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愿者热情之火燃遍首都

October 5, 2014 22:16

为了在1954年10月10日前完成对首都的夺取,救国青年联盟(现胡志明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成立了夺取首都青年志愿队,队员300余人,均是清化及其他省份抗日高中的高中毕业生。

Nhân dân mừng đón bộ đội về tiếp quản Thủ đô. Nguồn: HNM
民众欢迎军队占领首都。图片来源:HNM

相关新闻

选拔的队员均为团干部,擅长社会工作,有的还懂法语,与法国官员和工作人员接触时可以进行交流。

这支队伍300余名队员分成30个小队,分3批(1954年10月6日、8日、9日)抵达首都河内。主要任务是:支援军队接收移交设施;向人民宣传、解释我党和国家的接收政策,揭露敌人的反宣传;动员青年和人民积极参加欢迎军队和军事管理委员会接收首都的激动人心的活动。

黎氏翠女士(生于1936年)出生于河内。当时,她正与家人撤离到富寿省雄王抗战高中,刚刚完成高中学业。她热情而积极地加入了青年志愿队,准备接管首都。她自幼学习并精通法语,是1954年10月6日第一批返回首都的志愿队成员之一。

撤离近8年后返回河内的第一天,Tuy叔叔和队员们聚集在Don Thuy医院(现108军医院)。从这里开始,占领首都的青年志愿者们分散到各地,执行各自的任务。

随部队参与接管敌方行政和军事设施,总体上没有遇到任何阻碍。但由于敌方正处于“戒严”时期,只有少数队员被分配到“接管官兵”的任务,其余队员只能偷偷潜入巷道和居民区。

崔大叔回忆说,那天,队员们挨家挨户敲门,礼貌地请假,介绍自己是来宣讲我党和政府接管政策的青年志愿者,并邀请大家兴高采烈地参加迎接我军接管首都的准备工作。

杜伊大叔说:“人们看到我们年轻、帅气、漂亮、可爱、彬彬有礼,第一反应是惊讶,于是立刻就产生了同情。当他们得知我们只是抗区普通的年轻人,也读过本科以上,懂法语、英语……时,有些人甚至想方设法让孩子带数学题来让我们解答,好让他们真正相信我们。”

从最初的信仰开始,人们也“倾诉衷肠”,讨论了许多更重要的问题,例如:财产所有权、宗教自由、经商自由……女性对婚姻自由、教育自由、就业自由非常感兴趣。许多女性仍然相信敌人的反宣传,质问共产党“斗羊”、穿奥黛和鞋子是否被禁止?……

听完讲解并亲眼看到青年志愿者并不像敌人宣传的那样,广大人民和青年十分兴奋,充满信心,积极响应竞选方针,为迎接胡伯伯部队解放首都的那一天做好准备。

为了迎接攻占首都的那一天,队员们必须亲自带头开展文艺活动,教年轻人唱歌跳舞,从法军撤到龙边桥的那一刻起,就营造出欢腾热闹的氛围。事实上,队员们要做的工作远超计划。

实施项目的人力资源依赖于每个社区的年轻劳动力。文化艺术部分则依赖于学生团队和乐队介绍人员。孩子们兴奋不已,热情高涨,踊跃参与,载歌载舞,身着军装,列队行进,学习革命歌曲,为庆祝首都解放的日子营造了充满活力的氛围。

只是,由于这些准备工作都是在敌人还在戒严的日子里进行的,所以我们不得不寻找寺庙、小巷、隐蔽的街道等秘密地点进行行动。不过,后来见敌人忙于撤退,无暇顾及其他,工作就进行得比较公开了。

最难忘的是1954年10月10日的前一天晚上,之前很多天大家就聚集起来,准备好所有的材料,缝制了很多的旗帜和标语,所以1954年10月9日晚上,气氛就像是一场起义。

“我们一夜未眠,高兴得像在梦里一样,看到老百姓和年轻人纷纷用各种颜色的布和丝绸装饰迎宾门,迎接归来的战士。杭道街上挂满了五彩缤纷的布匹和丝绸。杭农街上挂满了各种颜色的帽子、彩旗、扇子,漆成绿色、红色……杭铁街上用锡板弯成了闪闪发光的龙凤图案。杭盖街上挂满了龙凤、鱼虾等形状的灯笼……人们甚至偷偷跑到城郊带回一捆捆椰子叶、钩叶……把迎宾门装点得更加漂亮,把街道装点得更加绚丽多彩,就像当年迎接战士归来的日子一样。”——Tuy叔叔动情地回忆道。

青年志愿收复首都时期那股蓬勃的热情,从那时到年近八十的女青年志愿者黎氏雪心中始终充满着。1955年,青年志愿收复首都队因完成任务而解散。

崔先生19岁时就被派往《先驱报》担任记者。1982年,他被任命为中央青年联合会青年研究所副所长。1989年至1995年,崔先生担任《首都妇女报》主编,后退休。

退休后,Tuy先生依然工作、学习、奉献。根据中央青年联盟的项目,Tuy先生出国留学,之后回国在“快乐青年咨询中心”担任咨询师。在新闻工作期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使他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可以与年轻人分享和交流,帮助和鼓励许多人的生活。之后,他将这些分享和倾诉的故事转化为人生经验和待人处事之道,发表在越南电视台“家园建设者”专栏以及《富民秋报》、《暑假报》、《嘉定报》等报刊上的故事和文章。

黎氏雪女士透露:“回想起在青年志愿队接受首都训练的日子,我始终感到自豪,并感谢党和共青团为我这样的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创造了训练条件,让他们懂得如何怀揣理想生活,为祖国做出贡献。

直到现在,那天接管首都的青年志愿者们那种满腔热情、开拓进取的精神依然充斥着我的心中,随时准备贡献力量,孜孜不倦,延续下去,把热情的火焰传递给今天首都的年轻一代。

据新闻报道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青年志愿者热情之火燃遍首都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