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男子能流利演奏近10种乐器

DNUM_AIZADZCABH 14:51

(Baonghean.vn)——梁文班出生于高原村庄,自幼便对音乐的热爱根植于他的血液之中。他成为一名专业艺术家的梦想未能实现,但梁文班依然没有放弃乐器。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山林艺术家”。

梁文班先生演奏传统乐器的片段:

宁静的夜晚,Xa Luong 乡(Tuong Duong)Khe Ngau 村的人们常常聆听从 Luong Van Pan 先生(生于 1966 年)家里传来的流畅、悠扬的旋律。

透过每一首歌的旋律,人们读懂了主人的心情,有春天到来时的兴奋,有丰收后的喜悦,也有梦想未能实现的遗憾。

不到十岁的泰国少数民族男孩梁文潘,已经熟练地演奏着各种民族乐器,例如琵琶、西索罗、琴贝、笛子、小提琴、旦拉、锣等等。这份热爱传承自祖父和父亲,加上他与生俱来的天赋,让他很快便声名远扬。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渴望聆听他演奏的琵琶和琴声。

Bộ sưu tập nhạc cụ dân tộc của anh Lương Văn Pắn. Ảnh: Công Kiên.
梁文班先生的乐器收藏。摄影:Cong Kien。

随着年龄的增长,梁文班的笛子和管乐演奏得愈发流畅动人,尤其那些女孩们,夜里听到他的笛声,更是心动不已,仿佛笛声在她们沉睡的梦中回荡。大家都鼓励他考上音乐学校,好有机会展现才华,拥有光明的未来,为家人和南莫河沿岸的村庄带来骄傲。

但可惜的是,潘家当时非常贫困,兄弟姐妹八个,每日的粮食都不够,他从哪里弄钱去参加考试,然后还要进城读书几年?而且当时的溪牛村非常偏僻,距离现在的荣市有200多公里,潘家的笛声根本无法跨越千山万水到达专业的艺术团体。

梦想未能实现,梁文班不得不留在村里,依恋着群山、森林、田野、溪流,以及那条温柔的南莫河,它总是像一首故乡的摇篮曲般潺潺流淌。但他对民间音乐的热爱从未消退,反而与日俱增。无论他去森林砍柴,去田间锄草,还是下溪捕鱼,他的“堪”和“皮”都始终追随他的脚步。

Anh Lương Văn Pắn chơi Xi - xờ - lò, loại nhạc cụ cổ truyền của dân tộc Thái.
梁文班先生演奏泰国传统乐器“西索罗”(xi xo lo)。摄影:丁俊。

梁文潘不仅精通泰国传统乐器,还花时间学习和演奏克木族的皮顿琴、苗族的肯拉琴以及低地民族的笛子。此外,他还精通吉他和曼陀林等源自欧洲的乐器。尽管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或训练,但他的音乐却征服了无数人的心,为听众带来了艺术灵感。

这只能用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始终流淌在血管里的对音乐的热爱来解释。梁氏芳女士(生于1968年)——潘先生的妻子坦言,她曾经迷恋他,因为他那悠扬的排箫、那动听的叶箫声,以及他那如溪谷之水般清澈的歌声。几个月后,她答应做他的妻子,至今已20年。

Anh Lương Văn Pắn chế tác pí tơm - nhạc cụ của dân tộc Khơ mú.
梁文班先生正在制作克木族的乐器——皮通(Pi Tom)。摄影:丁俊(Dinh Tuan)。

近年来,梁文班先生积极参与群众艺术活动,担任乡镇艺术团的核心人物。他取得了一些成绩,包括在森村艺术节上荣获A奖,以及在万庙-库阿饶艺术节艺术比赛中荣获传统乐器独奏一等奖。这成为这位溪牛村人延续年轻时热爱艺术的动力源泉。

潘先生不仅能流利熟练地演奏,最近还学习并成功制作了多种乐器,例如泰国的皮仁(Pi Nhuon)、西索罗(Xi Xo Lo)和科穆族的皮通(Pi Tom)。目前,他正在研究和学习如何制作凯尼(Khene)——一种被认为是泰国“灵魂旋律”的乐器。梁文潘先生分享道:“不久的将来,等我有空的时候,我会开办一个免费课程,教授如何演奏凯尼和其他类型的皮琴。来自远近村庄的人们都愿意来找我学习。我只希望凯尼和皮琴的声音能够永远留在高地的村庄里。”

孔建-丁俊

相关新闻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高地男子能流利演奏近10种乐器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