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安——从手工艺村到城市观赏植物中心
义安省荣市(现义安省荣富坊)曾经是一片纯粹的农业区,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该省典型的“花卉和观赏植物之都”之一。
从荒地到传统工艺村

宜安省的花卉和观赏植物种植业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起源于金芝村的一些家庭,他们将原本种植效果不佳的水稻改种菊花、大丽花、唐菖蒲等。起初只是试验性质,但植物在土地上茁壮成长,人们也逐渐接受了这项职业,逐渐形成了新的耕作方式,随后发展成为金美村和金福村的一场运动,花卉和观赏植物种植业的精髓也汇聚于此。
2010年,金芝花卉观赏植物工艺村被义安省人民委员会认定为首个观赏植物花卉传统工艺村,开启了新的发展时期。此后,花卉种植业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帮助数百户家庭摆脱了贫困,更实现了可持续的富裕。这极大地激励了花农,促使他们培育出越来越高品质的观赏植物,并专注于技术研发、资金投入,从而提高了收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致力于生产更多高价值、高品质的观赏植物花卉。
目前,宜安省有300多户人家专门从事花卉和观赏植物的生产,种植面积达数十公顷。每年农历新年之际,这个花卉村都会向荣市、河静市、清化市、广平市等地的市场供应数万盆菊花、大丽花、吊兰、盆景以及各种观赏植物。
据估计,观赏花卉的种植收入可达每公顷2亿至3亿越南盾,盆景的种植收入可达每公顷5亿至7亿越南盾。许多花农盖起了高楼大厦,买了汽车,成了“花村百万富翁”。这一行业也为数百名当地工人创造了季节性就业机会,尤其是在春节前的旺季。
花村不仅是一种生计来源,也为当地带来了独特的精神和文化价值。盆景俱乐部和爱花人士协会纷纷成立;每年都会举办精彩纷呈的花卉和盆景艺术比赛,为花卉和盆景爱好者提供学习和交流经验的平台,丰富了乡村生活,同时也激励着热爱这项事业的人们通过这些活动积累更多宝贵的经验。
可持续发展方向
宜安是荣市郊区,拥有46号国道,毗邻1A国道,交通便利,便于贸易和产品运输。该地区地质为沙壤土,排水良好,是种植大叻菊花、大丽花、百合、盆景、垂吊观赏植物等名贵花卉的理想之地。

此外,这里的人们有着勤奋、灵巧和对盆景艺术创作充满热情的传统。许多家庭从事这一行业已有两三代,形成了一批技艺精湛、审美眼光敏锐、市场意识强的工匠,从而创造出许多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
荣市意识到金芝村地区的巨大潜力,在2020-2025年规划初期,便着手将其打造成为郊区花卉观赏植物中心,并批准建设占地约10公顷的花卉观赏植物市场及配套新城区。该项目旨在成为省内地区观赏植物买卖和花卉产品展示的中心,并通过项目逐步提升本地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与北部和中部省份进行贸易往来。
此外,宜安未来也将具备发展工艺村生态旅游的条件。这里风景如画,四季鲜花盛开,有望成为游客观光、拍照、体验花卉种植和养护、体验民宿度假等的理想目的地,类似于河内日新花村、同塔省沙沥花村、大叻花村等著名花村模式。
近年来,宜安乡党委和地方政府制定了发展花卉观赏植物工艺村的政策和方向,重视投资升级配套基础设施,例如交通系统和排水沟渠,为农民提供便捷的运输和快速的排水,保障植物花卉免受洪涝灾害。此外,政府一直注重与市级和主管部门协调,每年定期举办植物品种养护、开发和保护方面的培训课程,帮助人们更新和补充相关知识。

未来,当地还计划在生产和消费领域推广高科技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同时,当地也在积极推进观赏花卉合作社的组建和“宜安观赏花卉植物”集体品牌的打造,力求在省内外市场树立鲜明的品牌形象。
义安省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有望成为义安省乃至整个中北部地区重要的观赏植物中心。然而,要取得成功,政府、民众和企业需要在规划、投资、品牌建设和产品推广等方面密切合作。
最重要的是要传承对这份职业的热爱,以及花农们的巧思和奉献精神——这些“无声的艺术家”每天都在用每一棵树、每一枝花枝美化生活。“种花不仅仅是为了卖,也是为了在城市生活中保留一部分乡村文化。”一位花村的工匠坦言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