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 Kim Tan 和为胡伯伯表演的荣誉
(Baonghean)——没人会想到艺术家金叹今年已经75岁了。并非因为她看起来年轻,笑容灿烂,而是因为无论她身在何处,歌声萦绕,温暖而充沛的能量便会蔓延开来。对她而言,艺术生涯中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一位特殊的观众——胡伯伯面前表演。
艺术家金丹出生于河南省一个贫苦家庭,20世纪40年代为了谋生而迁居到义丹(现太和)。家中无人从事歌唱事业,小女孩一直跟着母亲在县集市上搬运货物,从未学过唱歌,“因为身材高挑,被选入义丹县第一支宣传队”,听到别人唱的歌,她立刻就能记住歌词。
![]() |
艺术家金谭回忆自己充满活力的青春岁月。摄影:Hai Vuong |
那些日子在艺术家金叹的心中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那个瘦弱的十岁小女孩还在爬过猴桥,去偏僻的地方表演,但站在舞台上,她的歌声却依然清脆异常。十三岁那年,金叹失去了母亲。伤痛尚未痊愈,小金叹就不得不跟随剧团去参加省级的戏剧比赛。这也是金叹第一次“进城”。
那届艺术节上,金丹被评委会授予最佳女演员一等奖。而艺术节结束后,她的人生也迎来了转折点……一次,音乐家清松到义丹工作,问宣传队的小女孩:“金丹喜欢去艺术团吗?”金丹果断地点头,第二天就成了义安人民艺术团的演员。
![]() |
艺术家金丹(Kim Tan)保留着胡伯伯第一次回家乡的照片。摄影:海王(Hai Vuong) |
金叹来到剧团,身上还带着一个藤篮和两套衣服。13岁时,金叹接到了他职业演员生涯中的第一个角色,那就是《井边》中淘气又机智的梅。在那场“首演”中,金叹和剧团有幸为阔别多年、首次回乡的胡伯伯表演。
后来,金叹又两次有机会见到胡伯伯,为他表演,坐在他身边拍照,听他讲话。“那是不是谁都能拥有的幸福和荣幸。这份荣幸,要感谢演艺事业带给我的。”——艺人金叹分享道。
凭借话剧《林河少女》(首届国家戏剧节金奖),艺术家金丹在年少时便已登台亮相,从未接受过任何正规训练。“我们用全部的真诚、纯真、本能和情感来表演。我从未想过,仅仅凭借两场短暂的舞台演出,以及一个叫卖者的角色——这是我演艺生涯中第一个也是罕见的喜剧角色——我竟然赢得了那一年国家戏剧节的银奖。”
![]() |
义安艺术团在主席府演出并与胡伯伯合影的照片,现由艺术家金丹珍藏。图片来源:NVCC |
为胡伯伯表演是金叹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演出前,胡伯伯叮嘱我们要注意服装,要和1930-1931年的服装相似,然后告诉我们要尽力表演,‘给他的客人看’。”演出结束后,胡伯伯登台表演。我们冲到胡伯伯面前,他给了我们糖果。
继此成功之后,金叹又娴熟而充满激情地“变身”了王爷甘(《Tam Cam》)、进寺的氏瑁、县令夫人(《Phong trao 30-31》)、王夫人(《Vuon cam》)等角色……这位艺术家在巡演、工作以及与士兵和民众会面时,每当人们高兴地喊出“嗨,这是毛的妈妈”时,她都会高兴得流下眼泪。
![]() |
艺术家 Kim Tan 与本文作者分享。摄影:Hai Vuong |
在激烈的战争年代,义安艺术团被分成许多小队,奔赴战场。金丹也身处突击部队。1965年,金丹刚刚结婚。怀着第一个孩子,她清脆的歌声依然在林江畔的甘桥、杜良巴拉、阮越春营等地的激烈炮火阵地上歌唱……
后来,艺术家金丹进一步学习了编剧和导演,先后担任义安省民歌剧团副团长和团长。在此期间,她还担任省文化艺术学校戏剧系主任。她的艺术生涯中,曾获得过数十枚金牌,无论是作为演员、导演还是编剧,她一生中扮演的角色和剧目都让她声名鹊起。她一生不可能记住所有剧目的名字,但艺术家金丹最珍视的还是民歌。
因此,艺术家金谭退休后,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创作上。金谭与功勋艺术家宋涛、艺术家文仁、玉兰、明珠……共同创作、导演并演出的戏剧,在偏远、偏僻和水灾地区的人们心中留下了无尽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