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义安省渔民转向数字化,在 eCDT 软件上更新每次捕鱼和乘船出行

春黄 DNUM_AIZAHZCACF 16:33

越南海产品行业正努力摆脱欧盟委员会的“黄牌”警告。数字技术在海产品开发和追溯中的应用已成为关键解决方案。在义安省,渔民们正积极利用eCDT软件(一种电子海产品追溯系统)推动渔业数字化转型。

海门新形象

7月7日,在琼吕县拉琼渔港,海鲜卸货区熙熙攘攘。船员们忙着将长途航行后的鱼运上岸,而NA 92888 TS船的船主苏辉兴先生则用智能手机认真地进行着追溯操作。他正在通过eCDT软件申报进出口、捕捞量以及船舶进港航线。

渔民们使用 eCDT 软件应用程序进行作业。片段:Xuan Hoang

“一开始我很困惑,不知道怎么上这个应用程序,也不知道要申报哪些物品。不过在港口官员指导了几次之后,我现在就习惯了。电子申报很省时间。”洪先生说。

不仅是洪先生,义安省越来越多的渔民也正在逐渐接触和掌握eCDT软件。他们已经从手写记录出海日志、渔获量和港口作业流程的习惯,逐渐转向使用智能手机进行数字化操作,尽管大多数人对这项技术还不太熟悉。

nd 3
人们在拉克昆渔港卸下海鲜。图片来源:Xuan Hoang

尽管初步成果显著,但在义安省实施电子渔获量追踪系统 (eCDT) 仍面临诸多困难。首先是人为因素——大多数渔民不熟悉数字技术,设备使用技能有限。此外,许多人使用的智能手机配置老旧,无法安装应用程序,或者经常因潮湿的工作环境和海水腐蚀而损坏。

此外,船舶在近海作业时,网络信号较弱甚至缺失,导致数据更新中断。同时,eCDT软件对数据申报要求较高,若未能按时申报,将影响航次结束后输出的确认。

nd 1
eCDT软件——电子海鲜追溯系统。图片来源:Xuan Hoang

“我才用了几年智能手机,用应用程序还不熟练。我已经在海上待了好几天了,没有网络信号,所以没法更新。只能等回渔港再说了。”拉克昆渔港的一位老渔民说道。

迈向现代渔业

实施电子渔获量记录系统(eCDT)的关键目标之一是推动欧盟委员会多年前对越南海产品发出的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捕捞“黄牌”。欧盟委员会要求向欧洲出口海产品的国家提供明确的来源证明,并确认其不存在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捕捞活动。

bna_nd5.jpg
拉克昆渔港官员指导渔民在海鲜电子追溯系统(eCDT)上申报海鲜产量。图片:春黄

在义安省,eCDT软件的应用构建了透明的数据链,用于确认产量并向采购企业签发原产地证书。由此,流程缩短,减轻了管理机构和民众的压力。这是帮助义安省水产品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条件。

义安渔港管理委员会主任潘进章表示,为确保可追溯性工作同步有效实施,该委员会已举办多期培训班,为渔民、船东和企业提供直接指导,讲解如何使用eCDT软件。培训内容包括渔船进出港申报、产量更新、捕捞日志编制、产量确认申请文件创建以及水产品原产地认证等。

nd 2
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一艘渔船的海上航行。图片:Xuan Hoang

“自2024年初以来,我们已向该地区的渔船发放了800多个软件账户。在指定渔港,大多数渔民都已使用电子申报表。这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彰显了该省推进渔业数字化转型的决心。”张先生肯定道。

借助eCDT软件,渔民可以主动、透明、快速地申报行程和渔获量。渔业部、边防司令部、渔港和避风港管理局等管理部门可以实时更新数据,轻松监控渔船,并发现捕鱼活动中的异常迹象。

“以前我们每次申请生产确认,都要花半天时间手写,然后等工作人员审核。现在,只需在软件上简单几步,数据就能出来。企业认证也方便快捷。”张先生补充道。

nd 4
义安省渔船数量众多,因此年捕捞量很高。图片:春黄

义安省的实施表明,eCDT软件不仅是消除IUU捕捞“黄牌”的临时解决方案,更是实现渔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当所有捕捞活动——从出发、捕捞、登陆到消费——都实现数字化并系统化存储时,它将创建一个透明的价值链,提升越南海产品的声誉和价值。

义安省是渔业船队规模庞大的省份,拥有3400多艘渔船,其中1500多艘船长超过12米。因此,捕捞结束后返回港口卸货的渔船数量相当可观。

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渔民和管理机构齐心协力,我们一定能够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渔业。

潘进忠先生 - 义安渔港管理委员会主任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义安省渔民转向数字化,在 eCDT 软件上更新每次捕鱼和乘船出行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