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a Sang land 的鱼爱好者
(Baonghean) - “你必须从书籍和文献中学习并运用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你必须充满热情才能成功。如今,媒体和印刷品上充斥着大量关于畜牧技术的节目和文献。无论你饲养什么动物,都应该花时间收集和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其特性。只有当你牢牢掌握了技术,才能决定投资,不要操之过急……”
夏末午后,烈日炎炎,我们沿着按照NTM标准新拓建的田间路,来到位于安城县德清乡周灵村Chua Sang田地里的陈贵居先生的养鱼场。从池塘边临时搭建的狭小两居室里,走出一位中等身材、面色黝黑、憔悴、胡子枯槁的男子。他就是这家养鱼场的主人陈贵居。他扛着一张摇摇晃晃的竹床,躺在屋檐下的树荫下,开始讲述他与养鱼的缘分。在故事中,他讲述了自己如何挣扎、跌跌撞撞,最终奋起直追,最终拥有今天的历程……
![]() |
库先生在池塘旁边饲养单性罗非鱼。 |
他原本是松孝公司的工人,负责护林、伐木,后来回到家乡到处打工,承包民房建设……但都空手而归。一次,他和妻子商量,要一起下田,利用几亩承包稻田,把种稻养鱼结合起来。在妻子的同意下,2004年,他决定把Chua Sang田的9亩承包稻田改为稻养鱼。Chua Sang田利用Nong Giang水渠的水源,稻田可以随时调节水位,非常方便稻养鱼。在养鱼的过程中,他勤奋看电视、读书、看报、看资料,鱼长得很快,水稻也获得了丰收。
当地政府见老库养鱼好,就创造条件让他挖鱼塘,想把鱼塘打造成当地的一个样板。那9亩稻田里,他挖了2塘,其中7亩宽的用来养经济鱼,1塘多的用来养鱼苗,剩下的地就用来搭临时棚住,搞猪、鸡、鸭的养殖。那几年他一直养殖传统鱼,虽然利润不高,但吃饱喝足,还能攒钱。2008年,他从电视上看到北方的养殖户投资养殖单性罗非鱼,经济效益很高,他看了以后很感兴趣,但要像别人那样做并不容易,因为精养鱼需要掌握正确的技术。
夜里,他总是惦记着单性罗非鱼。妻子范氏月看到他如此挣扎,也表示赞同并支持他。“百闻不如一见”,他不辞辛劳地前往北方,寻找著名的单性罗非鱼养殖模式,汲取实践经验。掌握单性罗非鱼养殖技术后,他又回来负责整个鱼塘系统。对他来说,鱼苗养殖可谓是一场硬仗,失败频频。起初,他千里迢迢去泰国和老挝购买单性罗非鱼鱼苗,但由于路途遥远,运回的鱼也无法保证,最终收效甚微。之后,他又去了北方各省,寻找鱼苗孵化场订购,但只有北宁省第一水产养殖研究所能够保证质量,而这批鱼苗正是来自菲律宾杨业公司(Duong Nghiep)的单性罗非鱼鱼苗。
![]() |
罗非鱼。 |
他的鱼塘水面面积3500平方米,每批放养15万尾鱼,技术上是正确的。从2009年到现在,Cu先生每年都会直接去北宁2趟买鱼苗来养。Cu先生说:买来的鱼苗在育苗池里养1个月左右,等鱼长到250-300尾/公斤左右的时候就转移到育苗池。鱼塘系统也要细心打理,不然鱼就无法成活。为此,每捕捞一批鱼,就把水排干,在塘底撒上石灰粉(1塘撒25公斤石灰粉),或者用化学药剂杀灭杂鱼。过几天,在塘底添加厩肥、尿素氮肥和磷肥。塘底留置2天,然后排干水至约20-30厘米,然后用化学药剂调色,或用Trung Viet生态产品洒下,浸泡2天,继续排干塘水至约2/3,2-3天后排干,为池塘提供足够的水。等到塘水变成香蕉绿色,然后放鱼。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每天监测水色和鱼的行为,以便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果水浑浊,伴有鱼腥味,鱼的嘴浮在水面上,则认为塘水不符合氧气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立即处理,通过施用尿素来施肥,否则鱼会死亡。他的日常工作是早上起床,下午在塘岸边走动,观察池塘的水色和鱼的行为,以感到安全。
顾先生自夸说,一批2万尾鱼苗成本约350万越南盾,孵化和养育过程中损耗率约30%。养育4-5个月后,鱼重4-5两/尾,产量3-4吨商品鱼,现场售价2.5-3万越南盾/公斤,收入约1.2亿越南盾。扣除各种成本、鱼苗、饲料约60%后,利润为40%。这样,养一批鱼,顾先生和妻子就能赚5000万越南盾左右。一年下来,除去治理池塘的时间,他肯定能养两批鱼。到了可以收割的时候,义丹、演州、太和等地的商贩就开车来,把池塘里的鱼抽干,把鱼捞上来运走出售。这些利润都归他所有,因为他和妻子除了养鱼,还养鸭子和鸽子。范氏月女士透露:“每天300只鸭子下200多枚蛋,卖掉进口就能赚几万越南盾,再加上养了近50对鸽子,每天卖一对种鸽就能赚8万越南盾,这些鸭子和鸽子赚的钱足够爷爷奶奶的日常开销了,因为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家庭了。”
库先生吐露心声:“为了拥有这样的养鱼场,我不得不变卖家里的许多资产。决定来这里经商之前,我冒险卖掉了一头耕田水牛、一头奶牛和一块土地来投资。当时,一头水牛和一头奶牛对农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这还不够,我不得不向银行、亲戚朋友又借了8000万越南盾。我知道妻子不太同意,但她仍然鼓励我,给了我更大的动力。到目前为止,我的投资没有白费……”库先生夫妇的收获不仅仅是他们自己,更重要的是,他们引导孩子们走上新的经营之路,走自己的特色之路。
凭借多年积累的财富,古先生和他的妻子有条件帮助孩子们投资做生意。2013年底,公社实施了土地转小块为大块的政策。他的两个孩子陈贵榜和女儿陈氏南,在距离自己养鱼场约200米的Chua Sang田里,每人申请竞标3公顷当地贫瘠的土地,效仿古先生的模式,投资挖鱼塘。在这片水稻长不出草的土地上,古先生的孩子们每人投资了不少于3亿越南盾,租用挖塘机、修建堤坝……如今,池塘体系已经形成,确保了单性罗非鱼的养殖需求。就这样,古先生和他的孩子们用他们的热情和毅力唤醒了Chua Sang田。不久的将来,在这片 Chua Sang 稻田里,Cu 先生和他的儿子们每年将向市场供应大量单性罗非鱼饲料。
当被问及养鱼的经验时,库先生坦言:“养任何东西都一样,你必须从书本、文献中学习和运用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你必须有热情才能成功。现在媒体和印刷品上有很多关于养殖技术的节目和资料,无论你养什么,都应该花时间收集和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它的特性。当你掌握了技术之后,再决定投资,不要操之过急……所以,我的文件柜里现在有很多关于养鱼、养鸭、养鸽的资料。单性罗非鱼的特点是容易饲养,个头大,肉质好,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所以很容易在市场上消费。”
和顾先生夫妇告别时,天色已晚。这位热爱养鱼、敢想敢做的老农民,成为德清乡经济发展典范的形象,至今仍历历在目!
文章和照片:春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