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富(义丹):成功源于有效调动人民的力量
(Baonghean)义富乡位于义丹县东北部,原属22/12农场。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义富乡在进行调查研究、摸清现状、对照省、县各项标准和扶持政策后,一方面,每年制定落实各项标准的路线图;另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抓住机遇,争取早日完成目标。
![]() |
义富公社(义丹)富仙村新农村一角。 |
义富乡人民委员会主席张光胜同志分享道:新农村建设实施初期,由于投资资源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群众和干部也存在一些担忧和顾虑。因此,公社提出2018年完成目标。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得益于良好的宣传和群众共识,加上省、县各级支持机制的配合,人民积极性得到了提升,2016年就完成了新农村建设目标。
在宣传动员群众的同时,公社还出台了指导性文件,并组织实施。义富村提出的解决方案之一是,在实施标准时,公社不是同时启动,而是选择一个示范点(在启动新农村交通方面,选择了富和村);然后,各村会来参观、学习,并开会讨论如何组织动员群众,从而推动整个运动。
凭借这一举措,尽管人口不多(义富乡人口3000人/户715户),但自2010年以来的五年间,义富乡已动员民众投入484.47亿越南盾用于新农村建设投资,占总投资的38%。其中,交通灌溉领域投入最大,该乡已动员民众投入近270亿越南盾用于改造,其中民众投入104.3亿越南盾用于硬化27.24公里(总长34.6公里)的水泥路,并升级改造了一系列水坝和灌溉渠。
![]() |
富禄村范文毅先生种植台湾番石榴,实现高收入。 |
除了升级生产和出行所需的基础设施外,公社特别重视的一项标准是教育、卫生和文化领域的投资。事实上,在新农村建设初期,3/3的学校和医疗卫生设施尚未达标;没有一个村子获得“文化村”称号,大多数村子和公社的文化体育设施都已老化。这些是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因此公社决心坚定,并制定了具体的投资路线图。在动员社会力量和民间力量的同时,公社还运用和整合资源进行投资。
五年来,该社已筹集近150亿越南盾用于落实各项标准,其中投入最多的是教育,达78.24亿越南盾。得益于此,截至目前,3/3的学校和医疗站已达到国家标准,6/6的村已达到文化村标准,大多数文化机构也已达到标准。
除了改善基础设施和条件,提高教育、医疗或文化体育的质量外,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义富乡在发展经济模式和减少贫困方面做得很好,并不逊色于其他乡的标准组。
义富乡的农田占生产用地面积的近三分之一,除了参与农业生产链外,义富乡还打造了自己的苗木示范区。五年来,义富乡通过实施项目和计划,筹集了631亿越南盾,用于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就业机会、减少贫困。除了之前分配给村民种植甘蔗、橡胶、橙子和柑橘等作物外,该乡最近还培育了经济效益高的苗木。典型示范区包括富胜村的柑橘树(橙子、柑橘)、富禄村的台湾番石榴以及富仙村的奶牛养殖……
![]() |
农民协会官员与义富乡(义丹)富胜村 5 公顷柑橘示范园的所有者进行讨论。 |
目前,义富乡是与TH牛奶公司合作生产15公顷高产甘蔗品种示范田的先行乡之一,并将很快扩大规模;该乡还成立了高产优质甘蔗种植合作小组,拥有20名成员,平均每公顷每户收入4000万越南盾;数十个番石榴、柑橘和牲畜示范田每年可创收数千万至数亿越南盾。
得益于上述多样化模式,2011年人均收入1300万越南盾,贫困户比例4.8%增加到2016年的2400万越南盾,贫困户比例下降到2.38%。不仅如此,摆脱了失业、土地被收回或农场转作造成的巨大压力,到目前为止,95.77%的工人都有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
义富乡从一个仅有9项标准的乡镇,经过五年多的发展,现已完成19项NTM标准,成为义丹县发挥土地优势、培育新苗木的典范。如今,来到义富乡,昔日农队、农队的居住区已焕然一新,焕发出新的生机,许多水泥路已达标准。从家庭菜园到山坡菜园,随处可见硕果累累的番石榴、橙子、柑橘等果树;从新品种甘蔗到绿油油的牧场,都预示着新的未来和价值。
![]() |
义富幼儿园。 |
义富乡人民委员会主席张光胜同志激动地补充道:“恰逢公社成立20周年之际,公社就宣布并获得了达到新农村标准的认可证书,真是喜上加喜。最令人欣喜的是,公社在改善基础设施、服务生产的同时,还通过修缮和扩建更多道路、电力系统、学校、医疗站、文化馆等,为人民在新家园安居乐业提供了条件……”
我们相信,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共识下,义富乡不仅能保持已取得的成绩,而且还能不断发展,满足新时期的标准和要求。
阮海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