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aisilk 丝绸卖家揭露“令人震惊”的真相
河南省芽舍丝绸村的村民表示,正如黄凯先生之前所说,该村的生产能力不足以供应海丝 50% 的原材料。
Khaisilk 丝绸厂老板黄开先生承认自己销售的是“中国制造”的围巾,并表示其产品 50% 是从越南国内手工艺村进口的,主要集中在河南省的芽舍。然而,芽舍居民表示,当地的丝绸生产能力无法满足如此大批量的需求。
![]() |
Khaisilk 出售“中国制造”围巾,引发舆论轰动 |
芽舍村位于红河右岸,靠近堤坝脚下,以其六七百年的丝绸制作历史而闻名。芽舍丝绸以其大部分手工编织而闻名。至今,这个工艺村的丝绸供应全国多个省市,并出口到许多其他国家。
芽舍手工艺村的一位代表说,丝绸生产和贸易是当地150户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村里有些家庭专门制作围巾和织造生丝。有些家庭甚至购买机器,以承包的方式在家织造。
近年来,得益于机械化生产,丝绸产量大幅增长。但据该工艺村村长介绍,与许多其他丝绸工艺村相比,这个数字“微不足道”。
![]() |
芽舍丝绸村(河南省)。 |
芽舍的丝巾价格高低取决于其粗细、长短、丝的比例以及图案的精致程度。村里一条高品质的丝巾售价约为15万至20万越南盾。如果销往国内市场,价格可达30万至50万越南盾;出口的话,折合越南币约为100万至120万越南盾。
丝绸供应不足,无法满足 Khaisilk 50% 的供应
自从Khaisilk品牌事件发生后,这几天芽舍手工艺村的人们不断收到熟人的询问,询问“50%的Khaisilk围巾都是从手工艺村进口的,主要是芽舍”。
芽舍丝绸生产贸易协会主席阮进光表示,黄开先生只是工艺村众多顾客之一。
![]() |
芽舍丝绸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其大部分都是手工制作的。 |
据芽舍丝绸生产贸易协会主席介绍,黄凯先生通过另一位中间人 Trong 先生在村里购买丝绸。
这个中间商负责从村里其他农户收购丝绸,然后卖给海丝克。光先生说,以芽舍目前的产量,满足海丝克近50%的丝绸需求非常困难。
据张先生介绍,目前,该手工艺村有150户家庭参与生产。全村每月生产2万米丝绸。其中80%用于出口,销往越南其他省市,例如胡志明市、会安……其余则销往河内的批发市场和丝绸商店。
在芽舍村从事丝绸生产和销售已有25年经验的田先生说,该村的丝绸不仅数量达不到卖给海丝厂的水平,而且形态也难以保证。
据田先生介绍,制作海丝围巾的丝绸图案和花纹比较精致,主要采用先进的印花技术。而芽舍目前的手工生产方式,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自 2012 年以来,Khaisilk 就不再从 Nha Xa 进口大量丝绸。
自 1992 年以来一直为 Khaisilk 从 Nha Xa 进口丝绸的中间商 Trong 先生表示,从 2010-2012 年到现在,Khaisilk 购买的 Nha Xa 丝绸数量不如前期。
如果说1993-1994年Trong先生几乎无法为该品牌收集到足够的货物进口,那么在过去的5-7年间,Khaisilk的进口货物数量则呈减少趋势。
不过,他也强调,黄凯先生在芽舍购买丝绸时,总是选择高品质的100%真丝。早些年,黄凯先生曾前往芽舍考察手工艺村的丝绸生产条件。但近年来,黄凯丝绸公司的员工与郑先生合作,他本人也从当地将货物运往河内。
![]() |
目前,芽舍手工艺村约有150户家庭从事该行业。 |
对于近期Khaisilk品牌事件,Trong先生表示:“如果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消费者感到不满是可以理解的,但在我看来,Hoang Khai先生仍然是一位优秀的商人。”
芽舍丝绸生产贸易协会主席阮进光表示,他和其他工人都对海丝老板的经营行为感到不公平。“我们生产的是正品,但人工和利润都不如那些卖假货的人高,而消费者却不得不花大价钱买到不合格的产品。”他说道。
该协会主席补充道:“我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芽舍丝绸和越南丝绸能够有更清晰的声音,消费者能够区分什么是越南丝绸,什么不是越南丝绸。”
![]() |
据《先驱报》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