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文学研究事业、革命文化事业的先驱。
(Baonghean)-邓泰梅教授于1902年12月25日出生于乂安省青章县青春乡良田村,他的家庭传承着汉语和爱国传统。他的祖父考中进士,曾任教师、县令,后辞官回乡参加反法运动,并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他的父亲也学习过汉语,考中了坡榜,曾任乂安省教育督察,并创办了“朝阳商行”,致力于推动国家现代化,后被法国殖民者判处叛国罪,终身监禁,并被流放到昆岛。
邓泰迈教授
邓泰迈童年时饱尝“国破家亡”的苦涩,他的家人被殖民封建主义者视为“敌子”。祖父怜悯孙子聪慧无双,便开办了家学,并邀请何丕通先生(后来成为邓泰迈教授的岳父)为他传授儒家基本思想。邓泰迈整天泡在祖父的“三泰山书屋”里,除了研读儒家经典、诗歌和古代故事外,还接触到了当时进步的书籍和报刊。正因如此,他很早就形成了改革开放、带领国家走向文明社会的意识。
1917年,祖父送邓泰梅去荣市读二年级现代教育。当时他的两位老师是黎种教授和林光寿教授。两位老师的敬业精神和渊博的学识深深地影响了邓泰梅。在荣市小学的七年里,邓泰梅结识了陈富、吴德典、陈梦白等同志,并与范绍、黎春芳、阮诗萨、孙光披等成为朋友……这些师生情谊对他的人生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24年,邓泰梅考入河内师范学院。师从哲学、历史、中文、越南文学等名师……邓泰梅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储备、精湛的教学方法,还接触到了先进的研究方法。当时,国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对河内师范学院的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潘佩珠的赦免运动、潘珠贞的追悼会、世界民主运动的回响、阮爱国的爱国活动……这一切都激发了邓泰梅的求知欲望,他渴望找到一种新的、比新会革命更好的理论。此外,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潮,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革命……这些思潮也补充了他自幼积累的东方知识。这是完成学业、积累知识、成熟地进入知识分子生活的时期,具有深厚的教养,有志于为民族解放斗争作出贡献。
26岁时,邓泰梅老师在顺化国立学校以热情、奉献、渊博的知识和对新越革命活动的热情而闻名。当时,他家乡的义静苏维埃运动正处于血腥镇压之中。法国殖民者残酷镇压革命运动,许多革命根据地被摧毁,包括新越党。邓泰梅被捕入狱近一年。刑满释放后,殖民政府剥夺了他在公立学校任教的权利。他前往河内,在嘉隆私立学校任教,随后与黄明宪先生、潘成先生和武元甲先生共同创办了升龙私立学校。在这里,他专门教授各级法国文学和学校的学士学位课程。他与潘成、武元甲、阮文思、阮文玄、裴祺、黄春寒、黎氏……等同僚创立了国语推广协会。1938年至1945年,邓泰梅作为财务主管、讲师和教师,积极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帮助数以万计的同胞摆脱文盲。
1945年八月革命取得了胜利。胡志明主席在第一届国会第一次会议上推荐他,称他“是一位多年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值得人民信赖:如果教育工作交给他,他一定会尽职尽责!”。邓泰梅教授在担任教育部长的短短一年时间里,以深厚的教育家智慧,汇聚了众多当代知识分子,构建了新型先进教育的理念和路线图,为国家繁荣昌盛培养了新越南人。邓泰梅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革命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继任教育部长阮文玄、阮氏平、范明学等都高度评价并认可他在革命教育事业中的先锋地位。
抗战胜利后,清化省成为“自由区”、“北方战场的直后方”。许多中央机关、第四军区、众多工程车间以及来自河内和北方许多省份的人员都迁入或撤离到这里。清化也是众多知识分子、艺术家和知名人士聚集的地方……需要一位拥有深厚智慧、能够聚集和团结这些知识力量的领导者,并领导培养一支新的知识分子队伍,为国家建设事业服务。胡志明主席签署了任命邓泰梅教授为清化省人民委员会主席的决定。在这一重要岗位上,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积极开展社会活动。邓泰梅教授亲自创建并担任马克思主义宣传协会主席、预科大学校长、抗战文化班班长、文艺创作营班长……同时还兼任第四军区联营教育处处长。
和平恢复后,邓泰梅教授被政府任命为河内文学院校长,后又兼任综合科学大学文系主任。在社会科学高等教育事业创建初期,他担任领导、讲师和教材编写者。1957年起,他被任命为越南文学艺术协会主席。邓泰梅教授制定了研究发展国家文化的计划,并直接组织实施,同时兼任文学研究所所长和《文艺》杂志编辑直至1976年。尽管身居高位,但教师的职业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他直接组织和教授韩语课程。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纷纷肯定:如果不是梅教授高瞻远瞩,为国家开辟和培养韩语顶尖专家,那么一部分越南文化知识分子将会流落到哪里去呢?当他去世(1984 年)时,以及在他诞辰 90 周年和 100 周年之际,有许多关于师生关系、关于作为 Dang Thai Mai 教授的学生的自豪感的极其感人的文章!
领导工作和热情的老师限制了研究时间,但潘佩珠教授仍然为越南文学和文化史留下了许多优秀著作。这些著作包括:《文艺复兴下的人文主义》(1949年)、《关于士兵妻子的悲歌的讲座》(1950年)、《哲学通论》、《中国现代文学简史》(1958年)、《20世纪越南革命文学和诗歌》(1961年)……潘佩珠的《文学与诗歌》和《20世纪越南革命文学和诗歌》两部作品受到国内学者的高度评价。其著作页数之厚、科学性之深、资料之丰富、方法论之新颖性和先进性,使其著作在越南文学和文化史上占有永恒的地位。他的女儿邓青黎教授在国内外报刊上收集了3000多篇用法语、中文和越南语撰写的文章……
我想借用原教育培训部副部长范明学教授在纪念邓泰梅教授诞辰90周年大会开幕式致辞时的话来总结这篇文章:“邓泰梅教授是一位先驱,一位开拓者,为越南革命文学和文化教育、研究事业开辟了道路。他汲取了民族和世界的精华,为国家培养新一代知识分子。邓泰梅学者继承了民族文化名人的榜样。”
阮克顺 (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