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露水、睡田间”的职业

September 23, 2013 18:15

夕阳西下,村里家家户户都亮起了灯,“吃露宿田”的队伍渐渐出动。他们冒着严寒,彻夜不眠地捕捞鳗鱼。夜捕鳗鱼虽然辛苦劳累,却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收入,帮助他们摆脱了困境,摆脱了贫困。

(Baonghean)-夕阳西下,村里家家户户都亮起了灯,“吃露宿田”的队伍渐渐出动。他们冒着严寒,彻夜不眠地捕捞鳗鱼。夜捕鳗鱼虽然辛苦劳累,却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收入,帮助他们摆脱了困境,摆脱了贫困。

捕捞鳗鱼

下午一点,琼庄乡(Quynh Luu)13号村的“专业”捕捞人陈文苓(Tran Van Loan)把我们拖到后院挖蚯蚓、抓螃蟹,准备晚上捕鳗鱼的饵料。据苓说,这是鳗鱼最爱的食物,香喷喷的烤螃蟹配上腥味十足的蚯蚓碎,配上任何鳗鱼都无法抗拒的饵料。“鱼死在笼子里,鳗鱼死在饵料里”,它们闻到饵料的味道,就会冲进笼子里,笼子里有十条鱼,你根本抓不到。”苓得意洋洋地夸耀着。

挖了大概半个小时,我们捞到了半公斤的螃蟹和蚯蚓,足够我们一晚上的饵料了。夜间捕鳗不费力,只费力。捕鳗的工具是竹管,每米长,中空,直径6-7厘米。竹管一端封口,另一端钻孔,并系上漏斗状的网,这样鳗鱼就能轻松钻进去,逃不掉。现在新农村建设,村里竹子越来越少,于是有人想出了用PVC管做鳗鱼笼的主意。但据“鳗鱼杀手”陈文鸾介绍,这种笼子虽然轻便,方便搬运和保存,但“捕”鳗的效果不如竹笼或米笼。

我们费了整整一下午劲儿做鱼饵,把食物撒在网里,再小心翼翼地放进笼子里。做了十几个笼子,我累得汗流浃背,累得筋疲力尽。罗安笑着打趣道:“看起来简单,但能抓一条鳗鱼卖钱买米养活老婆孩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鳗鱼越来越少了,抓的人也越来越多,一晚上能赚几十万,已经很幸运了。”

傍晚时分,我们坐上一辆装满竹筒的汽车,直奔琼闾乡(Quynh Luu)的“鳗鱼棚”——Con Sim田。Loan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捕鳗,十岁便学会了捕鳗,成为村里有名的“鳗鱼杀手”。Tran Van Doan先生(Loan的父亲)说:“以前,每到收获季节,人们就会设下捕鳗笼捕食,如果数量多,就拿到市场上卖钱买米。因为鳗鱼太多,所以只捕比母腿大的,小的就放回田里。然而,近五年来,淡水鳗鱼成了餐馆和酒吧的招牌菜,有时一公斤鳗鱼的价格高达几十万越南盾,却卖不出去。”

仔细查看了周围环境后,阮女士示意朋友们把那捆陷阱取下来。在Con Sim田里,稻穗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在风中摇曳,田下,虾和鱼儿噼啪作响。这片田地冲积土丰富,食物充足,因此鲶鱼种类繁多。这项工作不需要太多资金,但放置陷阱需要技巧,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熟练掌握。陪同我们的阮文静(28岁)解释说:“如果陷阱放得太浅,鳗鱼爬不上来;如果陷阱放得太深,食物的气味又不足以吸引它们上钩。鳗鱼非常聪明,所以捕捉它们需要经验。” 此外,为了不丢失陷阱,夜钓鳗鱼的人必须拥有超强的记忆力,以及一张合理的陷阱放置“地图”。



捕鳗虽然辛苦,但却能给农民带来收入。

架起一百多个竹筒后,天色已晚。荒芜的田野中央,狂风呼啸,蛙声虫鸣,空中一只迷途的鹤唳唳地鸣叫着。几位竹捕手浑身脏兮兮、湿漉漉地抱膝坐着,望着村里昏暗的电灯。或许此时,村里几户人家已经吃完晚饭,围坐在一起看新闻,或是喝茶聊天。日子越来越难熬,为了维持家里的一切开销,捕鳗手们不得不更加卖力地劳作,不得不“牺牲”看似简单却又至关重要的日常生活。

工人的生活

今晚的捕鳗人,一脸温文尔雅、淳朴淳厚。农民和田野的品质仿佛渗透在他们的血液里,他们的声音里,他们的笑声里。阮文波今年才36岁,但谁也没想到,这位年轻的父亲,已经有了6个孩子,有男有女。当被问到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孩子,拿什么养活他们时,阮文波没有回答,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忧伤和担忧。如果今晚捕不到多少鳗鱼,第二天全家就得省下一两筒米,减少开支。

