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1954 年战役和奠边府战役中的义安
按照现代史观,研究奠边府大捷,必须将其置于1953年至1954年冬春战役的背景下进行。冬春战役是一系列旨在分散敌军兵力、牵制敌军、分散奠边府主战场火力的战役。
![]() |
义安省士兵开赴奠边府。图片来源:文件 |
为了支援奠边府,义安省奉命开通15A号公路。这条公路起于杜良(Cay Da Bu),经森瑟至富贵,途经林拉、白象至清化省、和平省,再向北连接莲姑四自由区和主战场。据估算,在此次公路开通战役中,义安省动员了6600名劳工,共计投入了150万个工作日。在此期间,1A号公路和7号公路沿线各县也动员了劳工进行道路维修。全省共动员了500万个工作日用于交通建设。
15A战略路线的建成,将4区与3区、5区与上述越老边境的交通干线连接起来,为清义静后方最大限度完成奠边府战争的补给任务创造了条件。
奠边府战役爆发前夕,义安省受命调集2万人支援中寮战役,以牵制敌军,使我军能够调动兵力进驻奠边府,歼灭敌军部分兵力,迫使敌军采取被动应对措施。全省调集1500名自行车搬运工和2万名步行搬运工支援中寮和前线。经过7个月的努力,义安搬运工队伍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很高的生产效率。仅在杜良镇就有3名英勇的竞赛战士:阮文汉、阮文友和阮氏竹。2万名步行搬运工也创造了奇迹。他们跟随325师奔赴前线,与部队一起越过12号公路,解放了巴拿堡、侬玛叻、玛赛,随后又解放了塔克。搬运工们圆满完成了运送粮食、运送伤员、抢救战利品、清理战场等任务……
义安省直接支援奠边府战役,执行政府命令,进行总动员。其中,搬运工们受到了最高级别的服务。1954年农历新年第一天,3.2万多名搬运工,包括2000名骑自行车的搬运工,以及数千名新兵、青年志愿者和军事技术工人,满怀热情地奔赴前线。他们贯彻“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战略决心。义安后方从未如此迅速地将人力物力投入前线!各行各业、各阶层、各族人民都为奠边府战役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他们有的带着父亲、儿子、女婿、女婿奔赴前线,有的带着家人奔赴前线。许多年仅十五六岁的青少年也自愿参军入伍,成为青年志愿者。许多老人热情地去当搬运工,为抗战服务。尽管前线劳动者要涉水翻山,饱受疟疾折磨,还要经受炮火和枪林弹雨的袭击,非常艰苦危险,但许多人仍然连续去了两三次。留守在家的人们也与外出务工的人们争相增产节俭,支援前线。在很短的时间内,全省农民就将1496吨税后大米入库。(相当于1953年目标的50%,相当于四区第一季分配给义安省的税款的82%)。这是一项巨大的努力,因为在此期间,敌人也试图从后方进攻。 (自1953年初至1954年7月,派遣奥古兵和伪军袭击沿海的宜禄、琼禄两乡;14次向桂州、祥阳、安城、琼禄、宜禄一带空投突击队员397人;2次袭击祥阳、桂州边境地区;向村庄投掷炸弹,炸死854人,炸伤506人)。
可以说,奠定边府大捷、震天动地的辉煌胜利,关键之一就是我军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及时补充了兵力。已故总书记黎笋后来评价道:“没有青义静,就没有奠边府大捷。”
阮文西
(Hung Dung,Vinh)
(文中图片取自《乂安省委史》第1卷、《荣市史》第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