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沉重的唱歌的人

April 21, 2016 04:34

(Baonghean)——40多年来,乡村教师邓光莲(Dang Quang Lien,演州县演寿乡)始终关心家乡的传统文化。他用心和责任,创作了《汝林歌谣的旋律》研究作品。该作品荣获越南民间艺术协会中央委员会颁发的优秀研究成果B奖(无A奖),并荣获该省第五届何春香奖B奖……

虽然在研究村已是名人,但田寿乡的人们仍然用一个简单的名字称呼研究员邓光连:连老师。他说:“我出生在闻名的文坛如林村。我的祖父是河静省的后方官员,我的外祖父是汉学家,我的母亲也是个爱好文学的人,所以我从小就沉浸在书香之中。” 他自豪地说,母亲虽然只是个农村妇女,却通晓许多民歌民谣,让他从小就深受民间文化的熏陶。

Nhà nghiên cứu Đặng Quang Liễn.
研究员 Dang Quang Lien。

他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燃起。然而,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他才开始从事研究。回忆起那一天,他说:“有一次,我受邀去荣市培训教师。课间休息时,一位高个子男子走过来问道:‘你是汝兰人,肯定会唱歌。请你去胡玉夫人家,帮我把那首《铁匠铺的歌》写下来!’”

这位身材高挑、操着浓重清化口音的人正是宁越教教授。对他来说,胡玉夫人并不陌生,因为她就住在他家门前。他对自己感到很生气,因为像宁越教教授这样远在天边的人都觉得她弥足珍贵,而他却因为住得近,没有意识到胡玉夫人每天唱的歌的价值。从那时起,他开始学习唱歌,并渴望把这里还保留着的歌声全部复制下来。

当时最艰难的是国家还在战乱之中,他自己又要承担教学工作,没有太多时间去收集资料。直到战乱结束后,这个想法才逐渐得以实现。他回忆起收集资料时的一段记忆:“有一次我去奠府讲学,回来的路上偶然听说奠贤先生会唱很多歌谣。我毫不犹豫地就去他家,从上午十一点坐到下午五点,废寝忘食地听他唱歌。如果有听不懂的地方,我就让他一遍又一遍地唱,直到完全记下来……当时没有现代化的手段,所有的资料都是手抄或背诵……”。

“哈特雷奥”(Hat Reo)是前往大瓦森林拾柴拾草的人们唱的歌,主要唱者是汝兰村的年轻男女。“雷奥”在这里意为欢呼。过去,村民们搬运柴草时,为了忘却旅途劳累,会边走边唱。“哈特雷奥”的旋律深受“韦达姆”(Ve Dam)等义安民歌的影响。唯一的区别在于,由于他们边干活边唱,边跑边唱,所以每人只唱一段。他们一直唱到回到村子。当最后一段歌结束时,号角响起,欢呼声响彻整个乡村。

尽管哈特雷奥(Hat reo)是一种独特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类型,但在作者邓光莲(Dang Quang Lien)的研究著作《汝林哈特雷奥旋律》(Hat reo Melody in Nho Lam)出版之前,该地区的许多人已经将其遗忘。或许正因如此,在这本书出版并获奖后,作者本人却并不重视它。

相反,他最开心的是复兴一种曲调,一种属于这个地区的民间文化。翻阅作者邓光莲近200页的研究著作,不难发现,这是一部相当精雕细琢的著作。它包含了关于该地区歌班起源和发展历程的完整文献。此外,作者还发表了自己四十年来收集的数十首典型歌谣。这些歌谣经过细致的分析,展现了其独特的价值。

除了这项意义深远的工作之外,鲜为人知的是,邓光连老师对汉学充满热情,出版了多部著作,其中包括他与作家陶心静和泰团查等人合著的近600页的《义安碑》。此外,他还参与编写了《演州地理、乡村文化》、《义安诗歌宝典》(9卷)、《义安民间故事宝典》(4卷)、《义安饮食文化》、《义安民间游戏》等著作。

八十岁高龄,对写作的热爱与执着,也让他暂时忘却了即将步入老年的现实,更重要的是,这让他以最静谧的方式,知道自己依然有用,依然对生命有价值。

我的哈

关联

相关新闻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心情沉重的唱歌的人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