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上游

May 27, 2013 18:40

这是我们第一次溯江而上,记者团的心情激动不已。“芒果米,江鱼”这句话我们早已耳熟能详,而丹莱村落掩映在葱郁山林间的原始景象,更让我们忘却了江面上袭来的酷暑……

(Baonghean)-这是我们第一次溯江而上,记者团的心情激动不已。“芒果米,江鱼”这句话我们早已耳熟能详,而丹莱村落掩映在葱郁山林间的原始景象,更让我们忘却了江面上袭来的酷暑……

昆强的泰国人把江河称为南康,所以当地的京族人有时也把它称为溪康。几十年前的林业专家至今仍记得,在那个年代,要到达江河的源头,必须穿过森林两天,乘木筏顺江而下也要花同样多的时间,才能把木材和林产品(主要是竹子和藤条)运回集市卖给掮客。乘木筏顺江而下,真是一场人与汹涌波涛的较量(用脆弱原始的藤条)。但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那时的江河还波涛汹涌。现在,由于原始森林枯竭,河水减少,水流变得平缓。直到现在,人们才开始关注这条河可能带来的旅游潜力。

夏季,远近的人们纷纷来此纳凉,享受青山绿水,尤其是在十年前帕莱灌溉大坝建成之后。大坝在山脚下形成了一个深湖,距离孔强镇中心不到20公里。每周末,游客们都会从附近的Xieng村租借摩托艇,在湖面上来回穿梭。Xieng村村长Ngan Van Mai先生说,虽然现在正是旅游旺季,但每天都有几十艘船出租,供游客在江河上泛舟。正因如此,夏季船主们的收入颇丰。随着游客的到来,村民们织锦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初夏清晨,酷暑难耐,昆强林区遭受了40摄氏度的高温。河码头静得像史前时期。将近10点,才有一艘船逆江而上。此前,东孟山边防卫队裴春孟说:“目前上游的丹莱族人刚进入收获季节,很少赶集,所以很难找到船。”幸运的是,今天早上有一艘船为溪邦村的杂货商贩们运送货物。船主潘文胜来自河码头附近的香村,身材矮小,皮肤黝黑,但目光坚定,喜欢在镜头对着他的时候微笑。他说,他开这艘船已经两年多了,每隔一天就去一次。进村时,他为村民运送汽油、大米、盐和杂货,出村时,他则载着人。船上的乘客一般都是去公社中心购物或走亲戚的村民,有时也是淡季时兴奋地跳上船“出去”的一群年轻村民。

几分钟后,船夫把乘客们安置好,发动了引擎。仅仅半分钟后,船头就转向上游。转眼间,我们便沉浸在一片清新的绿意之中,山林、天空、水景交织。夏日的酷暑顿时消散……这是河面最宽阔的地方,足足有百余米。瞭望塔在树木和山腰对面的玉米地后时隐时现。船夫欣喜地踩下油门,让船继续前行。河岸渐渐远去,消失不见。

得知我们是记者后,蒙山乡北山村村民阮文雄先生开口说道:“一会儿就辛苦了。” 果然,顺利划了半个多小时后,河道变窄了,有些地方只需几步就能到对岸。在狭窄的地方,河水被挤压,变得更加凶猛。

潘文胜先生说:“在涨水季节,只有最厉害的司机才敢在如此狭窄的水域穿越瀑布。通常情况下,过瀑布时,乘客会被建议上岸,步行穿过危险区域后再返回船上。但夏天水流较缓,我们只能坐着不动,以免影响船舵。”过瀑布时,船头的副驾驶会尽力撑起篙,帮助船前进。有些地方河水只到膝盖,副驾驶必须跳进水里,努力拉动船身。就这样,船夫们与江河水搏斗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沿江丹莱族两个村庄之一的古发村。

村里有通往家家户户的水泥路。生活用水则通过遍布村子各处的水箱引流。村子尽头,一片片金黄的稻田静待丰收。200年前逃到“沙漠”地区的人们如今有了水泥路,不用每天到河边“哭”水了。即便如此,人们的生活依然饱受苦难。古发村和溪邦村的居住区位于普马特国家公园的核心地带。多年来,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已被禁止,人们只能依靠一小片低产稻田维持生计。对于江河上游的丹莱村来说,丰收的季节成了他们最富足的时节。然而,收获的粮食却不值钱,而由于人口出生率的快速增长,每户的人口却在不断增加。稻田里的粮食通常只够维持几个月的生计。这个时候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森林。雨季的时候,我们会采摘竹笋。除了竹笋季,我们只能去森林里砍竹子和藤条,卖给商贩买米。



扛着稻米回村

古发边境站站长罗文恩冈上尉出生并成长于边境的孟山乡,因此他非常了解古发丹莱族人的生活。他说:“交通不便是导致村民贫困的因素。他们在货物交换和与外界社区沟通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因此,改变习惯和陈旧观念非常困难。在这里,人们仍然晚下班,早出晚归,男人们经常整天聚在一起喝酒。虽然童婚现象有所减少,但仍然存在。”

古发村的拉文友先生说:“这里的年轻人十四五岁就结婚生子,但是他们不懂计划生育,很多夫妇生几十个孩子是很正常的事,童婚现象不可能杜绝。”



Co Phat 村的孩子们。

白天,村子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赤裸上身的男孩女孩在村子的小巷里奔跑。傍晚,大人们从山林里回来,这时水箱里挤满了来打水洗澡的人。不一会儿,夜幕笼罩了山林,村子又安静下来。村里的丹莱族人通常早睡晚起。上弦月已经升到山顶了。晚饭后,我们记者团早早睡下,准备第二天的行程。边防人员警告我们,明天没有船沿江而上。我们不得不步行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门山乡最远的村庄——溪邦村。

等着睡意袭来的时候,我回想着过去一天的旅程。江河充满诗意,但对于上游的村庄来说,它并非一条完美的交通要道。不久的将来,这条美丽的河流上将有一条公路和国家电网,它们是由边防军人亲手修建的。这是村庄文明之光的希望。


你是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江河上游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