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吕省沿海地区民众:面临淡水短缺
(Baonghean) - 长期以来,琼鎏县安和乡和琼顺乡的盐农们面临着严重的日常淡水短缺。他们不得不用拖拉机以“瓶装”价格购买淡水,以节省用水。
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回到了琼吕县的“盐仓”——安和乡。村道上,来来往往的农用卡车熙熙攘攘,出售着淡水。安和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黎文贵先生说:“安和乡有2400多户人家(10045人),长期以来严重缺乏日常饮用水。”
山海的船只购买淡水出海。
2005年,DaNiDa项目出资30多亿越南盾,投资修建了一条连接琼琉水厂和公社的管道,但由于主管道太远(超过7公里长),通往村里的次要公路长达34多公里,加上水厂的容量有限,水压不够,自来水无法到达,特别是对于远离公社中心的新安、新盛等制盐村来说……因此,这里100%的盐农不得不用拖拉机买水来维持日常用水。
一位居民抱怨道:“我家投资了自来水项目,但因为没水就闲置了。一年到头都得买水,他们开着拖拉机到村里来卖,每立方米6万越南盾,每次买3立方米的水,最省的时候也只能用10天。明知比琼琉水厂贵10倍,也只好买了,不买还用什么?”很多家庭为了省钱,洗澡前用咸井水,再舀点清水“漂”一下。就连洗衣服也是一样,先用盐水洗,再用清水漂洗,所以盐区人的衣服,即使刚买回来,在盐水里洗了几天,也还是褪色了。一般来说,淡水稀缺,安化人节衣缩食,就像量米做饭一样。我们去了南田盐村九年级学生潘文盛(Phan Van Thinh)光着膀子在水泥地上洗澡。他天真地说:“我们用从池塘里打上来的水洗澡,只有我弟弟可以用淡水洗澡。”
北利村村长黄氏秋忧心忡忡:“我们村一百多户人家,百分之百以盐业为生,大部分人的生活用水都短缺。没有淡水,盐工的日子过得真难熬。整天在盐田里劳作,衣服和身上都是咸的,回家后还要赶紧洗澡,浑身痒得要命。村里一直有一口大井,但井里的水都是死水,根本用不上。很多家庭生活依然困难,没有条件建蓄雨水池。盐工收入本来就微薄,还要花高价买淡水,这让我们盐工的日子更加难熬。”
在山海乡,大大小小的渔船超过200艘,其中包括180多艘远洋渔船,渔民们为每次出海准备淡水而发愁。山海乡的黄雄先生正在准备出海物资,他补充道:“每次出海需要30多桶淡水供渔民做饭和洗澡,花费超过60万越南盾。在这里,渔船出海前必须购买淡水,这笔费用不小。” 山海乡还有3个制冰厂,日产冰量为60吨,这些制冰厂也非常“渴”淡水,因为这些制冰厂必须持续运转,为海产品开采和加工活动提供冰块。
琼霭水厂厂长黄文章先生表示:琼霭水厂于199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日产量为3000立方米/天/夜。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厂性能下降(日产量仅为2500立方米/天/夜),为包括纸甲镇、琼鸿、琼巴、琼玉、山海、安化、琼兴、琼厚、琼顺等多个乡镇提供生活用水。许多乡镇的管道受损严重,水压低,水量不足,供水十分困难。
目前,琼琉水厂主要根据服务合作社的供水需求向各乡镇供水。水厂的供水时间表按计划制定,但目前看来只能供应到乡镇中心。许多村庄虽然仍有管道,但由于水压低而无法通水。为了满足上述地区的生活用水需求,需要投资将水厂的供水量提升至每天1万立方米。
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