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甘蔗河山

January 20, 2014 08:34

(Baonghean)——傍晚时分,我们抵达了下山(Quy Hop)。这里被称为归合县的“甘蔗之都”,是一片正在崛起的土地。

去下山前,我给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黎文清先生打了电话,电话那头,黎文清先生反复叮嘱我们,如果骑摩托车,要走胡志明路到0号里程碑,从叻镇(新祺)沿柏油路经新龙、义环、新富到新春乡,从那里到下山只有4、5公里,最方便。但现在国家正在修建从归合镇到乡的30公里公路,又下着这样的雨,所以我们没法去。遵照黎文清先生的吩咐,我们在岁末的一天,在严寒中返回了下山。

环绕着下山的甘蔗田,是一片片苍翠的甘蔗田,空气清新。此时正是甘蔗收获的季节,山坡上的人们忙着收割、捆扎,把甘蔗收集到田地尽头,装上汽车,运往甘蔗厂。与黎文清乡人民委员会主席热情握手后,我们初次踏上这片土地,就感受到了热情友好的氛围。黎文清先生是第一个在下山土地上种植甘蔗的人。凭借这一成就,他得以在2013年5月的全省代表大会上汇报关于继续推进“学习和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的3号指示的执行情况。如今,在下山的每一个角落,人们提起他的甘蔗故事,都会充满敬佩和爱戴。

从黎文清先生诚恳坦诚的言辞中,我们得知下山乡正在转型成为归合县内陆地区最优秀的乡之一。20世纪90年代之前,下山乡人民生活十分贫困,农业用地常年只种植旱稻,产量低,稻米不足以养活4000多人,其中大多数是土族人。因此,贫困困扰了下山乡人民几代人。黎文清先生作为年轻有活力的地方干部,在履行领导、指导和管理任务过程中,始终是模范带头人,敢想、敢做、敢于在集体面前承担责任,积极践行勤俭节约,反对腐败、浪费……因此,在地方经济发展战略中,作为地方干部,他确定了两个重点领域:种植甘蔗和饲养山羊。 1998年,泰莱贵合糖厂投入运营,他率先动员群众逐步将种植旱稻的土地转为种植甘蔗。为了确保甘蔗的经济效益,他与公社党委和人民委员会商定,由公社各派一名干部到村里先种植甘蔗。

自2000年以来,下山乡人民致力于扩大甘蔗种植面积,并加大投资力度,以提高产量。截至目前,下山乡的甘蔗种植面积已达1100公顷,占全乡农业用地面积的70%。据了解,目前整个归合县共有约7000公顷甘蔗种植,为泰特莱尔归合糖厂提供原料,因此仅下山乡一地就占了全县甘蔗种植面积的七分之一以上。下山乡的甘蔗平均单产也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为每公顷65吨,而全县平均单产超过每公顷50吨。

Anh Lê Văn Thanh - Chủ tịch UBND xã Hạ Sơn hướng dẫn bà con cách thu hoạch mía.
下山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黎文清先生指导群众收割甘蔗。

在下山,每公顷产量超过100吨的蔗区并不罕见。首先,当地懂得如何评估各种土地,以合理安排甘蔗品种。例如,丘陵地带主要种植MI甘蔗,而高湿度地区则集中种植ROC 10和QD 93甘蔗品种。同南村的张文上先生家就是靠甘蔗致富的家庭之一。上先生和他的妻子坦率地说:如果他们继续像以前一样种植水稻、玉米和木薯,他们家就无法建造坚固的房子居住,也没有钱供孩子读书。他们夫妇于1994年搬了出去,只带着一个木篮、几个陶罐和一间在山腰上搭建的小屋以及10绍土地。看到许多荒地长满了树木,只能​​靠种木薯充饥,夫妇俩便辛勤劳作,每天开垦出一点土地。土地不辜负人民,当下山的土地开始长甘蔗时,夫妇俩已经有5公顷土地可以种植甘蔗了。每年,夫妇俩都投入合理的肥料,并按时照料作物,因此甘蔗年产量达到每公顷70多吨。此外,夫妇俩还开垦了3亩地,种植了两季水稻,产出的粮食足够一家人全年食用。

黎文清先生是泰莱贵合糖厂邀请的第一位到清化省蓝山无病甘蔗种植区考察的公社领导。这让他有机会学习蓝山甘蔗的种植经验,并推广到当地。考察结束后,他大胆地从蓝山带回了干净的甘蔗种子,供应给公社成员,使得这里的甘蔗始终无病高产。能够做到这一点,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尤其是像黎文清先生这样的公社骨干们的心愿。

为了使下山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近年来,许多交通发展项目落户于此。不久的将来,从归合镇、叻镇(新岐),或从桂风县的周通往下山,都将有沥青路轻松便捷地通行。这样,从下山出发,无论走48号国道还是胡志明路,前往荣市、河内或胡志明市……都将不再像以前那么困难。这将为创造“推动力”奠定基础,激发这片广阔林区的农业经济潜力。因此,一些家庭有意规划1公顷或以上的商业柑橘种植用地。

下山,凡是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甘蔗山散发出的春意,甘蔗改变了人们辛勤劳作的生活。每逢春天,下山人总是感恩甘蔗,感恩黎文青公社干部,是他为这里的土族人民带来了幸福。

春黄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甜甘蔗河山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