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女运动员的决心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Baonghean.vn)目前,义安省田径队拥有众多才华横溢、意志坚定、渴望成功的年轻运动员,其中,刚刚在东南亚青年田径锦标赛上夺得 4 枚金牌的黎氏雪梅是其中的佼佼者。
努力克服困难
黎氏雪梅出生于2006年,是义梅乡(义丹)一个土家族农民家庭中最小的孩子。她的童年非常艰难。她不到一岁时,父亲就因癌症去世。母亲辛勤劳作,抚养着两个弟弟妹妹,雪梅和弟弟不得不早早适应农活和家务,帮助母亲。

在家乡读书期间,黎氏雪梅(Le Thi Tuyet Mai)皮肤黝黑,与同龄人相比身材瘦削。然而,她却拥有出众的体格和敏捷的体魄,在小学和中学的体育考试中经常名列前茅。2020年初,雪梅入选义丹县中学田径队,参加了义安省第19届扶东体育节。
当年富同运动会上,黎氏雪梅首次来荣市参赛,由于过于紧张,在女子400米比赛中只获得第四名。然而,这位来自富贵山区的姑娘,步伐稳健,加速惊人,引起了乂安省体育体能训练与竞赛中心田径部教练阮氏顺的注意。
田径比赛结束后,阮女士与黎氏雪梅见面,向中心提出人选建议。当阮女士回到义丹征求母亲的意见时,母亲建议阮女士:“决定权在你手里,如果你觉得合适,而且能够长期从事运动事业,那就选择它吧。”
经过数周的思考,2020年9月,黎氏雪梅决定前往荣市,成为省体育训练中心的一名青年运动员。“起初,我只是觉得成为一名运动员,由国家供养和训练,能让我母亲少受点苦。但到荣市还不到一周,我就非常想家,只想立刻回到母亲身边。在训练过程中,我的腿受了点伤。当时我感到非常疲惫,压力很大,想要放弃。”

但幸运的是,田径队的教练团队里有像何氏金英女士和阮氏顺女士这样的女教练。她们非常理解像我这样的女运动员的困难,所以一直在我身边给予我很大的鼓励和动力。多亏了她们,我每天都努力提升自己,实现训练中设定的目标,”黎氏雪梅说道。
征服纪录
2021年,由于新冠疫情复杂发展,许多体育赛事被取消或推迟,黎氏雪梅未能参加任何正式比赛。直到2022年7月,这位来自义丹的运动员才得以参加她人生中的第一场比赛——在昆嵩省举行的全国青年田径锦标赛。
这位佤族女运动员在本届赛事中取得了初步成功,她获得了3枚奖牌,包括4x400米混合接力赛中的1枚金牌、女子400米赛中的1枚银牌和女子400米栏赛中的1枚铜牌。
一个多月后,在胡志明市举行的2022年全国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上,黎氏雪梅在女子400米比赛中再夺1枚银牌,在女子400米栏比赛中夺得1枚银牌,在女子4x400米接力比赛中夺得1枚铜牌。这是国家队选拔新秀的重要赛事。
同样在2022年,在广宁省举行的第九届全国体育代表大会上,乂安田径队的黎氏雪梅和队友罗氏水香、裴氏润、卡青竹在女子4x400米接力比赛中获得铜牌。
黎氏雪梅在2023年16-17岁年龄段继续保持着骄人的成绩。首先,在胡志明市统一速度杯——一项汇集越南田径界众多明星的年度赛事——上,雪梅在400米栏比赛中获得1枚金牌,在400米比赛中获得1枚银牌。
在槟椥省举行的2023年全国青年田径锦标赛上,黎氏雪梅在她最擅长的两个项目——400米和400米栏——中夺得金牌。

随后,在8月初于槟椥省举行的2023年全国青年田径锦标赛上,黎氏雪梅继续保持优异状态,在两项比赛中夺得两枚金牌。此外,她还在女子4x400米接力赛中获得一枚银牌。
10月底,黎氏雪梅首次参加全国田径锦标赛——汇集了越南田径运动最优秀运动员的国内最高级别赛事——便获得女子4x200米接力赛1枚银牌、女子4x400米接力赛1枚铜牌、女子4x400米跨栏赛1枚铜牌。

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帮助黎氏雪梅被召入国家青年田径队,为东南亚青年田径锦标赛2023年。在12月7日至9日于曼谷(泰国)举行的本次比赛中,来自义安省体育训练与竞赛中心的女运动员获得了4枚金牌,其中包括400米比赛的一枚个人金牌和3枚接力赛金牌:女子4x1400米、女子4x400米和混合4x400米。

值得一提的是,在女子4x400米接力比赛中,黎氏雪梅与队友吴氏美缘、阮氏金清、武氏茶美以3分48秒09的总成绩夺得金牌,打破了9年前(2014年)由泰国青年田径队创造的3分49秒79的赛会纪录。

培养有潜力、能长期投入田径运动的年轻运动员并非易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而需要一个过程。除了教练员的热情之外,运动员的意志、决心和热情也至关重要。目前,义安青年田径队拥有一批素质高、意志坚定、不断奋进的优秀运动员,其中,黎氏雪梅是其中的佼佼者,她在每一届比赛中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 教练 Ha Thi Kim An - 乂安省体育训练与竞赛中心田径部主任。
这位17岁的跑者向乂安报记者分享道:“近年来,乂安田径队有不少前辈入选国家队,参加了阮廷武田径锦标赛、杜氏娥田径锦标赛、卡氏清直田径锦标赛等大型地区和洲际赛事。未来的路还很长,充满挑战,但前辈们的成功就是我努力奋斗的动力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