术课程的新生。他们免交文化学费,使用现代化设备学习职业技能,尤其有机会直接到企业实习——在指导下,他们熟悉实际生产线。

来自芒龙乡的罗文雄说:“我家很穷,以前只会种地。乡里介绍我学习工业电工技术后,我非常喜欢。现在我会为村里人安装和维修电力设备了。以后,我想开一家小店,既能养活自己,又能帮助别人。”
通过这些课程,许多来自贫困地区的苗族、泰族和克木族青年第一次有机会接触工业机械、操作设备和阅读技术图纸。对他们来说,中学毕业证书不仅仅是一张证书,更是一张摆脱贫困、开启全新未来的“门票”。
在义安省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社会化运动正在推进。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开设机械、焊接、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操作等实践课程,根据实际用工需求培训工人。
位于泰和坊的西义安经济技术学院院长陈春勇先生表示:“得益于与企业的密切合作,许多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能获得工作机会。这是一种互惠互利的模式——企业获得了技术熟练的劳动力,学生获得了收入和实践经验。”

然而,在贫困弱势地区实施职业教育发展子项目仍面临诸多困难。根据第46/2015/QD-TTg号决议制定的职业培训支持水平已无法满足实际情况,而关于“低收入劳动者”的相关法规出台缓慢。此外,由于山区居民倾向于从事自由职业或迁往工业区,山区的招聘工作仍然困难重重。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和可持续就业发展项目仅支持来自贫困家庭、近贫困家庭和低收入少数民族劳动者的职业培训。然而,由于缺乏总理第90/QD-TTg号决定中规定的低收入劳动者认定标准,来自贫困家庭、近贫困家庭但无法工作、已过劳动年龄或收入较低的劳动者却无法获得职业培训。
然而,据义安省教育培训厅副厅长何氏珠銮女士介绍,该省正努力通过多种灵活的解决方案克服困难。具体而言,义安省持续整合资源,呼吁社会各界投资教学设备,同时构建产品消费链,帮助民众维持稳定的就业。在非农职业方面,各职能部门正在推广与企业相关的培训模式,扩大本地就业机会,从而减少劳动力外流,并逐步为弱势地区民众发展可持续的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