与博不同,Loan家只有两个孩子。夫妻俩生活似乎没那么艰难。然而,去年小女儿患了心脏病,手术费花了数亿越南盾,Loan和丈夫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鳗鱼季结束后,Loan就转行做搬运工、砍树工,有时甚至远赴芒街接活。“现在希望腿脚有力,石头软,鱼鳗多多,这样我就能赚钱还债,养活孩子。现在这么难熬,要是病倒了,估计很快就破产了。”Loan吐露心声。

在与捕兽人的故事中,阮文静的倾诉让寒冷的夜晚更加刺骨。阮文静家境贫寒,兄弟姐妹众多,不得不早早辍学。13岁时,阮文静跟随父亲在琼吕县的田野里设陷阱捕鳗鱼,并在武茂、安义和溪梅水坝上撒网捕鱼。他跟随兄弟姐妹在多乐省、西贡和平阳省打工。凭借着这份勤奋,这个年轻人在刚过20岁时就建起了自己的房子,并积累了相当可观的积蓄。

后来,Tinh和邻村一位可爱的村姑结婚,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大儿子。然而,他们的幸福生活却没能维持多久,两岁的Nguyen Van Vinh就一直病恹恹的。他们把他送到了遥远的河内国家儿童医院,医生说他得了重病。夫妻俩双膝酸软,但仍在努力查明病因。医生说,Vinh患有一种名为“血友病A”的疾病,科学上称为“凝血障碍”,是由于缺乏第八因子引起的,但通俗地简称为“血友病”。

不知道这是遗传病,2013年初生下二儿子后,Tinh夫妇更加郁闷,生活拮据。Tinh眼含热泪地说:“最近Vinh内出血,脑溢血,差点丢了性命。幸好朋友及时借钱送他去医院,才保住了性命。可是医生说,这是富贵病,世上没有特效药,治疗时间长,费用昂贵。我和丈夫自己都难以糊口,更别说花几亿越南盾给两个孩子治病了。越想越觉得,我们像是走投无路,没有出路了。”说完,Tinh长出了一口气,目光迷离地望向漆黑的夜色。九月下旬的天空被暴风雨侵袭,灰蒙蒙的,远处传来迷途鹤鸣的凄厉叫声,令人心碎。

为了缓解空虚和寒冷,阮兰从口袋里掏出烟斗,深深地吸了一口,打破了寂静。临时搭建的帐篷只够一个人躺下,所以一个人守着帐篷,另一个人睡觉,轮流值班到天亮。“以前鳗鱼不像现在这么贵的时候,不用守帐篷。搭好帐篷,大家就回家睡觉,第二天早上再搬走。现在不一样了,稍有不慎,就会有人来偷我老婆孩子的鳗鱼和米。”阮兰吐露心声。

夜幕降临,夜露愈发浓厚,寒风呼啸,寒意渗入肌肤。渔民们穿着沾满泥泞露水的衣服,紧紧地挤在一起取暖。或许,他们的生活,就和他们捕到的鳗鱼一样,凄惨而泥泞。

湮灭

鳗鱼肉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A、B1、B6或铁、钠、钾、钙。与贻贝、淡水虾、淡水蟹等其他食物相比,鳗鱼肉的营养价值最高。因此,鳗鱼肉一直被选为病人、老人和儿童的滋补食品。根据东方医学,鳗鱼具有补血、祛风湿的功效,可治疗疥癣、痢疾、脊椎痛、内痔、风湿病……长期以来,当人们谈到义安时,经常会提到淡水鳗鱼这道特色菜。因此,如果有机会到义安旅游,来自各地的游客经常会去餐馆品尝鳗鱼菜肴,尤其是鳗鱼粥、鳗鱼粉丝和鳗鱼汤。鳗鱼不仅是乂安省的特色美食,如今已“迁移”到河内、西贡、岘港等大城市……更令人荣幸的是,近日,乂安鳗鱼粉丝与河内河粉、顺化牛肉面、广式面条、西贡春卷……一起,超越数百道越南菜肴,入选“创亚洲纪录的15道美味佳肴”提名名单。

近年来,鳗鱼消费量大增,价格也随之上涨。商贩不仅收购鳗鱼供应本省的餐馆,还将其出口到河内、海防、岘港和胡志明市。为了满足需求,许多养殖户学习了在池塘、湖泊和泻湖中养殖鳗鱼的模式,有些甚至建造了水箱进行养殖。许多家庭凭借这一特色迅速致富,鳗鱼养殖也成为农民的“热门”职业。

但近年来,农药和化学药品的滥用和滥用,导致鱼、虾、鳗鱼等鱼类数量严重下降,它们再也没有了以前那样繁衍生息的环境。此外,有些人使用电击和化学药剂捕捞这些水生物种,也导致了它们的灭绝。一道堪称义安特色的菜肴,还会在家庭聚餐和餐厅里散发出阵阵香气吗?


赵阳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吃露水、睡田间”的职业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